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六回路110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六回路110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包括塔身、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地线横担对称的设置于塔身顶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下方,并分别与塔身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了节省塔重,降低造价,地线横担底部形状为梯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底部形状为矩形,其顶部口宽分别与塔身连接处等宽,且左右等长;该终端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
【专利说明】—种用于六回路11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铁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IlOkV电压等级单回路及双回路铁塔设计较为普遍,应用较多,设计技术较为成熟,但对于此电压等级的六回路却很少涉及,而且现有IlOkV电压等级单回路及双回路铁塔重量较大,造价高;尤其在走廊严重限制地区,应用传统的单回路及双回路铁塔,无法进行实施。IlOkV六回路铁塔设计回路较多,负荷较大,横担长度超出一般双回路,相间设置也不同一般线路,地线位置设计也不同,因此,设计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重量轻,造价低,能够满足对IIOkV交流输电线路的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包括塔身、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地线横担对称的设置于塔身顶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下方,并分别与塔身相连接;地线横担两侧底部形状均为梯形;地线横担顶部对称设置有8个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底部均对称设置有6个导线挂点。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地线横担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等长;地线第一挂点设置在塔身顶端横隔面处,地线第二挂点距离地线第一挂点水平间距4.3米,地线第三挂点距离第二挂点水平间距5.5米,地线第四挂点距离第三挂点水平间距5.5米;地线横担单侧总长度16.5米,地线横担塔身根部垂直高度1.8米,地线横担端部垂直高度0.5米。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顶部口宽分别与塔身对应连接处等宽。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均左右等长。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导线横担长度总长为32米,上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米,上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上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上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上导线第二挂点5.5米;中导线横担长度总长为33米,中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心5.5米,中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中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中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中导线第二挂点5.5米;下导线横担长度总长为32米,下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心5米,下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下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下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下导线第二挂点5.5米。[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上在下导线横担下方形成有变坡处,变坡处距离下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的距离为3米。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的底部连接有塔腿;所述塔腿采用全方位高低腿。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全塔采用双帽螺栓防松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5米;上导线横担与中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5.5米;中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之间的间距为
5.5 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为了节省塔重,降低造价,地线横担底部形状为梯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底部形状为矩形,其顶部口宽分别与塔身连接处等宽,且左右等长;本实用新型将六回路导线布置在一个铁塔上,有效的节约了空间,满足走廊严重限制地区的架设要求;该终端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包括:塔身1、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下导线横担5和塔腿8。
[0018]地线横担2对称设置在塔身I顶端,地线横担2单侧底部形状为梯形,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等长。地线横担2单侧正面形状为梯形,可以有效降低底线横担2根部的高度。地线第一挂点设置在塔身I顶端横隔面处,地线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水平间距4.3米,地线第三挂点距离第二挂点水平间距5.5米,地线第四挂点距离第三挂点水平间距5.5米。地线横担2单侧总长度16.5米,地线横担2塔身根部垂直高度1.8米,地线横担2端部垂直高度0.5米。
[0019]地线横担2用于悬挂地线,地线对六回导线起保护作用。
[0020]上导线横担3位于地线横担2的下方。上导线横担3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头下部的左右两侧,其底部形状为矩形,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上导线横担3用于悬挂三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上导线横担3长度总长为32米,上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米,上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上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上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上导线第二挂点5.5米。
[0021]中导线横担4位于上导线横担3的下方。中导线横担4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头下部的左右两侧,其底部形状为矩形,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中导线横担4用于悬挂三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中导线横担4长度总长为33米,中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5米,中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中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中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中导线第二挂点5.5米。[0022]下导线横担5位于中导线横担4的下方。下导线横担5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头下部的左右两侧,其底部形状为矩形,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下导线横担5用于悬挂三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下导线横担5长度总长为32米,下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米,下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下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下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下导线第二挂点5.5米。
[0023]地线横担2与上导线横担3之间的层间距为5米;上导线横担3与中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5.5米;中导线横担4与下导线横担5之间的间距为5.5米。
[0024]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均采用单点与塔身I连接,挂点预留挂线孔和施工孔,结构布置合理,传力明确,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0025]本实用新型终端塔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顶部,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的底部,挂点均采用挂板型式,从而避免了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强挂点的受力性能,满足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
[0026]塔身I主材塔头部分采用单肢,变坡处7以下采用双肢,单双肢变换在变坡处7 —次完成,有效避免在塔头出现变换难以处理的情况,传力路线简明,施工方便,降低塔重。
[0027]塔身I的变坡处7距离下导线横担5与塔身I的连接处6的距离为3米,合理的选择变坡处7的位置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装方便。
[0028]塔身I的底部连接有塔腿8,该塔腿8采用全方位高低腿,以适应于不同的地形地貌。
[0029]本实用新型终端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减少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0030]本实用新型终端塔也可以兼做分歧塔。
[0031]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I)、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地线横担(2)对称的设置于塔身(1)顶部;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下方,并分别与塔身(I)相连接;地线横担(2)两侧底部形状均为梯形;地线横担(2)顶部对称设置有8个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底部均对称设置有6个导线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地线横担(2)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等长;地线第一挂点设置在塔身(I)顶端横隔面处,地线第二挂点距离地线第一挂点水平间距4.3米,地线第三挂点距离第二挂点水平间距5.5米,地线第四挂点距离第三挂点水平间距5.5米;地线横担(2)单侧总长度16.5米,地线横担(2)塔身根部垂直高度1.8米,地线横担(2)端部垂直高度0.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顶部口宽分别与塔身(I)对应连接处等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上导线横担(3)、中导线横担(4)及下导线横担(5)均左右等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 上导线横担(3)长度总长为32米,上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米,上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上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上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上导线第二挂点5.5米; 中导线横担(4)长度总长为33米,中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5米,中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中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中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中导线第二挂点5.5米; 下导线横担(5)长度总长为32米,下导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I)中心5米,下导线第二挂点距离下导线第一挂点5.5米,下导线第三挂点距离下导线第二挂点5.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塔身(I)上在下导线横担(5)下方形成有变坡处(7),变坡处(7)距离下导线横担(5)与塔身(I)的连接处(6)的距离为3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塔身(I)的底部连接有塔腿(8);所述塔腿(8)采用全方位高低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全塔采用双帽螺栓防松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六回路IlOkV交流输电线路的终端塔,其特征在于:地线横担(2)与上导线横担(3)之间的层间距为5米;上导线横担(3)与中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5.5米;中导线横担(4)与下导线横担(5)之间的间距为5.5米。
【文档编号】E04H12/24GK203684780SQ20132085497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谭蓉, 孙菊海, 赵汉华, 詹源, 李波, 常昊波, 孙皓, 张伟, 吴若愚, 吴亮, 白护航, 李虎, 严丽君, 陈雷, 高鑫, 宁昭晔, 贺育明, 乌小锋 申请人:陕西省电力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