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07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包括主辊主体,所述主辊主体外周设有定位切割线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宽为切割线直径的1.5~2.5倍,所述凹槽的截面为V型,所述切割线为钢丝时,钢丝直径为120μm,槽宽为200μm,槽距为350μm。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减小了主辊外周凹槽的槽宽,增加了切割线与主辊结合的稳定性,降低了切割线跳线风险,提高了硅片的切割质量,从而提高了硅片的成品率,而且切割线使用寿命增长,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硅棒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的硅片生产大都是采用多线切割技术,多线切割机内设置可升降的晶托和至少两根主辊,晶托的下方连接硅棒工件,每根主辊的外周围设有用于定位切割线的凹槽,凹槽内绕置有切割线。切割线为钢丝时,进行硅棒切割时,晶托带着硅棒向下进给,高速运转的主棍带动钢丝沿与娃棒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钢丝携带碳化娃砂衆对娃棒进行研磨切割。其中主辊槽距35(Γ355μπι,钢丝直径120 μ m± I,硅片厚度200 μ m±20,碳化硅砂浆的粒径9.8?10.3μπι。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下述问题:凹槽的槽宽过大,钢丝与主辊接触时容易打滑,出现钢丝跳线,在硅片上留下锯痕,影响了硅片的切割质量,降低了硅片的成品率,而且钢丝使用寿命短,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主辊外周凹槽的槽宽过大,出现切割线跳线,导致在硅片上留下锯痕,硅片的成品率降低的问题,以及由于切割线跳线导致切割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包括主辊主体,所述主辊主体外周设有定位切割线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宽为切割线直径的1.5^2.5倍。
[0006]优选的,所述切割线为钢丝。
[0007]优选的,钢丝直径为120 μ m,槽宽为200 μ m,槽距为350 μ m。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截面为V型,U型或梯形。
[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截面为V型,所述凹槽的角度范围为35°?50°。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减小了主辊外周凹槽的槽宽,增加了切割线与主辊结合的稳定性,降低了切割线跳线风险,提高了硅片的切割质量,从而提高了硅片的成品率,同时增加了切割线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凹槽1,凹槽1’,钢丝2,主辊主体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包括主辊主体3,所述主辊主体3外周设有多个凹槽1,凹槽I内绕置有钢丝2,为了使钢丝与主辊结合的稳定性提高,凹槽I的的槽宽为钢丝直径的1.5^2.5倍,凹槽的截面为V型或U型时,凹槽的槽宽为V型或U型的底边,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时,凹槽的槽宽为梯形的下底.。如图1所示的凹槽的截面为V型时,钢丝2直径为120 μ m,槽宽为200 μ m,槽距为350 μ m。
[0015]与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槽宽减小,使切割线与主辊结合的稳定性提高,降低了切割线跳线的风险,降低了切割线在硅片上留下锯痕的风险,提高了硅片的成品率,而且增加了切割线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包括主辊主体,所述主辊主体外周设有定位切割线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宽为切割线直径的1.5^2.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线为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其特征在于,钢丝直径为120μ m,槽宽为200 μ m,槽距为 350 μ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为V型,U型或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棒切割用的主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为V型,所述凹槽的角度范围为35°?50°。
【文档编号】B28D5/04GK204136256SQ201420605010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胥大鹏, 何江涛, 陆建虎, 陆敏星, 侯卫国, 强中飞, 李小刚, 张鑫, 高林, 席康成 申请人: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