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83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钢管杆主体杆上由高到低依次固定有地线横担、三相导线侧横担、避雷器平台和电缆终端平台;避雷器平台包括避雷器、避雷器支架和合成绝缘子横担,避雷器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避雷器支架的两侧;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终端头支架、户外电缆终端头和电缆,户外电缆终端头和电缆均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终端头支架的两侧;主引流线通过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支撑绝缘子连接至户外电缆终端头,再通过电缆入地;同时,辅助引流线从所述的主引流线引出并接至所述的避雷器。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和实用性强,实现了该杆塔多用途。
【专利说明】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主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城市架空输电线路实行“上改下”工程,让城市的环境更加美好。在线路改造过程中,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投资、运行方式、政策处理等各种难题,架空线路有时只能部分耐张段或几基杆塔间线路改造为电缆线路,需要利用电缆终端塔,使整条线路变为架空和电缆混合线路。再者,变电所架空进线、出线时,也需要利用电缆终端塔。因此,新建电缆线路增多,一些电缆终端塔设计显露出不足之处,如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占地较多、检修及运行上不方便等,这给输电线路电缆终端塔创新优化设计提出了难题,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设计出一种输电线路创新优化设计的电缆终端钢管杆。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创新布置、结构优化、外型美观、占地面积小、检修和运行方便的,用于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包括主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杆体上由高到低依次固定有地线横担、三相导线侧横担、避雷器平台和电缆终端平台;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的每相横担均有两个臂,每个臂上各设有一个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所述的避雷器平台包括避雷器、避雷器支架和合成绝缘子横担,所述的避雷器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所述避雷器支架的两侧;所述的合成绝缘子横担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支架的两侧,每个合成绝缘子横担外侧分别设有三个支撑绝缘子;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终端头支架、户外电缆终端头和电缆,所述的户外电缆终端头和电缆均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所述终端头支架的两侧;主引流线通过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支撑绝缘子连接至户外电缆终端头,再通过电缆入地。同时,辅助引流线从所述的主引流线引出并接至所述的避雷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6]1、由于独特的结构设计,运用此电缆终端钢管杆,能够适用于110千伏输电线路,解决了输电线路电缆终端塔难以创新优化发展的一道难题。特别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钢管杆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强,减少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将会为其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实用新型通过改造后,可应用于Iio千伏及220千伏单、双回输电线路,亦可带转角,实现了该杆塔多用途。
[0007]2、与电缆终端角钢塔相比较:可以减小塔身风压,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钢管杆比角钢塔钢材用量可降低10%_20% ;同时还可减少杆件数量,缩短建塔周期,亦可节省土地资源,综合投资较为节约。[0008]3、在满足《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的绝缘配合设计及组合间隙条件下,使用新型电缆终端钢管杆,克服了电缆终端错乱布置的严重影响,减少了多余支撑绝缘子,节约相应的投资,提高了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增强了检修人员工作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9]4、占地面积较少,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小。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的上、中、下三个横担交叉设置,以达到更好的电气间隙。同时,打破常规双回路上下排列电缆终端用瓷绝缘子的过渡方法,避免了过多的使用支撑绝缘子,引下线接线清晰。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的上横担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象限,中横担设置在水平轴上,下横担设置在第三和第四象限。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避雷器平台和电缆终端平台上铺设轧花钢板,平台四周设置扶手,便于日后运行与检修。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引流线与支撑绝缘子之间通过设备线夹连接;所述的主引流线与辅助引流线之间通过T型线夹连接;所述的主引流线与户外电缆终端头之间通过铜铝过渡设备线夹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相导线侧横担的横截面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避雷器平台的横截面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终端平台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包括主杆体1,所述的主杆体I上由高到低依次固定有地线横担17、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避雷器平台21和电缆终端平台22 ;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的上、中、下三个横担交叉设置,每相横担均有两个臂,每个臂上各设有一个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8 ;所述的避雷器平台21包括避雷器3、避雷器支架6和合成绝缘子横担4,所述的避雷器3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所述避雷器支架6的两侧;所述的合成绝缘子横担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支架6的两侧,每个合成绝缘子横担4外侧分别设有三个支撑绝缘子31 ;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22包括终端头支架7、户外电缆终端头2和电缆16,所述的户外电缆终端头2和电缆16均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所述终端头支架7的两侧;主引流线8从导线的耐张绝缘子串28引出,通过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8、支撑绝缘子31连接至户外电缆终端头2,再通过电缆16入地;同时,辅助引流线29从所述的主引流线8引出并接至所述的避雷器3。
[0020]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的上横担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象限,中横担设置在水平轴上,下横担设置在第三和第四象限。
[0021]所述的避雷器平台21上铺设轧花钢板23,平台四周设置扶手24。[0022]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22上铺设轧花钢板25,平台四周设置扶手26。
[0023]所述的主杆体I的顶端地线横担17上连接架空线路地线,导线横担18、19、20分别连接架空线路导线,底端通过电缆16入地。
[0024]所述的电缆16通过电缆抱箍14固定到抱箍固定支架27上。
[0025]所述的主引流线8与支撑绝缘子31之间通过设备线夹12连接;所述的主引流线8与辅助引流线29之间通过T型线夹10连接;所述的主引流线8与户外电缆终端头2之间通过铜铝过渡设备线夹11连接。
[0026]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实用新型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包括主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杆体(I)上由高到低依次固定有地线横担(17)、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避雷器平台(21)和电缆终端平台(22);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的每相横担均有两个臂,每个臂上各设有一个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8);所述的避雷器平台(21)包括避雷器(3)、避雷器支架(6)和合成绝缘子横担(4),所述的避雷器(3)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所述避雷器支架(6)的两侧;所述的合成绝缘子横担(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避雷器支架(6)的两侧,每个合成绝缘子横担(4)外侧分别设有三个支撑绝缘子(31);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22)包括终端头支架(7 )、户外电缆终端头(2 )和电缆(16 ),所述的户外电缆终端头(2 )和电缆(16 )均为6个,分成两组三相分别排列在所述终端头支架(7)的两侧;主引流线(8)通过导线跳线合成绝缘子串(8)、支撑绝缘子(31)连接至户外电缆终端头(2),再通过电缆(16)入地;同时,辅助引流线(29)从所述的主引流线(8)引出并接至所述的避雷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的上、中、下三个横担交叉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导线侧横担(18、19、20)的上横担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象限,中横担设置在水平轴上,下横担设置在第三和第四象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避雷器平台(21)上铺设轧花钢板(23),平台四周设置扶手(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终端平台(22)上铺设轧花钢板(25),平台四周设置扶手(26)。
6.如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输电线路电缆终端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引流线(8)与辅助引流线(29)之间通过T型线夹(10)连接;所述的主引流线(8)与户外电缆终端头(2 )之间通过铜铝过渡设备线夹(11)连接。
【文档编号】E04H12/24GK203654846SQ20132065403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1日
【发明者】徐以理, 张晓炎, 高平, 冯毓敏, 阮晋, 陈忠华, 王国良, 顾晓阳, 高振宇, 陈攀, 陈旭, 王丙印 申请人: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