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715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对于建筑物外墙进行包覆层的包覆施工需要人工进行包覆层的粘贴和安装等操作,在此过程中,对于包覆层粘贴和安装的工作效率和包覆密封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中,包覆层以对建筑物进行外保温的保温层为例进行说明,施工过程中,需要沿建筑物外墙搭设脚手架以供施工人员攀爬并运送保温层板,脚手架的搭设需要以建筑物外墙为依靠,脚手架中的多根支撑杆相抵于外墙,如此能够保障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进而由施工人员将保温层板安装贴合在建筑物外墙上。然而,由于脚手架的搭设,使得保温层板安装贴合在建筑物外墙的结构中,必然需要切割缺口以避让出各个支撑杆与建筑物外墙的接触相抵位置点,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脚手架搭设结构无法达到如图纸建模般的结构精准,因此脚手架中的各个支撑杆与建筑物外墙的实际相抵的各个位置具有随机性,正因为如此,对于保温层板切割缺口的工作只能在施工现场的建筑物外墙的对应位置逐个切割并进行安装贴合,如此的施工状态,造成了手工逐个切割各个保温层板缺口的尺寸无法精确控制,切割面各不相同且大小不一,进而,贴合安装整块的保温层板结束后,在逐层拆除脚手架的同时,需要在各支撑杆拆卸后,由施工人员对于支撑杆拆除后暴露出的保温层板的缺口通过切割小块的保温层块进行填补,因各缺口的形状结构不同,所贴补的保温层块需要逐个对应切割,这样的操作效率低且各个保温层块与对应的缺口无法保证潜入的缝隙,进而造成了保温层整体的密封保温性能差。

以上现有技术中,以外墙保温层为例的包覆层粘贴和安装的工作效率和包覆密封效果差等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系统。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将显著提高对于包覆层进行粘贴和安装的工作效率和包覆密封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将外沿轮廓为多边形的模板嵌套于脚手架支撑杆,且贴近或贴合于所述建筑物外边侧;

安装包覆层板至所述建筑物外边侧,且使所述包覆层板贴合于所述模板的对应边侧;

移除所述模板内的所述支撑杆;

应用与所述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一包覆层块嵌入所述模板的内孔;或,移除所述模板,应用与所述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二包覆层块嵌入所述模板移除的位置。

上述方法的基础上,优选地,在安装所述包覆层板至所述建筑物外边侧之前,还包括:

依所述模板的尺寸和位置,在包覆层板上切割缺口;

所述使所述包覆层板贴合于所述模板的对应边侧包括:

使所述包覆层板的所述缺口贴合于所述模板的对应边侧。

上述方法的基础上,优选地,在应用与所述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一包覆层块嵌入所述模板的内孔之前,还包括:

预制与所述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的所述第一包覆层块;

在移除所述模板,应用与所述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二包覆层块嵌入所述模板移除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预制与所述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的所述第二包覆层块。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施工系统,应用于上述的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包括用于与所述建筑物外边侧相抵的脚手架支撑杆,还包括用于嵌套于所述脚手架支撑杆、且用于贴近或贴合于所述建筑物外边侧的模板,所述模板的外沿轮廓为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外沿轮廓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外沿轮廓为正方形。

优选地,在所述模板上设有用于抓握的把手。

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外沿与内孔之间设有用于嵌入所述脚手架支撑杆边侧通槽。

在一个关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将嵌套于脚手架支撑杆的模板与对应的建筑物外边侧进行贴合或贴近,其中的模板的外沿轮廓为多边形;将包覆层板安装至建筑物外边侧,且使对应位置的包覆层板的侧沿贴合至模板的对应外沿;移除模板内的支撑杆;将与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一包覆层块嵌入模板的内孔中,模板的内孔是移除支撑杆后所得的内孔,另一种方式中,在移除模板内的支撑杆的基础上,将模板进行移除,将与模板的外沿尺寸和轮廓对应设置的第二包覆层块嵌入至模板移除所得对位置。对于第一包覆层块嵌入至模板内孔,通过第一包覆层块、模板和模板外部的包覆层板能够构成紧密完整的对于建筑物外边侧进行包覆的结构;对于第二包覆层块嵌入至模板移除后所得位置的结构,通过第二包覆层块和与第二包覆层块贴合的包覆层板能够构成紧密完整的对于建筑物外边侧进行包覆的结构。对于多边形的模板外沿,这使得安装包覆层板的过程中,将包覆层板的平直的边沿与模板各对应边沿贴合即可实现位置对齐,无需对于包覆层板进行曲线地切割,这使得安装的便捷性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搭设脚手架所应用的支撑杆通常为管材,其外沿轮廓通常为圆形。与此同时,第一包覆层块对应于模板的内孔,其轮廓尺寸与模板内孔对应设置,作为已知的且固定的轮廓尺寸,避免了对于各个支撑杆位置进行无序地、需要单独切割配置第一包覆层块的操作;第二包覆层块对应模板的外沿轮廓进行固定地、批量地制备即可,同样避免了对于各个支撑杆位置进行不同尺寸的单独切割配置的操作,这显然使得配置第一包覆层块,或者配置第二包覆层块的操作便捷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请注意,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选择性地进行两种操作,在包覆层板贴合模板安装完成,同时支撑杆从模板内孔中移除的状态下,可以保留模板至所在位置不进行移除,进而向模板内塞入第一包覆层块;另外,也可以对模板进行移除,进而向模板移除后所得空间内,即模板周圈的包覆层板所围合的空间内嵌入第二包覆层块,这两种操作方法都能够提高操作便捷性和对于建筑物外边侧包覆的紧密完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和图4中:建筑物外边侧—1、脚手架支撑杆—2、模板—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系统。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将显著提高对于包覆层进行粘贴和安装的工作效率和包覆密封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一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方法的实施例二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关于施工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对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包括步骤:

S101、将外沿轮廓为多边形的模板嵌套于脚手架支撑杆,且贴近或贴合于建筑物外边侧。

包覆层是对于建筑物外边侧进行包覆,包覆层包括用于加强、保温和装饰等功能的材料,例如保温层板。在进行包覆层包覆操作过程中,应用脚手架的搭建,使得操作人员和包覆层材料能够通过脚手架移动至建筑物外边侧的对应位置,脚手架的搭建整体结构中,需要设置一部分脚手架的支撑结构与建筑物外边侧相抵接触,或嵌入建筑物内,实现脚手架能够受到建筑物的支撑作用力,使脚手架整体结构稳定,对于脚手架中,与建筑物外边侧相抵接触的支撑结构,本申请中称为脚手架支撑杆,将模板嵌套于支撑杆,且使模板贴近或贴合在建筑物外边侧,对于贴近,可以保持模板与建筑物外边侧具有一定的间隙距离,而此间隙距离的尺寸值应小于所应用的包覆层的厚度。这里的模板为外沿轮廓为多边形的模板。

S102、安装包覆层板至所述建筑物,且使所述包覆层板贴合于所述模板的对应边侧。

通过上述S101的步骤之后,将包覆层板贴合安装在建筑物外边侧,与此同时,在与模板相接的位置,使包覆层板的侧沿贴合在模板对应的边侧位置,由于模板的外沿轮廓为多边形,不存在弧形曲线,因此,在包覆层板与模板的对应边侧贴合操作过程中,无需对包覆层板进行圆弧缺口的切割处理,便可以沿对应的直线轮廓实现包覆层板与模板某一边侧的贴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应用的包覆层板为矩形的结构,在包覆层板的长与宽的尺寸数值恰当合适的状态下,能够直接将包覆层板与模板的边侧对应贴合。现有技术中,所应用的脚手架支撑杆通常为圆形的管件,则包覆层板的直线轨迹的边沿无法实现与管件的曲线外沿相贴合,因此需要切割处理,如此的操作便捷性低且效率低,且不易于实现切割精确,这将导致最终包覆层中间隙的存在。想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将包覆层板的直线轮廓的边沿与模板的直线轮廓的边沿进行贴合,便能够实现无缝隙地相抵。

S103、移除模板内的支撑杆;应用与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一包覆层块嵌入模板的内孔。

上述S102步骤中,模板处于嵌套于支撑杆的状态,在包覆层板的其它位置包覆完成后,对于脚手架进行拆除,在将某一位置的支撑杆从对应的模板中移除后,嵌套支撑杆的空间被清空,即为模板的内孔。将与此内孔尺寸对应的第一包覆层块嵌入此内孔,相当于将第一包覆层块直接填充在内孔中,这能够使最终包覆在建筑物外边侧的整体包覆层的密封性好,同时操作效率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对其中的步骤S103进行替换,请参考图2,在实施例2的步骤中,步骤S101和S102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而在S102之后,替换S103的步骤为:

S104、移除模板内的支撑杆;移除所述模板,应用与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二包覆层块嵌入模板移除的位置。

对于模板的移除,使得模板周边与模板相贴合的包覆层板之间的空间被腾空,所腾空的区域为模板外边沿的轮廓,进而应用与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的第二包覆层块进行嵌入,则第二包覆层块的外沿与先前已安装完毕的其它包覆层板相贴合,达到完整包覆的效果。

对于S103与S104的区别,在于移除模板或不移除模板,对于S103,在模板不移除的状态下,模板的内孔中嵌入第一包覆层块,模板的外沿贴合包覆层板,使得建筑物外边侧构成了完整的包覆结构,这里的模板不进行重复利用,而是保持嵌于所在位置;而对于S104,在外沿与各包覆层板贴合的状态下,包覆层板已完成安装在建筑物外边侧,将模板移出后可以重复利用,在模板的位置嵌入第二包覆层块,这同样能够实现建筑物外边侧的整体包覆效果。因此,S103与S104在具体操作上虽有不同,但总体技术手段一致,且达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将包覆层板对齐贴合地安装在建筑物外边侧的步骤,在包覆层板的布局排列中,恰好能够拼接在模板的各个外沿,则能够实现直接地包覆安装,而若因排列拼接的布局设置,包覆层板对于模板位置产生遮挡干涉的状态,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进行限定。在安装包覆层板至建筑物之前包括步骤:

依所述模板的尺寸和位置,在包覆层板上切割缺口。

因包覆层板的面积较大等因素,在包覆至模板位置时需要切割缺口以与模板贴合的操作状态下,因模板的外沿轮廓为多边形,因此,对于包覆层板的切割缺口只需进行直线轨迹的切割,例如,站立在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应用刀具对于包覆层板进行直线轨迹的切割即可。请注意,直线轨迹的切割必然能够较容易切割准确且方便,这是与进行曲线轨迹的切割对比而言的。目前,搭设脚手架所应用的通常为圆形截面的钢管,在钢管作为支撑杆与建筑物外边侧相抵的状态下,在需要切割包覆层板对应钢管时,需要对比于钢管进行曲线轨迹的切割,因曲线切割操作的准确性低,使得切割后的包覆层板在直接与钢管相抵贴合的状态下,必然存在因切割轨迹不准确导致的包覆层板与钢管的间隙,从而使最终的包覆层的保温性、密闭性和完整性差。另外,现有技术中进行曲线轨迹的操作便捷性和操作效率低。所以说,对比于现有技术,本步骤中进行包覆层板贴合于模板的包覆操作的包覆密封效果好,且工作效率高。

在上述步骤进一步限定的基础上,对于步骤:使包覆层板贴合于模板的对应边侧,具体设置为:使包覆层板的缺口贴合于模板的对应边侧。

这便是在便捷且精确地切割缺口后,进行贴合安装。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嵌入对应于模板内孔的第一包覆层块,可以具体设置为,应用与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一包覆层块嵌入模板的内孔之前,还包括:预制与模板的内孔尺寸对应的第一包覆层块。

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块通过预制,在整体安装包覆层板的工作前已经制备,则进行第一包覆层块的嵌入安装时,避免了为制备第一包覆层块而等待的时间,这必然提高了效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因模板可以应用固定尺寸的多个相同的模板,因此,预制第一包覆层块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通过模具批量地制备规格尺寸一致的多个第一包覆层块,这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使得各个第一包覆层块皆能够高精度地嵌入模板内孔,达到提高整体密封性的效果。

对应地,对于第二包覆层块的预制,可以具体设置为在移除模板,应用与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设置的第二包覆层块嵌入模板移除的位置之前,还包括:预制与模板的外沿尺寸对应的第二包覆层块。第二包覆层块的预制同样能够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密封性的效果,具体原理与上述关于第一包覆层块的预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应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出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外部包覆层的施工系统,请主要参考图3和图4,在对于此施工系统的实施例中,包括与用于与建筑物外边侧1相抵的脚手架支撑杆2,以及用于嵌套于脚手架支撑杆2、且用于贴近或贴合于建筑物外边侧1的模板3,设置模板3的外沿轮廓为多边形。本系统中,通过外沿轮廓为多边形的模板3的应用,使得在建筑物外边侧1安装包覆层板的过程中,无需进行曲线轨迹的切割,以使切口与脚手架支撑杆2的圆形轮廓相对齐,而是在需要切割时,进行直线轨迹的切割即可实现与模板3的外边沿的直线轮廓相贴合,这必然使得包覆层包覆的精度高,且操作便捷性高。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模板3的多边形外边沿具体为矩形的外边沿,如此优选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对包覆层板进行切割过程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切割便能够实现与模板3的矩形外边沿对应地相抵对齐,这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这其中,最优选的设置结构为正方形轮廓的模板。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模板上设置用于抓握的把手,当因故需要移动模板时,通过把手的抓握实现,特别是当需要将模板从贴合包围的包覆层板中取出时,通过把手拉出整体模板,这能够更加便捷。

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模板的外沿与内孔之间设有用于嵌入脚手架支撑杆的边侧通槽。边侧通槽的设置,使得模板设为非闭合轮廓的模板,由此,在脚手架组装过程中,在各个支撑杆逐渐搭建起来,分别与建筑物外边侧,即通常为建筑物的外墙相抵的拼装过程中,无需先行将模板嵌入支撑杆,再将支撑杆与建筑物外边侧相抵,而是在支撑杆已经与建筑物外边侧相抵的状态下,将模板通过边侧通道沿径向嵌入支撑杆即可,这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而对于边侧通槽的设置,在包覆层板与模板设有边侧通槽的一侧相抵贴合操作时,并不会因边侧通槽而发生安装的区别,边侧通槽的两边侧能够对相抵接触的包覆层板起到限位的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