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877772阅读:1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及其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及其生产方法,该釉瓷由瓷胎、黑底釉以及斑釉组成。其方法是首先,将胎料加工成粉后加水成泥后堆放,并进行踩泥、揉泥或练泥;其次,将揉或练泥后的泥,用手拉成泥坯,晾干后上釉,待胎釉干后可入窑烧制;然后,放入容器,持泥坯或素胎的足底部,蘸入盛釉的容器内,使坯内外受釉均匀,待坯上的水稍干后,再次迅速施釉;最后,将面釉加水至稀糊状,待上好底釉的坯干后,用毛刷根据需要的形状,点、刷、甩成斑点,晾干后使用窑炉或液化气或天然气窑炉烧制。解决现有方法所烧制的花瓷色泽和质感差,以及没有立体感的技术问题。本方法烧制的鲁山花瓷乳白蓝斑流动自然、液-液分相明显、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
【专利说明】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瓷器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仿唐代鲁山花瓷斑釉的施釉方法,使烧制出的仿唐代鲁山花瓷乳白蓝斑流动不自然、液-液分相不明显、釉面不平整,而且呈色立体感强烈较差。采用柴窑、煤窑、液化气窑等不同窑炉的燃烧温度曲线和燃烧制度,烧制色泽、质感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烧制方法所烧制的花瓷色泽和质感较差,以及没有较强的爆花、流动和立体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及其生产方法。
[0004]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唐鲁山花釉瓷由瓷胎、黑底釉以及斑釉组成。
[0005]优选地,上述瓷胎由白土和皮沙石组成;所述白土和皮沙石的质量百分比为:白土 70% ;皮沙石30%。
[0006]优选地,上述黑底釉由黑药和黑釉石组成,所述黑底釉由的质量百分比为:黑药和黑釉石,黑药重量百分比70 % ;黑釉石重量百分比30 %。
[0007]优选地,上述斑釉由黄长石;钛白粉;骨粉;滑石;熔块;石英;青土 ;皮沙石;石英;氧化锌白玻粉;栗木灰以及白云石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20% ;钛白粉6% ;骨粉4% ;青土 10% ;皮沙石10% ;石英20% ;氧化锌6% ;白玻粉20% ;栗木灰4%。
[0008]优选地,上述斑釉由黄长石;钛白粉;骨粉;青土 ;皮沙石;石英;氧化锌白玻粉;栗木灰以及白云石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15% ;钛白粉6% ;骨粉6% ;青土 10% ;皮沙石10% ;石英20% ;氧化锌6% ;白玻粉18% ;栗木灰4% ;白云石5%。
[0009]优选地,上述斑釉由黄长石;方解石;莹石;钛白粉;骨粉;滑石;熔块以及石英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30% ;方解石15% ;莖石3% ;钛白粉3% ;骨粉2% ;滑石2% ;熔块30% ;石英15%。
[00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唐鲁山花釉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1]I)将胎料加工成粉后加水成泥后堆放先用脚踩泥,后用手揉泥使泥料均匀,排除泥中气体和捡出杂物;或使用真空练泥机练泥;
[0012]2)将揉或练泥后的泥,用手拉成泥坯,凉干后上釉,待胎釉干后可入窑烧制;为了增加成品率,可放窑内素烧后再上釉;
[0013]3)控制底釉浓度比重为50度,放入容器,持泥坯或素胎的足底部,蘸入盛釉的容器内,使坯内外受釉均匀,待坯上的水稍干后,再次迅速施釉;
[0014]4)面釉加水至稀糊状,待上好底釉的坯干后,用毛刷根据需要的形状,点、刷、甩画、泼成斑点,晾凉干后使用煤、柴窑炉或液化气或天然气窑炉烧制。
[0015]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的烧制温度由室温逐渐上升,达1280°C正负可差10°C即1270°C -1290°c时恒温30分钟后停火达到170_150°C可开窑,形成成品唐鲁山花釉瓷。
[00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根据唐鲁山花瓷标本、斑釉化验数据,采用鲁山县所产天然陶瓷原料,其釉色配方从氧化钾(氧化钠)_氧化钙(氧化镁)_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出发,按其所含呈色元素的配比调整陶瓷釉料配制的比例,增加氧化铁的含量。制备出了黑色底釉和液-液分相蓝色斑釉的配方。釉色特点为黑地或褐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由于底釉和斑釉的烧成膨胀系数一致,所以烧出的釉色乳白蓝斑流动自然、液-液分相明显、釉面呈色立体感强烈,可与唐代作品媲美。其乳白蓝斑的呈色原理是自然爆花流动感和斑釉中纳米级小浪滴对可见光形成白蓝色,是非氧化钴着色的乳光釉。
[0018]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可与唐代作品媲美。其乳白蓝斑的呈色原理是白色斑釉和黑色底釉混合形成乳光釉,折射光线形成蓝色。
[0019]2、根据唐代鲁山花瓷底釉和胎质化验数据,采用鲁山县天然矿物料配制出了符合仿唐代鲁山花瓷的底釉和器物胎质。
[0020]3、解决了用柴窑、煤窑、液化气窑等不同窑炉的燃烧温度曲线和燃烧制度,烧制色泽、质感相近的仿唐代鲁山花瓷的方法。
[0021]4、解决了仿唐代鲁山花瓷斑釉的施釉方法,使烧制出的仿唐代鲁山花瓷乳白蓝斑流动自然、液-液分相明显、釉面呈色自然、爆花、流动感和立体感强烈,可与出土和传世的唐代作品媳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发明中鲁山花瓷液化气窑炉烧制温度曲线图;
[0023]图2:本发明中鲁山花瓷煤烧窑炉烧成温度曲线图;
[0024]图3:本发明中鲁山花瓷瓷坯素烧温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0026] 步骤1、胎釉料煅烧、粉碎和研磨:鲁山花釉瓷是一种黑地乳白蓝斑的高温窑变釉瓷,由瓷胎,底釉、斑釉组成。其中;瓷胎的配方为:白土 70% ;皮沙石30%。其加工方法是以白土和皮沙石混合后加入球磨机,形成胎料;再通过水容量比为1: 1.3: 0.7的比例形成球磨球;球磨后过100-120目筛的泥浆陈腐存放或过滤后加入练泥机练泥备用。其中;黑底釉的配方为黑药重量百分比70%;黑釉石重量百分比30%。首先将黑釉石粉碎成粉过80目筛后凉干,加黑药70%,黑釉石粉30%。然后按容量比料:水为1:1进行加水;再混合研磨3小时,然后过80目筛,最后放入容器内加水至浓度50度备用。其中;黑药也可用撇釉法;黑药:水容量比为1: 4。放入容器内不断搅动,约2-4小时,撇去上面清水及浮物,去中间部分,其余下沉部分可反复二次。
[0027]斑釉的配方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唐鲁山花釉瓷由瓷胎、黑底釉以及斑釉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瓷胎由白土和皮沙石组成;所述白土和皮沙石的质量百分比为:白土 70% ;皮沙石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底釉由黑药和黑釉石组成,所述黑底釉由的质量百分比为:黑药和黑釉石黑药重量百分比70%;黑釉石重量百分比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釉由黄长石;钛白粉;骨粉;滑石;熔块;石英;青土 ;皮沙石;石英;氧化锌白玻粉;栗木灰以及白云石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20% ;钛白粉6% ;骨粉4% ;青土 10% ;皮沙石10% ;石英20% ;氧化锌6% ;白玻粉20% ;栗木灰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釉由黄长石;钛白粉;骨粉;青土 ;皮沙石;石英;氧化锌白玻粉;栗木灰以及白云石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15% ;钛白粉6% ;骨粉6% ;青土 10% ;皮沙石10% ;石英20% ;氧化锌6% ;白玻粉18% ;栗木灰4% ;白云石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唐鲁山花釉瓷,其特征在于:所述斑釉由黄长石;方解石;莹石;钛白粉;骨粉;滑石;熔块以及石英组成;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30% ;方解石15% ;莖石3% ;钛白粉3% ;骨粉2% ;滑石2% ;熔块30% ;石英15%。
7.—种唐鲁山花釉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胎料加工成粉后加水成泥后堆放先用脚踩泥,后用手揉泥使泥料均匀,排除泥中气体和捡出杂物;或使用真空练泥机练泥; 2)将揉或练泥后的泥,用手拉成泥坯,晾干后上釉,待胎釉干后可入窑烧制;为了增加成品率,可放窑内素烧后再上釉; 3)控制底釉浓度比重为50度,放入容器,持泥坯或素胎的足底部,蘸入盛釉的容器内,使坯内外受釉均匀,待坯上的水稍干后,再次迅速施釉; 4)面釉加水至稀糊状,待上好底釉的坯干后,用毛刷根据需要的形状,点、刷、甩画、泼成斑点,晾干后使用窑炉或液化气或天然气窑炉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唐鲁山花釉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烧制温度由室温逐渐上升,达1280°C时正负可差10°C即1270°C _1290°C时恒温30分钟后停火达到170-150°C可开窑,形成成品唐鲁山花釉瓷。
【文档编号】C04B41/86GK104177131SQ20131018811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梅国建 申请人:梅国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