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60-90 度的四回路330kV 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包括塔身、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以及下导线横担;地线横担设置于塔身顶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地线横担下方,并与塔身相连接;该转角塔的转角度数为60°~90°。本实用新型为了满足电气间隙,地线横担顶部形状和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顶部口宽分别与塔身连接处等宽;该转角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
【专利说明】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铁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330kV电压等级单回路及双回路铁塔设计较为普遍,应用较多,设计技术较为成熟,但对于此电压等级的四回路却很少涉及,按照现有330kV电压等级单回路及双回路结构设计,电气间隙难以满足要求;尤其在走廊严重限制地区,应用传统的单回路及双回路铁塔,无法进行实施。330kV四回路铁塔回路较多,铁塔负荷较大,横担长度超出一般双回路,相间设置也不同一般线路,地线位置设计也不同,因此,设计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转角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以满足走廊严重限制的地域中,对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要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包括塔身、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地线横担设置于塔身顶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地线横担下方,并与塔身相连接;地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地线横担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地线横担;外侧地线横担的长度大于内侧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上导线横担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上导线横担;外侧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大于内侧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中导线横担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中导线横担;外侧中导线横担的长度大于内侧中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下导线横担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下导线横担;外侧下导线横担的长度大于内侧下导线横担;外侧地线横担的地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米,外侧地线横担的第二挂点距离外侧地线横担的第一挂点15.5米,均设置在外侧地线横担的顶部;内侧地线横担的地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米,内侧地线横担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地线横担的第一挂点14.5米,均设置在内侧地线横担的顶部;外侧上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6.710米,内侧上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3.310米;外侧上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7.6米,外侧上导线横担的第二挂点距离外侧上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上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2米,内侧上导线横担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上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8.85米;外侧中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9.5米,内侧中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5.45米;外侧中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10.39米,外侧中导线横担第二挂点距离外侧中导线横担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中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6.34米,内侧中导线横担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中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8.85米;外侧下导线横担长度为18.5米,内侧下导线横担长度为14.45米;外侧下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9.39米,外侧下导线横担第二挂点距离外侧下导线横担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下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5.34米,内侧下导线横担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下导线横担的第一挂点8.85米。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地线横担的顶部形状为矩形。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顶部口宽与塔身对应连接处等宽。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在下导线横担下方形成有变坡处;变坡处距离下导线横担的间距为4米。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的底部连接有塔腿。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上的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底部,且均采用挂板型挂点。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全塔采用双帽螺栓防松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采用双肢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 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为了满足电气间隙,地线横担顶部形状和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底部形状均设计成矩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顶部口宽分别与塔身连接处等宽,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外侧长度分别大于其内侧长度;本实用新型将四回路导线布置在一个铁塔上,有效的节约了空间,满足走廊严重限制地区的架设要求该转角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的结构
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塔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另一种塔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包括:塔身1、外侧地线横担2、内侧地线横担3、外侧上导线横担4、内侧上导线横担
5、外侧中导线横担6、内侧中导线横担7、外侧下导线横担8、内侧下导线横担9以及塔腿;该转角塔的转角度数为60°~90°。
[0019]地线横担设置在塔身I的顶端,其中,外侧地线横担2设置在线路转角的外角侧,长度较长,内侧地线横担3设置在线路转角的内角侧,长度较短,其顶部形状均为矩形,地线横担底部口宽与塔身的连接处等宽。外侧地线横担2的地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15.5米,均设置在外侧地线横担2的顶部;内侧地线横担3的地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14.5米,均设置在内侧地线横担3的顶部。
[0020]地线横担用于悬挂地线,地线对四回导线起保护作用。
[0021]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下方。外侧上导线横担4设置在线路转角的外角侦牝内侧上导线横担5设置的线路转角的内角侧,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上导线横担顶部口宽与塔身I的连接处等宽,外侧上导线横担4长度较内侧上导线横担5长度长。外侧上导线横担4及内侧上导线横担5用于悬挂两相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外侧上导线横担4长度为16.710米,内侧上导线横担5长度为13.310米;外侧上导线横担4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7.6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上导线横担5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2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8.85米。
[0022]中导线横担设置在上导线横担的下方。外侧中导线横担6设置在线路转角的外角侦牝内侧中导线横担7设置的线路转角的内角侧,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中导线横担顶部口宽与塔身I的连接处等宽,外侧中导线横担6长度较内侧中导线横担7长度长。外侧中导线横担6及内侧中导线横担7用于悬挂两相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外侧中导线横担6长度为19.5米,内侧中导线横担7长度为15.45米;外侧中导线横担6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10.39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中导线横担7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6.34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8.85米。
[0023]下导线横担设置在导线横担7及中导线横担的下方。外侧下导线横担8设置在线路转角的外角侧,内侧下导线横担9设置的线路转角的内角侧,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下导线横担顶部口宽与塔身I的连接处等宽,外侧下导线横担8长度较内侧下导线横担9长度长。外侧下导线横担8及内侧下导线横担9用于悬挂两相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外侧下导线横担8长度为18.5米,内侧下导线横担9长度为14.45米;外侧下导线横担8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9.39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下导线横担9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5.34米,第二挂点距离第一挂点8.85米。
[0024]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均采用双联金具与塔身I连接,双联间距为0.52米,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分别设置两个挂点与金具连接,结构布置合理,传力明确,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0025]本实用新型转角塔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顶部,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底部,挂点均采用挂板型式,从而避免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强挂点的受力性能,满足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
[0026]塔身I主材从上到下均采用双肢,避免了单双主材变换,主材刚度从上到下变化规律,减少了焊接,施工方便,降低塔重。
[0027]塔身I的变坡处11距离下导线横担9与塔身I的连接处10的间距为4米,合理的选择变坡处11的位置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装方便。
[0028]参阅图1至图3所示,塔身I的底部连接有塔腿,该塔腿可以为塔腿13、塔腿14或塔腿15,均连接在塔身本体12上,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
[0029]本实用新型转角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减少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0030]四回导线垂直排列,塔头高度进一步降低,跳线直接利用导线横担,省去跳线支架,导线之间间隙布置可按最小值布置,导线横担长度最短。[0031]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 包括塔身(1)、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地线横担设置于塔身(1)顶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地线横担下方,并与塔身(1)相连接;地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地线横担(2)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地线横担(3);外侧地线横担(2)的长度大于内侧地线横担(3);上导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上导线横担(4)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上导线横担(5);外侧上导线横担(4)的长度大于内侧上导线横担(5);中导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中导线横担(6)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中导线横担(7);外侧中导线横担(6)的长度大于内侧中导线横担(7);下导线横担包括设置于塔身外角侧的外侧下导线横担(8)和塔身内角侧的内侧下导线横担(9);外侧下导线横担(8)的长度大于内侧下导线横担(9); 外侧地线横担(2)的地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米,外侧地线横担(2)的第二挂点距离外侧地线横担(2)的第一挂点15.5米,均设置在外侧地线横担(2)的顶部;内侧地线横担(3)的地线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米,内侧地线横担(3)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地线横担(3)的第一挂点14.5米,均设置在内侧地线横担(3)的顶部; 外侧上导线横担(4)的长度为16.710米,内侧上导线横担(5)的长度为13.310米;外侧上导线横担(4)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7.6米,外侧上导线横担(4)的第二挂点距离外侧上导线横担(4)的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上导线横担(5)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4.2米,内侧上导线横担(5)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上导线横担(5)的第一挂点8.85米; 外侧中导线横担(6)的长度为19.5米,内侧中导线横担(7)的长度为15.45米;外侧中导线横担(6)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10.39米,外侧中导线横担(6)第二挂点距离外侧中导线横担(6)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中导线横担(7)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6.34米,内侧中导线横担(7)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中导线横担(7)的第一挂点8.85米; 外侧下导线横担(8)长度为18.5米,内侧下导线横担(9)长度为14.45米;外侧下导线横担(8)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9.39米,外侧下导线横担(8)第二挂点距离外侧下导线横担(8)第一挂点8.85米;内侧下导线横担(9)的第一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5.34米,内侧下导线横担(9)的第二挂点距离内侧下导线横担(9)的第一挂点8.8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地线横担的顶部形状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底部形状均为矩形,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顶部口宽与塔身(1)对应连接处等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塔身(1)在下导线横担下方形成有变坡处(11);变坡处(11)距离下导线横担的间距为4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塔身(1)的底部连接有塔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上的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底部,且均采用挂板型挂点。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全塔采用双帽螺栓防松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60-90度的四回路330kV交流输电线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塔身(I)采用 双肢结构。
【文档编号】E04H12/10GK203684774SQ20132085502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谭蓉, 孙菊海, 严丽君, 宁昭晔, 杨帆, 常昊波, 白护航, 鞠浩, 乌小锋, 吴亮, 陈雷, 詹源, 赵汉华, 李波, 强继峰, 张朝军, 韩嘉, 贺育明 申请人:陕西省电力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