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3134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包括钢管柱、依次连接的出料管头、进料管、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进料短管、混凝土泵管和稳定支架、以及压力传感器,在所述钢管柱的下部管壁上开了一个注入口,所述进料管通过所述注入口伸入所述钢管柱内,所述出料管头的出口呈水平状态,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钢管柱呈45°,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混凝土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超高钢管柱内混凝土的一次性成功顶升,避免了由于输送管道堵塞而使连接钢管柱和进料管之间的焊缝有时会被撕裂从而造成顶升失败,并且成本经济合理,能够有效缩短工期,使用时满足环保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工艺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的泵送压力将混凝土从钢管柱底部注入,直至注满整根钢管柱的一种混凝土免振捣施工方法。目前,国内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一般高度均在30米以下,少数高度在30米以上的超高钢管柱内混凝土顶升施工多采用分段顶升法,一次性顶升的成功率不高;并且在顶升混凝土时,由于输送管道出现堵塞现象,会使连接钢管柱和进料管之间的焊缝有时会被撕裂从而造成顶升失败。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成本经济合理、能够有效缩短工期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包括钢管柱、依次连接的出料管头、进料管、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进料短管、混凝土泵管和稳定支架、以及压力传感器,在所述钢管柱的下部管壁上开了一个注入口,所述进料管通过所述注入口伸入所述钢管柱内,所述出料管头的出口呈水平状态,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钢管柱呈45°,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混凝土泵连接。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钢管柱之间焊接加强筋板。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强筋板为6个。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管柱顶部设置溢流排气孔。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之间设置止流阀。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注入口距离柱脚0.Sm。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管柱内设置有衬管,在所述衬管内设置有垂直所述衬管轴线方向的环形平板,在所述环形平板的上设置至少一条垂直于其的厚加强肋。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有所述厚加强肋沿所述环形平板的圆周均匀分布。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厚加强肋的数量为12个。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管柱为分段吊装。
[0015]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超高钢管柱内混凝土的一次性成功顶升,避免了由于输送管道堵塞而使连接钢管柱和进料管之间的焊缝有时会被撕裂从而造成顶升失败,并且成本经济合理,能够有效缩短工期,使用时满足环保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柱的内部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柱的内部轴向侧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C50以下、顶升高度65m以下、直径Φ800以下钢管柱的一次泵送顶升。混凝土靠泵压通过输送管被连续注入钢管柱内,依靠顶升原理,砼由钢管柱内下端直至管内上端注满混凝土。
[0022]如图1所示,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包括钢管柱1、依次连接的出料管头2、进料管3、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4、进料短管5、混凝土泵管6和稳定支架7、以及压力传感器10,在所述钢管柱的下部管壁上开了一个注入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进料管3通过所述注入口伸入所述钢管柱内,所述出料管头2的出口呈水平状态,所述进料管3与所述钢管柱I呈45°角,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混凝土泵连接。
[002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设定输送管道内最大承压能力,当压力传感器10检测到管道内输送压力超过承压能力时,会通过电线将限号传给混凝土泵,是泵自动停止输送混凝土,避免由于输送管道堵塞而使连接钢管柱和进料管之间的焊缝有时会被撕裂从而造成顶升失败。
[0024]进料管3与钢管柱I呈45°,出料管头2的出口面呈水平状态,以减少混凝土进入钢管柱I后直接喷射到柱内壁,增大混凝土向上的顶升力;通过在进料管3和混凝土泵管6之间加装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4,能够对进入钢管柱I的混凝土进行缓冲,起到减振的作用;混凝土泵管6的下面设置稳定支架7的结构,减小了整个装置因进料引起的震动。
[002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料管3与所述钢管柱I之间焊接加强筋板8。
[002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强筋板8为6个。
[0027]为防止施工时进料口处震动剧烈,将进料管3与钢管柱I之间的焊缝撕裂,在进料管周围均匀的加焊6片加强筋板8。通过采用在进料管3与钢管柱I之间焊接加强筋板8的结构,来加强进料管3与钢管柱I之间的连接,能够避免进料管3与钢管柱I之间的焊缝撕裂,保证施工安全。
[002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管柱I顶部设置溢流排气孔,以减少泵送压力。
[002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进料管3与所述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4之间设置止流阀9,防止混凝土倒流。
[0030]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上端设有止流阀9,进料管3和混凝土泵管6之间加装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4,能够对进入钢管柱I的混凝土进行缓冲,起到减振的作用。
[003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注入口距离柱脚0.Sm。
[003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管柱I内设置有衬管11,在所述衬管11内设置有垂直所述衬管11轴线方向的环形平板12,在所述环形平板12的上设置至少一条垂直于其的厚加强肋13。(如图2和3所示)
[003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有所述厚加强肋13沿所述环形平板12的圆周均匀分布。
[003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厚加强肋13的数量为12个。
[0035]钢管柱I通过衬管11以及厚加强肋13连接管件进行有效连接。
[003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钢管柱I为分段吊装。所述钢管柱是分段吊装,在图3中可到两段钢管柱I及衬管11焊接的焊缝14,焊缝为10-20_。衬管11比钢管柱I内径小 2mm ο
[00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柱、依次连接的出料管头、进料管、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进料短管、混凝土泵管和稳定支架、以及压力传感器,在所述钢管柱的下部管壁上开了一个注入口,所述进料管通过所述注入口伸入所述钢管柱内,所述出料管头的出口呈水平状态,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钢管柱呈45°,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混凝土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钢管柱之间焊接加强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为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顶部设置溢流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混凝土泵输送高压胶管之间设置止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口距离柱脚0.8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内设置有衬管,在所述衬管内设置有垂直所述衬管轴线方向的环形平板,在所述环形平板的上设置至少一条垂直于其的厚加强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厚加强肋沿所述环形平板的圆周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加强肋的数量为12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式钢管柱混凝土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为分段吊装。
【文档编号】E04G21/04GK204098504SQ201420511511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8日
【发明者】张广钰, 耿建春, 宋杰, 张明雨, 陈宏 , 张燕龙 申请人:荣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