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或拆卸方便的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154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或拆卸方便的吊顶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装修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方便吊顶板安装或者拆卸的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顶通常包括固定于天花板的多根吊杆,固定连接于吊杆下端的龙骨架以及均匀铺设于龙骨架上的吊顶板,所述吊顶板通常采用螺钉的固定于龙骨架上。这种吊顶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为了使吊顶板固定于龙骨架上,必须使用大量的螺钉,安装时不仅费时还费力。其次,现有家装的电线通常会采用隐蔽式安装,即安装在吊顶结构内,当电线需要检修时,吊顶板拆卸将会比安装更加繁琐。此外,采用螺钉固定的形式还会破坏吊顶板的完整性,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吊顶板安装或者拆卸的吊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装或拆卸方便的吊顶结构,包括吊杆、龙骨架,所述龙骨架固定连接于吊杆下端,所述吊顶结构还包括吊顶板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龙骨架上,该连接部包括可伸缩的活动杆,该活动杆自由端的设有“工”形连接头;所述吊顶板内表面的左、右边缘处各开设有一条形凹槽,所述两条形凹槽相互平行且均贯穿于吊顶板,两条形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倒置的“T”形,所述连接头可卡设于条形凹槽内,所述各条形凹槽上均设有盲孔,该盲孔的孔径大于连接头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形的卡接部,所述活动杆包括可伸缩的活动杆主体、杆套、弹簧以及连接头,所述杆套和弹簧分别套设于活动杆主体,且杆套与卡接部固定连接,弹簧卡设于连接头和活动杆主体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为可转动的滚轮。这样可减小连接头在条形凹槽内移动时的阻力,进而方便安装或拆卸。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吊顶板安装和拆卸都极为方便,安装时只需将连接头伸入相应的条形凹槽内;拆卸时,只需先将吊顶板往上顶,然后再前移至盲孔处并松开此时吊顶板就可拆卸下来。

附图说明

图1为吊顶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吊顶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吊顶板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2和图3,一种安装或拆卸方便的吊顶结构,包括吊杆1、龙骨架2,吊杆1固定于天花板上,所述龙骨架2固定连接于吊杆1下端,所述吊顶结构还包括连接部3和特制的吊顶板4。所述连接部3固定于龙骨架2上,它包括“[”形的卡接部5和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包括可伸缩的活动杆主体61、杆套62、弹簧63以及连接头64,所述连接头64位于活动杆主体61的自由端,且横截面呈“工”形,所述杆套62和弹簧63分别套设于活动杆主体61,且杆套62与卡接部5固定连接,弹簧63卡设于连接头64和活动杆主体61之间。连接头64可随活动杆主体61做伸缩运动。

继续参照图3,所述吊顶板4内表面的左、右边缘处各开设有一条形凹槽41,所述两条形凹槽41相互平行且均贯穿于吊顶板4侧壁,两条形凹槽4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倒置的“T”形,该“T”形条形凹槽41的大小刚好与“工”形连接头64的大小相配合,使用时,所述连接头64可卡设于条形凹槽41内。从图3可看出,所述各条形凹槽41上均设有两个圆形的盲孔42(盲孔4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该盲孔42的孔径大于连接头64宽度。

同时参照图1,龙骨架2由纵横交错的横向杆21和纵向杆22组成,安装时“[”形的卡接部5只卡设于龙骨架2的横向杆21上,从图中可看出,由纵向杆22和横向杆21构成的单位矩形框架内的每段横向杆21上都安装有四个卡接部5,每块吊顶板4均安装于相邻横向杆21相对内侧的四个连接部3上。安装时,先将连接部3固定于龙骨架2上,确保同一横向杆21上的相邻连接部3之间的间距与单侧条形凹槽41的两个盲孔42之间的距离相同(为了方便连接部3定位于龙骨架2上,实际使用时,龙骨架2的横向杆21上通常预设有供连接部3定位的凹陷部),接着吊顶板4的两条形凹槽41对准相应的连接头64并向前移动,使得每根条形凹槽41内均卡设住两个连接头64,此时便完成吊顶板4的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先向上压迫相应的吊顶板4,吊顶板4随活动杆6往上运动,接着再向前或向后施加推力使得吊顶板4发生平移,直至连接头64运动到盲孔42内,然后松开,此时就可完成相应吊顶板4的拆卸。

另外,为了减小连接头64在条形凹槽41内移动时的阻力,所述连接头64也为可转动的滚轮。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