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2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构成双护筒模式,使护筒贯穿整个淤泥层,从而避免淤泥向孔内塌陷,且能有效防止地面局部下沉及其带来的危害,更符合市场需求,使用前景更加广阔。
【专利说明】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构成双护筒模式,使护筒贯穿整个淤泥层,从而避免淤泥向孔内塌陷,且能有效防止地面局部下沉及其带来的危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在对于埋设长护筒贯穿桩基下部整个淤泥层的施工方法中,对于淤泥层在地层中分布较深,上部存在较厚土层的情况,若采用常规长护筒贯穿整个淤泥层的做法,因护筒长度太长,除护筒需定制外,超长护筒还将带来埋设及拔出困难,而影旋挖钻机的正常施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运用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构成双护筒模式,这点创新设计在商业运营推广中是一种极大的竞争优势,可贵的是这项技术原理简单,并且其设方案合理实用,在思维上打破成规,从而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目前传统的长护筒结构在运作构筑上存在的缺陷,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运用以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构成双护筒模式,使护筒贯穿整个淤泥层,通过此项技术创新的产品能更好的被运用及推广在商业及工程【技术领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信道上具有流孔,辅助结构包括连接到钢梁的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螺纹孔,钢梁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与钢柱构成弯曲的向外延伸部,向外延伸部通过螺纹孔做定位调节,控制双护筒钢框架之间的间隔,钢架和钢梁通过辅助结构加固钢框结构,构成双护筒模式,使护筒贯穿整个淤泥层,从而避免淤泥向孔内塌陷,且能有效防止地面局部下沉及其带来的危害,实现了这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的实际效用。也借由双护筒钢框架能将土层对单护筒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分解到钢柱和钢梁上,方便护筒埋设及拔出施工,降低施工难度的技术,利用钢梁和钢柱构成的信道和钢框架联合使用,能起到对埋设单的桩孔的保护作用,同时又能分解所需的埋设深度,降低施工对护筒长度的要求。这种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更加适用于工程技术上的控件应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并且也可以在更多领域运用此项技术创新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此项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通过以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构成双护筒模式,使护筒贯穿整个淤泥层,从而避免淤泥向孔内塌陷,且能有效防止地面局部下沉及其带来的危害,提升了这种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的实际职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图。
[0008]图中1.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2.钢柱,3.钢梁,4.辅助结构,5.信道,6.流孔,7.连接器,8.螺纹孔,9.螺栓,10.向外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图1中,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以钢架结构具有钢柱2和钢梁3,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4将钢柱2和钢梁3和连接成信道5,信道5上具有流孔6,辅助结构4包括连接到钢梁的连接器7,连接器具7有螺纹孔8,钢梁3通过螺栓9穿过螺纹孔8,与钢柱2构成弯曲的向外延伸部10,实现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I的有效操作。
【权利要求】
1.双护筒钢框架建筑结构,钢架结构具有钢柱和钢梁,其特征是,通过多个固定连接在表面上的辅助结构将钢柱和钢梁和连接成信道,信道上具有流孔,辅助结构包括连接到钢梁的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螺纹孔,钢梁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与钢柱构成弯曲的向外延伸部,向外延伸部通过螺纹孔做定位调节,钢架和钢梁通过辅助结构加固钢框结构,构成双护筒模式。
【文档编号】E04B1/24GK203626042SQ20132057214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陈枝东 申请人:深圳市宏业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