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23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楼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楼板结构,包括若干横梁、若干桁架、覆盖层,若干横梁平行放置,相邻两个横梁之间通过若干桁架固定连接,覆盖层包裹在若干横梁和若干桁架外侧,相邻两个横梁之间有钢筋网,相邻钢筋网之间通过钢筋连接带固定,钢筋连接带和钢筋网都处于覆盖层内;桁架包括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和连接杆,连接杆上有W型折弯,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都由两个L型角铁构成,连接杆上部固定连接在上支撑组件上,连接杆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支撑组件上;相邻两个桁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碗状盖板,若干碗状盖板担接在相邻桁架的下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个L型角铁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安全坚固、降低成本、不易漏水、施工时间较短,且保温隔!热效果较好。))
【专利说明】楼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楼板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使用最普遍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000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一般为实心板,现浇楼板还经常与现浇梁一起浇筑,形成现浇梁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法为:以混凝土浇筑好的梁柱为框架,用木质撑杆或钢管临时支撑模板,再捆扎钢筋置于框架和模板之间,然后在框架和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经过养护周期后,撤去撑杆、拆除模板,形成楼板。该施工方法的缺陷是:施工时间较长,易延误施工工期,撑杆和模板周转使用若干次后易损坏,浪费材料。该楼板的缺陷是:有明显的梁柱结构,影响美观,不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0004]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除极少数为实心板以外,绝大部分采用圆孔板和槽形板(分为正槽形与反槽形两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钢筋,现场拼装后用混凝土灌缝,以加强整体性,上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方法为:采用各种型钢(如:工字钢或薄壁型轻钢)为柱、主梁、次梁,通过主梁、次梁形成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上依次铺设钢瓦等并用锚钉固定,以形成楼板。该楼板的缺陷是:易漏水,保温隔热效果较差。
[0005]申请号为:201110455755.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它包括相互平行的若干竖直桁架、担接在每两个相邻桁架下端之间的拱形板、将每两个相邻桁架和两者之间的拱形板包容的覆盖层。但是上述《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一般使用在屋面结构,因为楼板载荷强度要远大于屋面结构,所以其很难使用在楼板结构上,而且现场浇筑上述《轻钢结构建筑屋面》时拱形板受到覆盖层的压力大,容易发生变形和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坚固、结构简单的楼板结构。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板结构,包括若干横梁、若干桁架、覆盖层,若干横梁平行放置,相邻两个横梁之间通过若干平行放置的桁架固定连接,覆盖层包裹在若干横梁和若干祐1架外侧,
[0008]任意相邻两个横梁之间还设置有钢筋网,相邻两个钢筋网之间通过钢筋连接带固定,钢筋连接带中部有契合横梁的凹陷,所述的钢筋连接带和钢筋网都处于覆盖层内;
[0009]所述的桁架包括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和连接杆,连接杆上有若干连续的W型折弯,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都由两个L型角铁构成,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的两个竖直翼板平行间隔放置,两个L型角铁上部的两个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的两个竖直翼板平行间隔放置,两个L型角铁下部的两个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连接杆上部固定连接在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连接杆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
[0010]任意相邻两个桁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碗状盖板,若干碗状盖板依次担接在相邻桁架的下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个L型角铁的水平翼板上。
[0011]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楼板结构的钢筋网架设在两个横梁之间,钢筋连接带将相邻的两个钢筋网连接固定,在浇筑覆盖层后,可以增加本楼板结构的承重;
[0012]桁架的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采用相同L型角铁构成,方便本楼板结构的装配,而且降低了成本,连续W型折弯的连接杆可以在与上支撑组件或下支撑组件连接时增加固定位置,增强本楼板结构的稳固性;
[0013]碗状盖板相比拱形盖板提高了承重能力,使得本楼板结构在浇筑覆盖层时,不易变形和坍塌。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安全坚固、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不易漏水、施工时间较短,且保温隔热效果较好。
[0015]本楼板结构的横梁上对应若干桁架有若干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部伸入对应桁架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且与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固定连接;每个固定板下部伸入对应桁架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且与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桁架与横梁之间固定。
[0016]本楼板结构的覆盖层为水泥混凝土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楼板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2是本楼板结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3是本楼板结构实施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楼板结构实施例横梁、桁架和碗状盖板的组合示图。
[0021]图5是本楼板结构实施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0022]图6是本楼板结构实施例钢筋网和钢筋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楼板结构的技术内容进行具体介绍,图2只示出一根横梁、五根桁架、一个钢筋网和十二个碗状盖板,且图中省略覆盖层;图5中只显示出部分横梁、两个桁架和三个碗状盖板,其比例有所放大;图6为钢筋网和钢筋连接带的爆炸图,其比例有所放大。
[0024]如图1至2所示
[0025]本楼板结构包括三根横梁3、十根桁架1、两个钢筋网41、二十四个碗状盖板2和覆盖层5 ο
[0026]如图3所示
[0027]每个桁架I包括上支撑组件11、下支撑组件12和连接杆13,上支撑组件11和下支撑组件12都由两个L型角铁14、15构成,上支撑组件11的两个L型角铁14的两个竖直翼板14a平行间隔放置,两个L型角铁14上部的两个水平翼板14b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
[0028]下支撑组件12的两个L型角铁15的两个竖直翼板15a平行间隔放置,两个L型角铁15下部的两个水平翼板15b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
[0029]连接杆13上有若干连续的W型折弯,连接杆13上部焊接在上支撑组件11的两个L型角铁14之间,连接杆13下部焊接在下支撑组件12的两个L型角铁15之间。
[0030]如图4所示
[0031 ] 任意相邻两个桁架I之间设置有三个碗状盖板2,三个碗状盖板2依次担接在相邻桁架I的下支撑组件12相对的两个L型角铁15的水平翼板15b上,碗状盖板2的材质可选用抗压强度高且较薄的预制水泥板或钢板。
[0032]如图5所示
[0033]三个横梁3平行放置,相邻两个横梁3之间通过五个平行放置的桁架I固定连接,每个横梁3上焊接有五个竖直的固定板31,每个固定板31上部伸入对应桁架I上支撑组件11的两个L型角铁14之间,且与上支撑组件11的两个L型角铁1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个固定板31下部伸入对应桁架I下支撑组件12的两个L型角铁15之间,且与下支撑组件12的两个L型角铁1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34]如图6所示
[0035]任意相邻两个横梁3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钢筋网41,钢筋网41放置在两个横梁3之间的桁架I和碗状盖板2上侧,相邻两个钢筋网41之间通过钢筋连接带42焊接固定,钢筋连接带42中部有契合横梁3的凹陷。
[0036]如图1至2所示
[0037]覆盖层5为水泥混凝土层。
[0038]使用时,在施工现场组合好横梁3和桁架I,将碗型盖板担接在相邻两个桁架I之间,覆盖层5采用现场浇筑的作业方式,使覆盖层5包裹三根横梁3、十根桁架1、两个钢筋网41及二十四个碗状盖板2外侧,并且覆盖层5超过钢筋连接带42的上侧。
[00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楼板结构,包括若干横梁、若干祐1架、覆盖层,若干横梁平行放置,相邻两个横梁之间通过若干平行放置的桁架固定连接,覆盖层包裹在若干横梁和若干桁架外侧,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个横梁之间还设置有钢筋网,相邻两个钢筋网之间通过钢筋连接带固定,钢筋连接带中部有契合横梁的凹陷,所述的钢筋连接带和钢筋网都处于覆盖层内; 所述的桁架包括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和连接杆,连接杆上有若干连续的W型折弯,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都由两个L型角铁构成,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的两个竖直翼板平行间隔放置,两个L型角铁上部的两个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的两个竖直翼板平行间隔放置,两个L型角铁下部的两个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连接杆上部固定连接在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连接杆下部固定连接在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 任意相邻两个桁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碗状盖板,若干碗状盖板依次担接在相邻桁架的下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个L型角铁的水平翼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梁上对应若干桁架有若干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部伸入对应桁架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且与上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固定连接;每个固定板下部伸入对应桁架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之间,且与下支撑组件的两个L型角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覆盖层为水泥混凝土层。
【文档编号】E04B5/23GK204023857SQ20142044092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董传明, 陈圣刚, 李振标, 吴先锋, 查小庆, 刘月兰, 解慧 申请人: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