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90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构成墙体,其特征是:包括与房屋内顶部的梁或天花板固定的顶端固定桩、与房屋内底部的楼板固定的底端固定桩、在房屋顶部的固定桩和底部固定桩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墙体砼面板、墙体填充料;所述顶端固定桩包括形状对称的第一侧件和第二侧件,所述支撑架由一端的端杆和拼接架拼接而成、或由两端的端杆和模块化连接架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墙体的构建,大幅缩短工程周期。使用顶端固定桩的第一侧件和第二侧件交错布置更易于将填充料浇注填满整个墙体。
【专利说明】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和建筑结构,具体说是一种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普遍采用的建筑墙体施工采用框架构成后的墙体砌块拼装,施工周期长。而现有集成墙体有模板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和镀锌龙骨架水泥面板现浇泡沫混凝土墙体。模板现浇墙体由于是用多块模板制模浇筑而成,其表面平整度不易控制,其墙体容重很高达不到轻质的要求;镀锌龙骨架水泥面板墙体龙骨架组装繁琐不易于现场施工,由于龙骨架是铁皮压制而成,所以在浇灌过程当中易于变形不利于与墙体板面的粘接,其墙体造价高不利于推广和国家节能号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设计出便于墙体安装的结构型材和构件方式;满足安装结构型材构件的材料。做到构件以工厂化生产,便于安装,做到施工现场整洁。
[0004]所述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构成墙体,其特征是:包括与房屋内顶部的梁或天花板固定的顶端固定桩、与房屋内底部的楼板固定的底端固定桩、在房屋顶部的固定桩和底部固定桩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墙体砼面板、两侧墙体砼面板之间的墙体填充料;所述顶端固定桩包括形状对称的第一侧件和第二侧件,所述支撑架由一端的端杆和拼接架拼接而成、或由两端的端杆和模块化连接架拼接而成,所述墙体砼面板与顶端固定桩、底端固定桩以及中部的支撑架均固定连接。
[0005]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端杆、模块化连接架、和拼接架均设有两侧平行设置的侧杆,侧杆之间以连杆固定连为一体,所述端杆用于与房屋建筑的立柱或墙面固定,所述端杆与两侧的侧杆垂直。
[0006]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化方案是,模块化连接架的所述连杆与两侧的侧杆垂直设置,连杆与侧杆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连接角或加强筋。
[0007]—种优化方案是,与所述连杆两端分别连接的两根侧杆相互交错布置,用于使连接端避开各自侧面的墙体砼面板的拼接缝。
[0008]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拼接架的连杆与连杆两端所连接的侧杆斜向设置。
[0009]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化方案是,斜向设置的相邻所述的连杆中心线相交,且交点落于一侧的侧杆上。
[0010]所述端杆与拼接架之间,或端杆与模块化连接架之间以各自侧杆的连接端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接端的结构是相互贴合的斜面、或阶梯面、或凹凸面。
[0011]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化方案是,每一个所述连接端均埋设有钢筋绑扎条,相互连接的两连接端的钢筋绑扎条分别是圈状和钩状;所述钢筋绑扎条是贯通整个模块化连接架的侧杆和连接杆的内置钢筋条引出端,内置钢筋条用于使模块化连接架和对墙体的耐冲击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引出的钢筋绑扎条使搭接模块化连接架时更加方便。
[0012]所述底端固定桩为条形,与楼板连接的固定桩背面为平面,两固定桩侧面均为与固定桩背面垂直的平面;所述顶端固定桩的第一侧件和第二侧件的固定桩背面为平面,各自固定桩侧面为与其固定桩背面垂直的平面;固定桩侧面用于与所述墙体砼面板贴合固定,固定桩背面用于与梁或楼板贴合固定。
[0013]所述顶端固定桩、底端固定桩、端杆、侧杆、连杆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0014]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墙体的构建,一改现有技术中对墙体施工中多阶段长施工周期对整体施工进展的限制,可以快速灵活施工,现场浇筑,大幅缩短工程周期。使用顶端固定桩的第一侧件和第二侧件交错布置更易于将填充料浇注填满整个墙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墙体的整体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0016]图2是支撑架实施例一示意图,
[0017]图3是支撑架实施例二示意图,
[0018]图4是底端固定桩立体示意图,
[0019]图5a是顶端固定桩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
[0020]图5b是顶端固定桩实施例二立体示意图,
[0021]图5c是顶端固定桩实施例三立体示意图,
[0022]图6a是图2中A处连接端实施例一放大图,
[0023]图6b是图2中A处连接端实施例二放大图,
[0024]图6c是图2中A处连接端实施例三放大图。
[0025]图中:1一顶端固定桩,2—底端固定桩,3—模块化连接架,4一拼接架,5—墙体5仝面板,6—端杆,7—侧杆,8—连杆,9—钢筋绑扎条,10—连接端,11—固定桩侧面,12—固定桩背面,13—固定桩腹面,14 一支撑架,15—第一侧件,16—第二侧件,17—加强连接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所述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构成墙体,包括与房屋内顶部的梁或天花板固定的顶端固定桩1、与房屋内底部的楼板固定的底端固定桩2、在房屋顶部的固定桩I和底部固定桩I之间的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墙体砼面板5、墙体填充料;所述顶端固定桩I包括形状对称的第一侧件15和第二侧件16,所述支撑架14由一端的端杆6和拼接架4拼接而成、或由两端的端杆6和模块化连接架3拼接而成,所述墙体砼面板5与顶端固定桩1、底端固定桩2、中部的支撑架14均固定连接,在墙体两面的所述墙体砼面板5之间填充有墙体填充料。以水泥纤维纸浆粉煤灰石棉等化学原料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墙体定型构件型材,构件型材中加钢筋骨架。本材质和墙面板和发泡混凝土同为水泥制品,有利于相互的粘接同为一体。利用了大量的工业废物(粉煤灰.尾矿粉)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
[0027]支撑架通常可以使用水平布置,也可以斜向或竖直布置,起到支撑两侧墙面的作用。
[0028]如图2、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端杆6、模块化连接架3、和拼接架4均设有两侧平行设置的侧杆7,侧杆之间以连杆8固定连为一体,所述端杆用于与房屋建筑的立柱或墙面固定,所述端杆6与两侧的侧杆7垂直。端杆6、侧杆7均起到与周边部件或立柱固定的作用,支撑架起到对墙体砼面板5的定型支撑和加固还有调整板面平整度的作用。
[0029]如图2,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化方案是,模块化连接架3的所述连杆8与两侧的侧杆7垂直设置,连杆与侧杆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连接角17或加强筋。加强连接角17或加强筋可以防止模块化连接架3变形。
[0030]一种优化方案是,如图1、2所示,与所述连杆8两端连接的两根侧杆7的连接端10相互交错布置,用于避开各自侧面的墙体砼面板5的拼接缝。
[0031]如图3,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拼接架4的连杆8与连杆8两端所连接的侧杆7斜向设置,相邻的连杆8与侧杆7之间的夹角互补。
[0032]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化方案是,如图3所示,斜向设置的相邻所述的连杆8中心线相交,且交点落于一侧的侧杆7上。三角形的杆件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0033]如图6a、6b、6c,所述端杆6与拼接架4之间,或端杆6与模块化连接架3之间以各自侧杆7的连接端10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接端10的结构是相互贴合的斜面、或阶梯面、或凹凸面。每一个所述连接端10均埋设有钢筋绑扎条9,相互连接的两连接端10的钢筋绑扎条9分别是圈状和钩状。所述钢筋绑扎条9是贯通整个模块化连接架3的侧杆7和连接杆8的内置钢筋条引出端,在模块化连接架3的各个连接端引出成为圈状或钩状,用于使模块化连接架3和对墙体的耐冲击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引出的绑扎条9使搭接模块化连接架3时更加方便。图6a是接合部为阶梯状的结构实施例,图6b是接合部是相互贴合的斜面的结构实施例,图6c是接合部为相互贴合的凹凸面的实施例,图6c的结合部中,两个连接端是相互贴合的各自呈相同固定角度的贴合平面配合。
[0034]如图4,所述底端固定桩2为条形,与楼板连接的固定桩背面12为平面,两固定桩侧面11均为与固定桩背面12垂直的平面。底端固定桩2的长度决定了墙体的宽度,墙体的宽度和底端固定桩2的长度可以根据现行标准和要求进行定制。
[0035]如图5a、5b、5c,所述顶端固定桩I的第一侧件15和第二侧件16的固定桩背面12为平面,各自固定桩侧面11为与其固定桩背面12垂直的平面;固定桩侧面11用于与所述墙体砼面板5贴合固定,固定桩背面12用于与梁或楼板贴合固定。如图5a、5b、5c分别是三种顶端固定桩的形状实施例,可以在横向和竖向延长,横向延长可以省略多个顶端固定桩的固定操作,竖向延长可以兼作支撑架的作用,也可以和支撑架连接为一体。
[0036]施工时:
[0037]1.确定墙体所在位置并划好线。
[0038]2.按一定间距,在墙体上下由一端墙面或立柱向另一端安装底端固定桩2和顶端固定桩的第一侧件15或第二侧件16 ;
[0039]3.以固定桩为加固点在墙体一面(按安装固定桩I的顺序)安装一定宽度的墙体砼面板5,同时在板间以端杆6、多个模块化连接架3或拼接架4,相互连接的方式,水平方向安装构件架,并与墙体砼面板5用螺钉固定;然后固定拼接另一侧的墙体砼面板5,最后从墙体顶部进行墙体填充料浇注。顶端固定桩的第一侧件和第二侧件交错布置更易于将填充料浇注填满整个墙体。两侧的墙体砼面板5的结合缝交错布置,相应的,支撑架的模块化连接架之间的连接部在墙体的两侧也相互交错布置,使模块化连接架之间的连接部避开墙体砼面板5的结合缝。
【权利要求】
1.一种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构成墙体,其特征是:包括与房屋内顶部的梁或天花板固定的顶端固定桩(I)、与房屋内底部的楼板固定的底端固定桩(2 )、在房屋顶部的固定桩(I)和底部固定桩(2 )之间的支撑架(14 )、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墙体砼面板(5)、两侧墙体砼面板(5)之间的墙体填充料;所述顶端固定桩(I)包括形状对称的第一侧件(15)和第二侧件(16),所述支撑架(14)由一端的端杆(6)和拼接架(4)拼接而成、或由两端的端杆(6)和模块化连接架(3)拼接而成,所述墙体砼面板(5)与顶端固定桩(I)、底端固定桩(2)以及中部的支撑架(14)均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端杆(6)、模块化连接架(3)、和拼接架(4)均设有两侧平行设置的侧杆(7),侧杆之间以连杆(8)固定连为一体,所述端杆用于与房屋建筑的立柱或墙面固定,所述端杆(6)与两侧的侧杆(7)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模块化连接架(3)的所述连杆(8)与两侧的侧杆(7)垂直设置,连杆与侧杆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连接角(17)或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与所述连杆(8)两端分别连接的两根侧杆(7)相互交错布置,用于使连接端避开各自侧面的墙体砼面板(5)的拼接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所述拼接架(4)的连杆(8 )与连杆(8 )两端所连接的侧杆(7 )斜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斜向设置的相邻所述的连杆(8)中心线相交,且交点落于一侧的侧杆(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端杆(6)与拼接架(4)之间,或端杆(6 )与模块化连接架(3 )之间以各自侧杆(7 )的连接端(10 )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接端(10)的结构是相互贴合的斜面、或阶梯面、或凹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每一个所述连接端(10)均埋设有钢筋绑扎条(9),相互连接的两连接端的钢筋绑扎条分别是圈状和钩状;所述钢筋绑扎条(9)是贯通整个模块化连接架(3)的侧杆(7)和连接杆(8)的内置钢筋条引出端,内置钢筋条用于使模块化连接架(3)和对墙体的耐冲击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引出的钢筋绑扎条(9)使搭接模块化连接架(3)时更加方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所述底端固定桩(2)为条形,与楼板连接的固定桩背面(12)为平面,两固定桩侧面(11)均为与固定桩背面(12)垂直的平面;所述顶端固定桩(I)的第一侧件(15)和第二侧件(16)的固定桩背面(12)为平面,各自固定桩侧面(11)为与其固定桩背面(12)垂直的平面;固定桩侧面(11)用于与所述墙体砼面板(5)贴合固定,固定桩背面(12)用于与梁或楼板贴合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建筑现浇墙体构件,其特征是:所述顶端固定桩(I)、底端固定桩(2)、端杆(6)、侧杆(7)、连杆(8)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文档编号】E04B2/56GK203654519SQ20132088903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 学 申请人:李 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