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235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具有如下特点:工程量大,造价高;同时由于层数较多,工期长,一般多层建筑工期为10个月,而高层建筑的工期为2年,因此,季节性施工(雨季施工、冬季施工)不可避免:高空作业,垂直运输量大,运距长。据统计,混凝土的垂直运输量约占总垂直运输量的75%左右;钢筋密集,增加了混凝土的浇筑难度:结构上的竖向结构分散,构件类型和数量大,一般有竖向的柱、墙和水平的梁板,且各种构件所用的混凝土标号不一致,甚至同种构件的混凝土标号在不同层也不一致,无疑给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增加了复杂性。

泵送混凝土施工是利用混凝土输送泵和输送管道把拌合均匀而未凝固的混凝土输送到浇筑地点或直接浇筑混凝土的~种施工方法。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泵送施工已成为现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而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普通混凝土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有很大差异。《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提供的计算压力损失的经验公式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已不再适用于超高层泵送施工工况,目前行业内还没有能够对混凝土超高层泵送进行模拟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包括:水平管、垂直管、弯管、泵车和管体支撑;

所述水平管具有多根,每一根水平管由多个水平管分段首尾连接组成;相邻的水平管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管体支撑安装在水平管的下方,使所述水平管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弯管为90度的圆弧结构,弯管的两头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根水平管;位于最外端的两根水平管的开口分别作为水平管进料口和水平管出料口;垂直管的下端与水平管出料口连通;所述泵车与所述水平管进料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进一步,所述水平管具有20根,每一根水平管由20个长度为3米的水平管分段首尾连接组成;所述弯管的圆弧结构的半径为1米;所述垂直管的长度为6米。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进一步,所述管体支撑包括底座、下抱箍和上抱箍;所述下抱箍和底座为一体结构;水平管安装在下抱箍和上抱箍之间。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进一步,盘管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水平管和/或垂直管的管壁上。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进一步,在水平管和/或垂直管的管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压力传感器插入安装孔内且压力传感器的外壳体与管壁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盘管系统先进可行,为盘管试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可以为高层建筑、大型厂房基础以及大跨度结构工程顶升施工钢管混凝土提供材料设计与施工指导,并成功应用于实体工程,解决了钢管与混凝土脱空的技术难题,借鉴国际现代混凝土流变研究技术和成果,在顶升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控制和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水平管、管体支撑和压力传感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水平管,2、垂直管,3、弯管,4、泵车,5、管体支撑,51、底座,52、下抱箍,53、上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其包括:水平管1、垂直管2、弯管3、泵车4和管体支撑5;

所述水平管1具有多根,每一根水平管1由多个水平管分段首尾连接组成;相邻的水平管1相互平行布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管1具有20根,每一根水平管1由20个长度为3米的水平管分段首尾连接组成;

所述管体支撑5安装在水平管1的下方,使所述水平管1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如图2所示,所述管体支撑5包括底座51、下抱箍52和上抱箍53;所述下抱箍52和底座51为一体结构;水平管1安装在下抱箍52和上抱箍53之间。

所述弯管3为90度的圆弧结构,弯管3的两头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根水平管1;位于最外端的两根水平管1的开口分别作为水平管进料口和水平管出料口;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弯管3的圆弧结构的半径为1米;

垂直管2的下端与水平管出料口连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管2的长度为6米。

所述泵车4与所述水平管进料口连通。

上述实施例的盘管系统布管原则如下:

1、原点原则:布管的原点不在泵口,而是在水平管与垂直管的转点,管道布置首先要确定原点的位置和高度。

2、等高原则:确定原点位置及高度后,水平管的布置应遵循等高原则,即与原点高度保持一个水平面,否则水平管容易发生振动造成密封圈破坏或爆管,因为水平阶段最靠近泵口,管道内压力最大。

3、1/4原则: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泵送垂直高度的1/4,混凝土泵送为脉冲式压力泵送,中间有空档空隙,水平长度有利于减缓垂直高度重力压力对设备运行的影响。

4、先布管后固定原则:管道布置是由原点出发,向两端延伸,为了保证同一平面的管道处于一个水平,避免因长度不适宜而造成接管,影响工期,必须遵循先布管再固定原则。

5、最短距离最少弯头原则:盘管实验发现,泵送距离越长泵送压力越大,对泵的要求越高,同时泵送距离越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损失越大,因此布管应采取最短距离,此外弯头处的压力大于水平管道,因此尽量减少弯头,尤其小于90°的弯头。

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布管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等效模拟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盘管系统,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盘管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水平管1和/或垂直管2的管壁上。在水平管1的管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压力传感器插入安装孔内且压力传感器的外壳体与管壁焊接固定。布置压力传感器克服了采用常规平面盘管方法进行超高层泵送压力模拟监测的以下问题:测定存在误差,且计算结果与实际压降误差较大,监测结果不准确,给超高层泵送施工压力监测带来一系列难题。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