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34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室内装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包括龙骨、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龙骨包括横梁、纵梁,横梁和纵梁上均设有通孔、连接安装孔、支撑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设计为U型结构,由底板和竖板构成,在竖板的中部对称开设竖板槽口,槽口边缘处设有连接板,在竖板和连接板上开设卡孔,卡孔内设有卡片;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两侧垂直连接竖向支撑板,在竖向支撑板上开设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室内装饰框架安装繁琐、安装强度大、承重能力差等缺陷,可重复利用,拆装方便、节能环保,在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损耗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使用范围较广。
【专利说明】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室内装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饰框架,具体是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屋装修就是其中之一,室内地板砖/板、墙砖/板铺设是房屋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室内地板砖/板、墙砖/板铺设包括陶瓷砖铺设、塑料砖铺设和木砖铺设,其中传统陶瓷砖或塑料砖铺设的方法是:先将混凝土铺设在地面上,然后平整地面,再逐个铺设陶瓷砖或塑料砖。传统的铺设过程繁琐,而且大量水泥和河沙的使用将增加楼体框架的负荷,由此需要提高楼体框架的承重设计要求,增加建筑成本,而且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将增加房屋整体装饰的成本,况且,在装饰过程中,有时还会因混凝土铺设不均衡而导致地板砖粘结不牢而出现开裂、空沽现象;或混凝土铺设稍多就会造成地板砖表面翘角不平整,加之,随着气候变化,因热胀冷缩的原因,采用混凝土铺设的陶瓷砖或塑料砖铺设容易出现变形、鼓包或开裂,修补其中一块地板砖,必须敲除邻近甚至全部的地板砖,因此修补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修补噪声大,产生过多建筑垃圾,污染严重等诸多不便。目前地板砖/板、墙砖/板的铺设涉及的二次改造装修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严重,费工费时等缺陷。
[0003]现有的地板砖/板、墙砖/板铺设是采用密实的方式进行,地板/墙里铺设管线不方便,不仅造成建筑本身承载负荷增加,同时地板砖下层不能通暖气或冷气,使用比较局限,适应不了现代人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0004]专利(申请号:2013200974090)公开了一种地板砖铺设框架,该地板砖铺设框架虽然可以实现在地板上架设框架后铺设瓷砖,减少施工中对河沙过度依赖,减少对河沙自然资源采伐,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中的二次污染等等,但该地板砖铺设框架在安装时,卡槽采用的是固定位置的结构模式,导致龙骨间距不能随意调整,安装过程繁琐,且不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安装,使用范围较小,给房屋装饰带来了一系列困难。
[0005]专利(申请号:2013208401487)公开了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连接件,采用U型结构组件既能作为龙骨间的连接件,又能作为龙骨架设时调整高低的支撑件,使地板砖铺设框架的龙骨之间间距可调、能在未经凿平的装饰面上安装,解决了装饰框架安装难、框架平面找平难等问题,但在安装时需在龙骨上钻孔才能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安装强度大,且连接件的左、右支撑板不是一体式结构,在承重情况下支撑板容易相互分开,致使整体框架变形,导致铺设的地板砖下陷,影响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将龙骨、连接件和支撑件相结合,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室内装饰框架安装繁琐、安装强度大、承重能力差等缺陷,可重复利用,拆装方便、节能环保、承重能力大,在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损耗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000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包括龙骨、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龙骨包括横梁、纵梁,横梁和纵梁上均设有通孔,既可用于铺设管线,又可将框架分隔的各个部分连通,便于输送冷气或暖气,在横梁或纵梁的梁身和两端设置连接安装孔,用于横梁或纵梁的安装连接,在梁身上还设置八字形支撑安装孔,安装时用于调整横梁或纵梁的高低程度;所述连接件设计为U型结构,由底板和竖板构成,底板和竖板相互垂直连接,在两块竖板的中部对称开设竖板槽口,并在竖板槽口边缘处设有与竖板相互垂直的连接板,在竖板和连接板上开设与由横梁或纵梁的通孔、连接安装孔相对应的卡孔,卡孔内设有卡片,安装时把横梁或纵梁的梁身放置于竖板槽口内,将通孔或连接安装孔与连接板的卡孔对齐并将卡孔内的卡片向内弯折钩住通孔或连接安装孔边缘,从而将连接件固定在梁身上,然后再将另外的纵梁或横梁的端部放置在连接件的左右底板上,将竖板卡孔内的卡片向内弯折钩住连接安装孔边缘,从而实现横梁、纵梁的纵横向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两侧垂直连接竖向支撑板,在竖向支撑板上开设与横梁或纵梁上的八字形支撑安装孔相对应的倒八字形定位孔,当横梁或纵梁需要调整高度时,将梁身放置于竖向支撑板之间并调整高度,此时横梁或纵梁上的八字形支撑安装孔与竖向支撑板上的倒八字形定位孔相交,然后于二孔相交处用电钻扩孔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扩孔方便,安装强度低,且支撑底板采用一体式结构,承重能力大。
[0009]所述连接件的竖板顶端向外水平延伸设置加固板,既增加连接件整体结构的刚性,又能增加地板砖/板、墙砖/板铺设的支撑面。
[0010]所述支撑件的支撑底板向外延伸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固定孔,利用固定孔可以将支撑底板固定在地板上,增加整体框架的稳定性。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龙骨、连接件和支撑件相结合,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室内装饰框架安装繁琐、安装强度大、承重能力差等缺陷,可重复利用,拆装方便、节能环保、承重能力大,在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损耗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水电安装便捷,使用范围较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0017]图中:1、连接安装孔;2、通孔;3、支撑安装孔;4、底板;5、竖板;6、卡孔;7、卡片;8、加固板;9、连接板;10、支撑底板;11、竖向支撑板;12、定位孔;13、固定板;14、固定孔;15、龙骨;16、连接件;17、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包括龙骨、连接件和支撑件。
[0020]如图1所示,所述龙骨包括横梁、纵梁,采用0.7mm镀锌板一次压制成型,横梁和纵梁上均设有通孔2,在横梁或纵梁的梁身和两端设置连接安装孔1,梁身上还设置八字形支撑安装孔3。
[0021]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设计为U型结构,采用0.7mm镀锌板一次压制成型,由底板4和竖板5构成,底板和竖板相互垂直连接,在两块竖板的中部对称开设竖板槽口,并在竖板槽口边缘处设有与竖板相互垂直的连接板9,在竖板和连接板上开设与由横梁或纵梁的通孔、连接安装孔相对应的卡孔6,卡孔内设有卡片7,竖板顶端向外水平延伸设置加固板8。
[0022]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采用0.7mm镀锌板一次压制成型,包括支撑底板10,支撑底板的两侧垂直连接竖向支撑板11,在竖向支撑板11上开设倒八字形定位孔12,支撑底板向外延伸设置固定板13,固定板上开设固定孔14。
[0023]安装框架时,如图4所示,把龙骨15的横梁(或纵梁)的梁身放置于连接件16的竖板槽口内,将通孔2或连接安装孔I与连接板的卡孔6对齐并将卡孔内的卡片7向内弯折钩住通孔或连接安装孔边缘,从而将连接件16固定在梁身上,然后再将另外的纵梁(或横梁)的端部放置在连接件的左右底板4上,将连接件16的竖板卡孔内的卡片向内弯折钩住连接安装孔边缘,从而实现横梁、纵梁的纵横向连接,形成框架。
[0024]安装时需要调整龙骨15(横梁或纵梁)高度时,将龙骨放置于支撑件17的竖向支撑板之间并调整高度,此时龙骨上的八字形支撑安装孔与竖向支撑板上的倒八字形定位孔相交,然后于二孔相交处用电钻扩孔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再利用固定孔14将支撑底板10固定在地板上。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内墙、地面装饰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龙骨包括横梁、纵梁,横梁和纵梁上均设有通孔,在横梁或纵梁的梁身和两端设置连接安装孔,在梁身上还设置八字形支撑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设计为U型结构,由底板和竖板构成,底板和竖板相互垂直连接,在两块竖板的中部对称开设竖板槽口,并在竖板槽口边缘处设有与竖板相互垂直的连接板,在竖板和连接板上开设与由横梁或纵梁的通孔、连接安装孔相对应的卡孔,卡孔内设有卡片;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两侧垂直连接竖向支撑板,在竖向支撑板上开设与横梁或纵梁上的八字形支撑安装孔相对应的倒八字形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竖板顶端向外水平延伸设置加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龙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支撑底板向外延伸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固定孔。
【文档编号】E04F13/22GK204059844SQ20142051157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邱世雄, 林斯勇 申请人:邱世雄, 林斯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