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墙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56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墙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墙支撑体系,包括可固设于上楼层上的若干上连接件、可固设于下楼层上的若干下连接件和若干楼承板,每个楼承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设于每个上连接件和每个下连接件上,若干楼承板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上述斜墙支撑体系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固设于上楼层和下楼层上,每个楼承板的上、下端分别固设于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若干楼承板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在浇筑之前形成支撑体系,且在浇筑之后无需拆除,作为永久受力体系,这样,结构稳固、操作简捷,可将制作好的楼承板直接安装于上楼层和下楼层上,无需使用脚手架,施工工序较少,可有效减少施工作业量、缩短施工周期。
【专利说明】一种斜墙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墙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000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搭建临时支撑体系,模板临时支撑体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对于不具备大量搭设模板等作为临时支撑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斜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有技术一般先搭设满堂脚手架后,再在满堂脚手架的基础上搭设倾斜设置模板,作为临时支撑体系,这样,需要增加约60%?70%的斜墙钢筋绑扎量,施工工序繁琐,大大增加了斜墙施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操作简捷的斜墙支撑体系O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斜墙支撑体系,包括可固设于上楼层上的若干上连接件、可固设于下楼层上的若干下连接件和若干楼承板,每个楼承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设于每个上连接件和每个下连接件上,所述若干楼承板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第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上楼层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每个楼承板的上端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与其形成第一夹角。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在所述上楼层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分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包括第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固设于所述下楼层上,所述第四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每个楼承板的下端固设于所述所述第四连接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并与其形成第二夹角。[0011 ]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角为钝角。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在所述下楼层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分布。
[0013]进一步地,所述楼承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斜墙支撑体系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固设于上楼层和下楼层上,每个楼承板的上、下端分别固设于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若干楼承板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在浇筑之前,形成支撑体系,且在浇筑之后无需拆除,作为永久受力体系,这样,结构稳固、操作简捷,可将制作好的楼承板直接安装于上楼层和下楼层上,无需使用脚手架,施工工序较少,可有效减少施工作业量、缩短施工周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斜墙支撑体系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斜墙支撑体系包括若干上连接件100、若干下连接件200和若干楼承板300。(图1中,I为基础,4为斜柱)。
[0021]请一同参照图3,若干上连接件100在上楼层2的一侧上沿水平方向分布,每个上连接件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第一连接板110固设于上楼层2上,第二连接板120固设于第一连接板110的一端,并与第一连接板110形成第一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钝角。具体地,上楼层2包括上层楼板21和上层楼梁22,上层楼板21设置于上层楼梁22上方,第一连接板110固设于上层楼梁22的底部。
[0022]请一同参照图4,若干下连接件200在下楼层3与若干上连接件100对应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分布,每个下连接件200包括第三连接板210和第四连接板220,第三连接板210固设于下楼层3上,第四连接板220固设于第三连接板210的一端,并与第三连接板210形成第二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为钝角。具体地,下楼层3包括下层楼板31和下层楼梁32,下层楼板31设置于下层楼梁32上方,第三连接板210固设于下层楼梁32的顶部。
[0023]每个楼承板300包括钢筋桁架结构310和镀锌板320,镀锌板320固设于筋桁架结构310下方。具体地,钢筋桁架结构310包括上弦311、下弦312和腹筋313,腹筋313连接于上弦311和下弦312之间,镀锌板320固设于下弦312上。每个楼承板300的上端固设于每个第二连接板120上,其下端固设于每个第四连接板220上,若干楼承板300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第三连接板210和第四连接板220均为钢板,第一夹角为114度,第二夹角为156度,楼承板300为钢筋桁架楼承板。
[0025]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在上楼层2和下楼层3之间搭建斜墙结构时,先将上连接件100和下连接件200分别固设于上楼层2和下楼层3上,每个楼承板300的上、下端分别固设于上连接件100和下连接件200上,若干楼承板300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这样,便形成了斜墙结构的支撑体系。
[0026]若干楼承板300的钢筋桁架结构310作为斜墙结构的纵筋;接着,在若干楼承板300上固设若干横受力筋,每条横受力筋垂直于每个楼承板300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横受力筋平行间隔设置,作为斜墙结构的横筋。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浇筑,形成斜墙结构。
[0027]上述斜墙支撑体系的上连接件100和下连接件200分别固设于上楼层2和下楼层3上,每个楼承板300的上、下端分别固设于上连接件100和下连接件200上,若干楼承板300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在浇筑之前,形成支撑体系,且在浇筑之后无需拆除,作为永久受力体系,这样,结构稳固、操作简捷,可将制作好的楼承板300直接安装于上楼层2和下楼层3上,无需使用脚手架,施工工序较少,可有效减少施工作业量、缩短施工周期。
[00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固设于上楼层上的若干上连接件、可固设于下楼层上的若干下连接件和若干楼承板,每个楼承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设于每个上连接件和每个下连接件上,所述若干楼承板于同一斜面上并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第一、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设于所述上楼层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每个楼承板的上端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与其形成第一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在所述上楼层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包括第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固设于所述下楼层上,所述第四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每个楼承板的下端固设于所述所述第四连接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并与其形成第二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为钝角。
9.如权利要求1、6、7或8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在所述下楼层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墙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
【文档编号】E04G17/14GK203939241SQ201420214843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冉旭勇, 冯锋, 姚钊, 张波, 刘军阳 申请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