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秋启明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57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秋启明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风易俗的殡葬方式,尤其是一种用于安葬故者启示后人要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遵纪守法的照明之塔。一种千秋启明塔,包括建造于内墙壁上的启明室,所述启明室主要由墙体、底板、隔板和石门组成;上下启明室间由底板隔开,左右启明室之间由隔板隔开;隔板与隔板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隔板之间放满土壤;启明室与启明室连接处的墙体留有装满柱形的土壤,实现和隔板之间的土壤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是塔形结构,节约了土地面积。2、启明塔内的土壤和大地连接,满足了传统安葬习俗。
【专利说明】一种千秋启明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风易俗的殡葬方式,尤其是一种用于安葬故者启示后人要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遵纪守法的照明之塔。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土地的大肆开发,土地越来越少,但是,人们又有按照习俗安葬故者的想法,即:入土为安。给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不小的烦恼。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满足人们对故者的安葬习俗,同时还能节约大量土地面积的千秋启明塔。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千秋启明塔,包括建造于内墙壁上的启明室,所述启明室主要由墙体、底板、隔板和石门组成;上下启明室间由底板隔开,左右启明室之间由隔板隔开;隔板与隔板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隔板之间放满土壤;启明室与启明室连接处的墙体留有装满柱形的土壤,实现和隔板之间的土壤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隔板下部设置有凹形口,实现隔板之间的土壤与启明室的土壤的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7]1、由于是塔形结构,节约了 土地面积。
[0008]2、启明塔内的土壤和大地连接,满足了传统安葬习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实施例中启明室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的A-A剖面视图;
[0012]图4是图2的B-B剖面视图;
[0013]图5是隔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千秋启明塔,包括建造于内墙壁上的启明室,所述启明室主要由墙体1、底板2、隔板3和石门4组成;上下启明室间由底板2隔开,左右启明室之间由隔板隔开;隔板与隔板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隔板之间放满土壤5 ;启明室与启明室连接处的墙体留有装满柱形的土壤5,实现和隔板之间的土壤连接;所述隔板下部设置有凹形口,实现隔板之间的土壤与启明室的土壤的连接。
[0015]根据启明塔层的高度建造高度不小于600mm的启明室,启明室内放有IOOmm厚的土壤,土壤上放置千秋盒6,千秋盒是放置故者骨灰的容器。启明室与启明室上下由底板隔开、左右由隔板隔开,隔板与隔板中间有IOOmm的空隙,空隙中放满土壤,隔板之间用螺栓连接固定。隔板下部有凹形口,可以将隔板之间的土壤与启明室的土壤连接。启明室与启明室连接处的墙体留有装满柱形的土壤,实现和隔板之间的土壤连接;墙体上下层的土壤贯穿连接,这样实现将整个启明塔内的土壤和大地连接。启明室内璧可以刻有图案。石门可嵌死者遗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千秋启明塔,包括建造于内墙壁上的启明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启明室主要由墙体、底板、隔板和石门组成;上下启明室间由底板隔开,左右启明室之间由隔板隔开;隔板与隔板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隔板之间放满土壤;启明室与启明室连接处的墙体留有装满柱形的土壤,实现和隔板之间的土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秋启明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下部设置有凹形口,实现隔板之间的土壤与启明室的土壤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秋启明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石门上嵌故者遗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千秋启明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隔板之间的距离为 100mm。
【文档编号】E04H12/00GK203821943SQ20142017992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揭保如, 揭建刚, 李珏, 陈玉春, 陶武金, 周双喜, 陈允洪, 陈川 申请人: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