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拖车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661阅读:1006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拖车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特别涉及一种车顶折叠帐篷。

背景技术:
拖车帐篷是一种配合拖车使用的帐篷。通常由帐篷和拖车组成,帐篷折叠收入拖车上,通过帐篷下面的床板和拖车固定在一起,然后罩上防尘罩。根据需要拖车在驱动车的牵引下到达目的地。使用时,只需将帐篷取出支撑开即可。现有的折叠式拖车帐篷可参考申请号为201520493442.4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车顶折叠帐篷,包括活动底座、固定底座、支架、篷面、连接块组件、伸缩梯;梯子型的所述固定底座固定于车顶,其一端通过一对所述连接块组件与梯子型的所述活动底一端相连;每个所述连接块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底座相连的第一连接块、与所述活动底座相连的第二连接块、主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与所述主连接块铰接;所述支架与所述主连接块铰接,所述篷面套置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其底边缘同时与所述固定底座和活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梯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底座的、另一端铰接。但是帐篷一侧设置在车顶外,通过伸缩梯去支撑帐篷,从而保证帐篷的平稳,但是难以保证露营的地面平整,若地面不平整,梯子无法稳定的支撑在地面上,进而当人们坐在露在车顶外的帐篷一侧时,容易产生摇晃,难以在帐篷上安心休憩,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稳定的折叠式拖车帐篷。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式拖车帐篷,包括安装于拖车车身上的帐篷本体,拖车车身顶面一侧固接有两块安装板,帐篷本体包括多根U型杆以及与U型杆固接的篷面,U型杆两端分别与安装板枢纽连接且均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转动;篷面包括连接面和配重侧面,连接面两端分别连接拖车与相邻的U型杆以及相邻两根U型杆;帐篷本体展开时,最外侧一根U型杆翻转至拖车车身外,配重侧面一端与最外侧一根U型杆固接,另一端垂落在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初始状态下,U型杆相互抵接且篷面折叠,使U型杆沿枢纽部转动,将连接面一一展开,使配重侧面从拖车车身最上方转动到拖车车身一侧并沿最外侧的U型杆垂落向地面上,受配重侧面的重力影响,U型杆继续转动而连接面被进一步拉开,从而使帐篷本体整个展开,通过配重侧面的重力保持帐篷本体的展开状态;这样通过转动U型杆即可展开或折叠帐篷,快捷方便;通过配重侧面保持帐篷本体的展开状态不但增大了帐篷的使用空间,而且十分稳定,不易因地面不平整产生晃动。较佳的,U型杆数量为三根,包括垂直设置的主支撑杆以及位于主支撑杆两侧、倾斜设置的增容杆。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配重侧面起到了保持撑开的效果,所以U型杆只需起到支撑作用,主支撑杆将篷面撑起,而增容杆将篷面两侧进一步撑起,增大帐篷的使用空间,防止篷面成三角状而导致只有中间空间可用。较佳的,U型杆与安装板的铰接处高度逐渐升高。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U型杆铰接位置沿倾斜的连线设置,所以U型杆相互之间转动互不干涉,而且当帐篷本体折叠时,U型杆可以一层层搭起来,减少了折叠空间,利于折叠帐篷。较佳的,安装板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三角板,两块三角板平行设置且沿斜面设有三根平行设置的转轴,转轴分别贯穿U型杆端部且两端支撑在三角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块三角板保证了帐篷本体与拖车连接的稳固,通过转轴贯穿U型杆端部,从而使U型杆以转轴为中心转动;而转轴相互平行,保证了U型杆转动方向一致,从而使配置侧面的重力可以完整沿连接面传导,将整个篷面完整的张开。较佳的,U型杆包括顶杆以及两根与安装板枢纽连接的侧杆,侧杆与顶杆连接处形成有圆角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圆角结构保护篷面不受U型杆拐角处伤害,防止因反复张开导致篷面别U型杆拐角处划破。较佳的,侧杆与顶杆之间设有加强杆,加强杆两端分别固接在侧杆以及顶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杆加强U型杆的强度,防止U型杆受蓬面的压力而弯曲,保证U型杆将篷面支撑。较佳的,篷面上缝合有环形固定带,环形固定带中心形成有供侧杆或顶杆穿过的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形固定带使篷面与侧杆以及篷面与顶杆径向固定,又由于侧杆与顶杆组成了成U字形的U型杆,从而使篷面与U型杆固定。较佳的,连接面和配重侧面连接有使帐篷密闭的底面,底面、连接面和配重侧面的均相互缝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底面、连接面和配重侧面组成一个封闭的帐篷,保证篷面与外界隔离,从而保护蓬面内的人不受蚊虫的骚扰;底面呈阶梯状是因为连接面最下端位于推车顶面上,而配重侧面最下端位于地面上,所以封闭连接面与配重篷面的底面成阶梯状。较佳的,配重侧面缝合有限位环,限位环设有地钉,地钉贯穿限位环并与地面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地钉将环形角绳与地面固定,从而将配重侧面一端固定在地面上,进而使整个篷面固定在地面上,防止因大风等天气原因导致配重侧面被吹动并打伤居住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配重侧面不但保持帐篷的展开状态,而且增大了帐篷的使用空间,无需另设保持帐篷展开状体的U型杆;三个U型杆沿三角板斜面设置,从而高低错落,保证折叠时,U型杆层层叠起。附图说明图1是折叠式拖车帐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U型杆折叠示意图;图3是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顶杆与侧杆连接示意图;图5是U型杆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最外侧的增容杆与篷面连接示意图。图中,1、拖车车身;11、安装板;111、承载板;112、三角板;12、转轴;2、帐篷本体;21、U型杆;211、主支撑杆;212、增容杆;213、顶杆;214、侧杆;215、加强杆;22、篷面;221、连接面;222、配重侧面;223、环形固定带;224、底面;3、限位环;4、地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折叠式拖车帐篷,包括安装在拖车车身1上的帐篷本体2;拖车车身1为一个空心矩形盒,拖车车身1顶面的两个角上固定有两个承载板111,承载板111与拖车车身1顶面开有相应的螺纹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而且承载板111位于拖车车身1长边的两端。如图2和图3所示,承载板111上均焊接有两块直角三角板112,两块三角板112竖直设置且与拖车车身1的宽边平行,三角板112的一个直角边和承载板111焊接,而另一个直角边位于拖车车身1外侧,使斜边靠近安装承载板111的另一侧;三角板112锐角处切削有圆角结构,以防止三角板112割伤手。三角板112沿其斜边开有三个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安装有三根U型杆21;U型杆21有一根圆杆弯曲而成,即包括顶杆213以及位于顶杆213两侧的相互对侧的侧杆214;侧杆214端部开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通孔,螺栓作为转轴12依次穿过一块三角板112的安装孔、侧杆214的通孔以及另一块三角板112的安装孔并用螺母固定,这样侧杆214与三角板112枢纽连接;而两根侧杆214分别与两块承载板111上的三角板112枢纽连接,使U型杆21与由承载板111以及三角板112组成的安装板11转动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侧杆214与顶杆213连接处形成有圆角结构并设有加强杆215,加强杆215两端分别焊接在侧杆214以及顶杆213上。三根U型杆21分别为主支撑杆211以及两根增容杆212,增容杆212位于主支撑杆211两侧;帐篷本体2折叠时,主支撑杆211被增容杆212夹在中间。如图1和图6所示,U型杆21上安装有篷面22;篷面22包括三者缝合成一体的底面224、连接面221以及配重侧面222;连接面221和配重侧面222缝合有环形固定带223,环形固定带223呈圆柱状且沿轴线形成有供侧杆214或顶杆213穿过的穿孔,从而使蓬面与U型杆21固定。其中,连接面221截面成圆弧状,两端将拖车与相邻的U型杆21以及相邻两根U型杆21连接在一起;配重侧面222截面也成圆弧状,配重侧面222一端与最外侧的增容杆212通过环形固定带223固接,另一端垂落在地面上并缝合有限位环3,地钉4贯穿限位环3并打入地面中;底面224呈阶梯状,将位于推车顶面上的连接面221最下端与位于地面上的配重侧面222最下端连接成一体,所以封闭连接面221与配重篷面22的底面224成阶梯状。如图5所示,帐篷本体2展开时,由于连接面221与U型杆21的固定位置,使支撑蓬杆竖直设置,而位于支撑蓬杆两侧的增容杆212倾斜设置,且最外侧的增容杆212翻转2拖车车身外。这样只要转动叠在最上方增容杆212,并通过连接面221带动所有U型杆21转动,即可展开帐篷本体2,并用地钉4钉住限位环3,完成固定。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