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610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陶瓷领域,现有的施釉装置,分为半自动化的施釉生产线和纯手工的施釉工序,前者工作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但设备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大批量的陶瓷加工。后者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基本不存在设备的成本。后者虽然可以用于任何陶瓷产品的上釉操作,但在效率方面,则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并且现有的施釉装置不能实现转动过程中实现快速喷釉,并且施釉过程中釉浆的溢出也未处理,给使用者使用造成了重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沿着所述顶板的下方侧面边缘环形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所述底板上环形设置有三个安装口,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均穿过安装口,且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穿过安装口的一端设有底座,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两两之间均设有防护布,所述滑块上设有放置槽,所述防护布的两侧分别位于放置槽内,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穿过滑块并与防护布相抵,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的一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有储釉盒,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远离收纳槽的一侧设有与收纳槽连通的喷射口。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底板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穿过底板并连接有放置板。

优选地,所述放置板上设有用于夹持陶瓷餐具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夹持端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储釉盒的一侧设有喷射装置,且喷射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喷射口内。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将陶瓷餐具放置于放置板,使得陶瓷餐具在转动过程中不断在喷射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喷釉,并且对陶瓷餐具的喷釉也会更加均匀,防护布可以有效地避免釉浆的溢出,实现快速高效快速喷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的连接柱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第一连接柱、3第二连接柱、4第三连接柱、5防护布、6底板、7底座、8储釉盒、9锁紧装置、1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陶瓷餐具外表面的施釉装置,包括顶板1和底板6,顶板1位于底板6的上方,沿着顶板1的下方侧面边缘环形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底板6上环形设置有三个安装口,底板6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穿过底板6并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上设有用于夹持陶瓷餐具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的夹持端设有防滑纹,使得陶瓷餐具在转动过程中接受釉浆的喷射,进而使得陶瓷餐具的喷釉效果更佳,并且夹持装置也可以保证陶瓷餐具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均穿过安装口,且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穿过安装口的一端设有底座7,底座7的底面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防滑垫,使得整个装置与地面的接触摩擦力增大,进而使得整个的工作更加稳定,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滑块10,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两两之间均设有防护布5,滑块10上设有放置槽,防护布5的两侧分别位于放置槽内,滑块10的一侧设有锁紧装置9,锁紧装置9穿过滑块10并与防护布5相抵,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的一侧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有储釉盒8,储釉盒8的一侧设有喷射装置,且喷射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喷射口内,增加陶瓷餐具的喷釉的完整性,使得陶瓷餐具的侧面可以被喷涂的更加均匀,第一连接柱2、第二连接柱3和第三连接柱4远离收纳槽的一侧设有与收纳槽连通的喷射口。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将陶瓷餐具放置于放置板上,进而此时打开驱动电机,进而陶瓷餐具随之驱动装置的运动而运动,进而此时使用者可以将储釉盒8安装于收纳槽内,进而此时陶瓷餐具可以在转动过程中受到喷射口的喷釉处理,使得喷釉的效果更佳,而防护布5也可以防止釉浆溢出,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