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755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楼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中的楼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跨度结构的新型楼板。
背景技术
建筑物楼板常常因为楼板的厚度,尤其是大跨度结构楼板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的挠度,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目前,工程上为了使楼板在使用过程中挠度满足要求,主要采取加厚楼板和钢筋用量的措施,增加楼板的厚度和钢筋用量不仅增加了整个工程成本及施工周期,而且还减小了建筑的使用面积。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楼板的承载力,减少楼板的厚度,降低了楼板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挠度发生且适用于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新型楼板。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楼板,包括梁、楼板,所述梁与所述楼板连接,所述楼板上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设置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 维布上设置有水泥砂浆。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楼板内外表面上。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楼板内外表面中的任意一面上。所述碳纤维布等距分布在所述胶层表面上。每片所述碳纤维布之间距离为16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碳纤维布通过胶层每隔一定距离粘在楼板的内外表面上,这样可以增强楼板的强度和韧性,进而加大了楼板的承载力。第二,碳纤维布的表面被水泥砂浆包裹,防止碳纤维布外漏,增加碳纤维布的耐久性。第三,每片碳纤维布按照160mm的等距分布在胶层上,可以使楼板的厚度降低,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增大了建筑物使用空间。尤其是可以降低楼板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挠度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I 一楼板2—梁3—碳纤维布4 一胶层5—水泥砂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楼板,包括楼板1、梁2,在实际生产中,楼板I既可以是现浇楼板又可以是在工厂中预先加工好的成型楼板;所述楼板I与所述梁2连接,所述楼板I上设置有胶层4,通常情况下胶层厚度为3-6mm ;所述胶层4上设置有碳纤维布3,碳纤维布的宽度为100-200mm,间隔为150mm-200mm.;所述碳纤维布3上设置有水泥砂衆5,水泥砂衆5的水泥与砂子的配合比为1:2-1:3,厚度为10-15mm。所述胶层3设置在所述楼板I内外表面上。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楼板内外表面中的任意一面上。也就是说,根据楼板I的跨度和楼板I上的承受荷载大小决定了是否将碳纤维布3单向布置还是双向布置。如图2所示,所述碳纤维布3等距分布在所述胶层4表面上。每片所述碳纤维布3之间距离为160mm。以本实用新型为例,某大学由于扩招,原先的食堂无法满足现有师生用餐要求,需要建筑一个大型食堂,所需楼板的长度为6m,考虑到楼板跨度空间较大,其所承受的荷载过重,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就将5mm厚的胶层涂覆到楼板I的内外表面上,同时将宽度为140mm的碳纤维布3按照160mm的间距均匀分布在胶层4上,整个楼板I共需要20片的碳纤维布3。最后,将1:2.5配比的水泥砂衆5以12mm厚涂抹在20片的碳纤维布3上。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楼板结构,可以防止碳纤维布外漏,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楼板挠度发生,保证安全。本实用新型的生产过程:1、安装楼板浇筑支护模板,然后浇筑楼板的混凝土,将楼板的分布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浇筑在楼板中,2待楼板的强度达到楼板混凝土标准强度的75%以上时,拆除楼板的模板,在楼板的上下涂一层建筑用胶,胶层厚度为3-6mm,3将碳纤维布铺在楼板的内外表面的胶层上,使碳纤维布拉紧铺平,碳纤维布的宽度为100-200mm,间隔为150mm-200mm.4、在碳纤维布的外表面上铺设一层水泥砂衆,水泥砂衆的水泥与砂子的配合比为1:2-1:3,厚度为10-15mm。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度,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 ,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楼板,包括梁、楼板,所述梁与所述楼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上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设置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上设置有水泥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楼板内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设置在所述楼板内外表面中的任意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等距分布在所述胶层表面上。
5.根 据权利要求4所述楼板,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碳纤维布之间距离为16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楼板,包括梁、楼板,所述梁与所述楼板连接,所述楼板上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设置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上设置有水泥砂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大跨度楼板过厚,生产成本高,无法满足工程中对楼板挠度要求。
文档编号E04B5/43GK203097046SQ2013200415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柴艳飞, 王存贵, 余流, 张云富, 陆海英, 黄克起, 方杰, 朱芳, 高璞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