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建筑及其内通风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53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气膜建筑及其内通风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膜建筑及其内通风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通过风机向气膜内部充气,使气膜内外形成压力差而维持稳定的形状。气膜建筑以其低成本、快速、便于拆装、轻便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行各业。

气膜建筑是通过外通风管道向气膜内部充气。传统的气膜建筑,直接向气膜内充气时,容易影响到底部人员的活动,会造成出气口附近空气流速过高,不均匀,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应用场合,例如比赛用的羽毛球馆,对空气流速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影响底部人员活动且避免局部流速过高的气膜建筑及其内通风管道结构。

一种气膜建筑的内通风管道结构,包括:

管壁,设置于气膜主体的内侧,所述管壁与所述气膜主体共同形成一内通风管道,所述气膜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风机送出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内通风管道内,所述管壁上远离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壁焊接于所述气膜主体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壁离底部3~4米处开设出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管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的直径范围为2-5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壁上还开设有接口,所述接口用于安装外接风管。

一种气膜建筑,包括:

气膜主体,开设有进风口;及

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通风管道结构,所述管壁设置于所述气膜主体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送风管道结构,所述送风管道结构包括软连接、送风管及支架,所述软连接设置于所述气膜主体的外侧,所述软连接通过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气膜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送风管可伸缩,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软连接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连接焊接于所述气膜主体的外侧。

上述气膜建筑及其内通风管道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风机工作时,风机送出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结构吹到气膜主体与管壁共同形成的内通风管道内,管壁上远离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因此风量通过出气孔充入到气膜主体内部,出气孔的位置高度较高,因此可以避免影响底部人员的活动,而且出气孔设置成多个,多个出气孔间隔设置,因此可以避免局部流速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气膜建筑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气膜建筑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可伸缩的送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气膜建筑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气膜建筑设置外接风管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气膜建筑10。该气膜建筑10可供博览会、展览会使用,也可以作为工业厂房、仓储车间、还可以作为羽毛球馆等等。具体地,该气膜建筑10包括风机100、气膜主体200、送风管道结构300、内通风管道结构400及外接风管结构500。

风机100用于向气膜主体200内充气。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气膜建筑10也可以不自带风机100,而通过外接的方式,此时风机100可不与气膜建筑10一起成套生产或/销售。

气膜主体200上开设有进风口210,风机送出的空气通过进风口210充入气膜主体200内。气膜主体200由特殊的建筑膜材制备而成,利用内外气压差来支撑整个气膜建筑10。需要撑开气膜主体200时,通过风机100不断的通入空气到气膜主体200内部。气膜主体200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图未示),保温层由保温材料制成,可以提高气膜建筑10的保温性能。

送风管道结构300包括可伸缩的送风管310、支架320、卡环(图未示)及软连接330。可伸缩的送风管310位于地面上方,因此无需通过在地上挖建地下通风道。

请一并参阅图3,送风管310的材料是气密性的。送风管310的一端与风机100相连通。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管310的一端通过法兰套设于风机100的出风口,通过法兰对接沿轴向固定送风管310。还可以在送风管310与风机100之间设置密封垫(图未示),并在密封垫上车载法兰的对接处,并用压板压紧实现密封,以增加送风管310与风机100之间的密封性能。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送风管的一端还可以通过卡箍设置于风机的出风口,卡箍是套在送风管的外面沿径向固定。对于卡箍套接,密封垫是在送风管内壁和与之结合的封口外壁的环状密封圈。

送风管310上设置有保温层311,保温层311由保温材料制成,可以提高送风管310的保温性能,防止通入热风时损失太多热量,或者防止通入冷风时吸收太多热量。

具体地,送风管310为圆筒形,因此各个方向的风压均匀,且圆筒形结构节省材料,抗压强度大。送风管310的长度要大于或者稍大于气膜主体200未吹起来时风机100的出风口到软连接3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将送风管310的长度设置的长一些是为了在气膜建筑10还没有吹起来的时候,送风管310长度能够达到气膜主体200的位置,吹起来的时候就压缩到正常使用的长度。

支架320用于支承送风管310。具体地,支架320可以用不锈钢方管或者角钢做成与送风管310相匹配的结构。支架320上设置有弧形凹槽,送风管310的外侧与弧形凹槽相配合,形成送风管310与支架320相匹配的结构。风机100工作时,送风管310压缩,用支架320将送风管310支撑起来后,可避免可伸缩的送风管310弯曲,可避免送风管310弯曲后影响送风。

具体地,支架320的高度沿靠近气膜主体200的方向逐渐增高,以配合送风管310在通气时的状态,防止送风管310弯曲。

当要在室外使用且室外风较大的环境下,还可以在送风管310的外周缘卡设卡环,卡环再固定于支架320上。例如,卡环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架320上。卡环的直径大于送风管310的直径。

软连接330的一端设置于气膜主体200上,软连接330与气膜主体200内部相连通。送风管310的另一端与软连接330相连通。例如,软连接330设置在气膜主体200开设有进风口210处,从送风管310进来的风量经过软连接330后通过进风口210进入气膜主体200内部。

具体地,软连接330的一端焊接于气膜主体200的外侧,软连接330的另一端焊接于送风管310上。气膜建筑10成型以后,气膜主体200是具备一定硬度的,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例如大风或大雪天气),气膜主体200会产生摆动或变形。而软连接330是可变形的,在气膜主体200摆动时,软连接330变形可以吸收这些位移从而减少摆动时在送风管310和气膜主体200连接处产生的局部应力,保护气膜主体200。软连接330的内表面也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由保温材料制成,可以增加保温性能。

上述送风管道结构3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风机100送出的空气通过可伸缩的送风管310、再经过软连接330、进风口210后通入气膜主体200内部,气膜主体200内充气后维持稳定的形状,由于送风管310位于地面上方,因此无需建地下通风道也能实现快速方便充气到气膜主体200内部,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也缩减了建造成本和工期。而且通过设置支架320和卡环,将卡环卡设于送风管310的外周缘,用于限制送风管310的径向位移,但送风管310可以沿轴向伸缩,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送风管310弯曲,从而避免影响送风量和风压。

内通风管道结构400包括管壁410,管壁410设置于气膜主体200的内侧。管壁410与气膜主体200共同形成一内通风道201,这时从软连接330经过进风口210进入的风量在内通风道201内。管壁410上远离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411,内通风道201内的风量再经过出气孔411进入气膜主体200内部。

具体地,管壁410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气膜主体200的内侧,因此不仅可以增加管壁410与气膜主体200的牢固性,还可以增加管壁410与气膜主体200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管壁410离底部3~4米处开始设出气孔411,因此出气孔411的位置开设的比气膜主体200活动的人员的身高都高得多,因此不会影响人员的活动。

出气孔4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孔411间隔排列于管壁410上。具体地,多个出气孔411均匀分布于管壁410上。因此,通过出气孔411进入气膜主体200内部的风量也比较均匀。出气孔的直径范围为2~5cm。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管壁410上还开设有接口412,接口412用于安装外接风管。

上述气内通风管道结构4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风机100工作时,风机100送出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结构300吹到气膜主体200与管壁410共同形成的内通风管310道内,管壁410上远离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411,因此风量通过出气孔411充入到气膜主体200内部,出气孔411的位置高度较高,因此可以避免影响底部人员的活动。而且出气孔411的设置成多个,多个出气孔411间隔设置,因此可以避免局部流速过高的问题。

外接风管结构500包括外接风管510、接头520、吊带530及平衡杆540。外接风管510的一端与管壁410上的接口412相连通。具体地,外接风管510的一端通过接头520与接口412相连通,接头520设置于管壁410上的接口412上。例如,接风管510的一端与接头52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外接风管510的周缘开设有风管气孔511。外接风管510的另一端可以是开口,也可以是封闭的,或者在封闭的端部上再开设多个风管气孔511。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直接从气膜主体的外部拉进来一根独立的风管,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外接风管上,由该独立的风管向外接风管内充入空气。

外接风管510悬吊于气膜主体200内。具体地,通过在外接风管510的周缘设置吊带530,气膜主体200内侧设置吊点220,吊带530的一端与外接风管510相连,吊带530的另一端与吊点220相连,因此外接风管510通过吊带530设置于气膜主体200内侧的吊点220上。

吊带5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吊带530平行间隔设置于外接风管510上,以分散每个吊带530所承受的重量。

请一并参阅图6,具体地,吊带530的一端通过与平衡杆540相连,平衡杆540再与外接风管510相连。例如,外接风管结构还包括滑块550及吊杆560,平衡杆540为中空结构,且平衡杆540的底部开设有导槽541。滑块550可沿平衡杆540的底部移动,吊杆560的一端设置于滑块550上,吊杆560的另一端设置于外接风管510上。具体地,滑块可以为滑轮或者滚轮。

具体地,外接风管结构500还包括吊环570、吊扣580及连接件590,吊杆560的另一端设置于吊环570上,吊扣580扣于吊环570上,吊扣580设置于连接件590上,连接件590直接设置于外接风管510上。因此,外接风管510可通过吊扣580方便扣在吊环570上。

上述外接风管510结构5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风机100送出的空气从进风口210进入内通风管310道内后,一部分从从管壁410上的出气孔411进入气膜主体200内部,一部分通过管壁410上的接口412进入外接风管510内,再通过外接风管510周缘的风管气孔511,将风送到气膜主体200内部的其它区域,使充进的热风或者冷风均匀分布到气膜主体200内部的各个区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