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1334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工程加固改造项目中,有时因为出于结构加固、改造等考虑,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梁板等构件进行加固或托换。加固或托换前应卸除梁板上的荷载,使加固或托换前后的材料受力协调,减少应力滞后的现象。

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中,一般采用梁板底部做支撑的方法进行卸荷,但底部支撑卸荷有以下缺点:

做底部支撑时,实际上是将两层的梁板荷载同时支撑在下一层梁板上,下层梁板的承载能力一般都有所欠缺,此时需要在下层梁板底部再做若干层支撑,甚至直接支撑到基础;或者将下层梁板先进行加固处理,但这同样存在加固处理前的卸荷问题。同时,底部支撑的存在影响了下面诸层的正常使用,使用时如果碰撞支撑也会影响卸荷梁板的安全。

因此,因底部支撑卸荷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设计新的卸荷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中,梁板加固或托换前卸荷技术的不足,保证梁板加固或托换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该结构通过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达到快速卸荷的目的,使用安全系数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

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包括框架,框架通过连接件与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连接以通过连接件向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实现对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卸荷,框架的底部与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上一级梁柱结构连接以将卸除的荷载传递给上一级梁柱结构,此时的框架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件。

上述卸荷结构,通过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并通过框架将所卸除的荷载传递给上一级梁柱结构,如梁的上一级支撑结构是板,在对梁进行卸荷时,框架的底部与板进行连接;板的上一级支撑结构是梁板体系,在对板进行卸荷时,框架的底部与梁板体系进行连接;梁板体系的上一级支撑结构是立柱,在对梁板体系进行卸荷时,框架的底部与立柱连接。

或者,所述框架的顶部包括两处铰接的支撑部,两处支撑部的底部设有拉结筋,拉结筋与用于调整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拉力大小的千斤顶连接,在拉结筋的配合下整个框架成为一个可承载载荷的空间结构件。该结构中采用框架作为可承载载荷的结构件,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实现卸荷,简单方便,其中,梁板体系包括梁和板,通常梁设置于板的四周或者底部。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顶部转轴,顶部转轴与连接件连接,顶部转轴上固定四根侧梁,四根侧梁为三棱锥形状的四条边,相邻的两根侧梁为人字形结构,一支撑部的底部与一底部支座固定,也就是说,支撑部为由两根侧梁组成的人字形结构。

所述底部支座表面设有支架,侧梁的底部与支架通过底部转轴实现固定。

在所述底部支座上开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所述的拉结筋,通过拉结筋的设置有效保证框架作为一个完整的可卸除荷载的空间结构件。

上述结构顶部转轴与连接件固定,实现顶部对梁或板或者梁板体系的连接,实现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并通过底部转轴,底部支座的设置,将整个卸荷装置作为一个承荷主体,用于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

拉结筋通过通孔穿过所述底部支座且拉结筋的两端分别通过锚具进行固定,在对拉结筋的张拉程度也就是框架所能提供的拉力大小进行调整时,在拉结筋的一端设置千斤顶,通过调整千斤顶,来张紧或者松开框架,实现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拉力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钢丝绳上端与卸荷吊钩固定,下端与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固定。

为了方便框架同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连接,在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上固定有卸荷吊钩,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卸荷吊钩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的顶部转轴固定。

在所述连接件或者所述卸荷吊钩上设置拉力传感器,其中,拉力传感器可以是S型拉力传感器,通过拉力传感器的设置,拉力传感器可显示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所提供拉力的大小,与需要卸荷的大小进行对比,当提供的拉力小于需要卸荷的大小时,可继续通过千斤顶张紧拉结筋。

一种梁板结构的卸荷方法,采用所述的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

上述卸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需要卸荷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传力方式,在上一级梁柱位置确定连接件的定位线;

步骤2):将底部支座安放在上一级梁柱位置,安装框架和卸荷吊钩;

步骤3):将拉结筋两端分别穿过底部支座,一端用锚具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锚具、千斤顶底座、穿心式千斤顶和临时锚具,临时锚具起到张拉拉结筋的作用,千斤顶底座用于撑起千斤顶为锚具留有安装空间,张拉完毕后,锚具安装就位后,拆除临时锚具和千斤顶;

步骤4)将卸荷吊钩与待卸荷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进行可靠连接,打开吊钩上的拉力传感器,调零后拉紧吊钩;

步骤5)调节千斤顶,张紧两处支撑部;

步骤6)查看拉力传感器,以确认梁板用荷载结构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所提供的拉力,若不拉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继续张拉千斤顶,若拉力过大可通过千斤顶回油来卸除部分拉力;

步骤7)调整完成后,紧固锚具,拆除千斤顶,这样整个结构作为空间结构体系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框架的设置,由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向上的拉力,并通过框架将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承载的荷载传递给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上一级梁柱结构,无需在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底部设置支撑,安全系数得到了保证。

2)通过千斤顶和拉结筋的设置,可有效向框架提供张力,保证框架支撑的稳定性。

3)整个结构简单,方法实施可靠性高。

4)通过千斤顶、拉结筋和拉力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按事先计算结果主动且定量卸荷,在加固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监测卸荷量,必要时可予以及时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顶部转轴,2.框架,3.底部支座,4.钢丝绳,5.卸荷吊钩,6.拉结筋,7.千斤顶,8.临时锚具,9.临时支座,10.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一种梁板用临时卸荷结构,包括框架,框架底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连接以通过连接件向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实现对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卸荷,框架为一个可承载载荷的空间结构件。该结构中采用框架作为可承载载荷的结构件,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实现卸荷,简单方便。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顶部转轴1,顶部转轴1与连接件连接,顶部转轴1上固定四根侧梁,四根侧梁为三棱锥形状的四条边,相邻的两根侧梁为人字形结构,侧梁的底部与底部支座3固定。

所述底部支座3表面设有支架,侧梁的底部与支架通过底部转轴实现固定,支架包括两平行的撑板,底部转轴穿过撑板与侧梁固定。

在所述底部支座3上设置有用于张紧对立设置的所述人字形结构的拉结筋,拉结筋6设置有两条,通过拉结筋的设置有效保证框架作为一个完整的可卸除荷载的空间结构件,且拉结筋6的设置对两侧的人字形结构,也就是对框架实现张紧,保证了力传递的有效性。

上述结构顶部转轴1与连接件固定,如图2所示,实现顶部对梁或板或者梁板体系的连接,实现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拉力。

底部支座3上设置通孔,拉结筋6通过通孔穿过所述底部支座3且拉结筋6的一端通过锚具与千斤顶7连接,千斤顶7用于调整张紧力大小,进一步调整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拉力。

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4,在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开孔,固定拉钩,钢丝绳4可通过拉钩实现与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连接固定,在卸荷完成后,对钢丝绳4与拉钩就行拆除。

为了方便框架同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连接,在所述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上固定有卸荷吊钩,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卸荷吊钩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的顶部转轴固定,钢丝绳上端与卸荷吊钩固定,下端与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固定。

在所述连接件或者所述卸荷吊钩上设置拉力传感器,其中,拉力传感器可以是S型拉力传感器,通过拉力传感器的设置,拉力传感器可显示框架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所提供拉力的大小,与需要卸荷的大小进行对比,当提供的拉力小于需要卸荷的大小时,可继续通过千斤顶7张紧拉结筋6。

上述卸荷结构的使用方法也就是一种梁板结构的卸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需要卸荷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传力方式,在上一级梁柱位置确定连接件也就是拉力点的定位位置,该定位位置一般通过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的中心线进行确定;

步骤2):将底部支座3安放在上一级梁柱位置,安装框架和卸荷吊钩;

步骤3):将拉结筋穿过底部支座3,一端用锚具10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锚具10(此时该锚具是松弛状态)、临时支座9、穿心式千斤顶7和临时锚具8,如图4所示,临时支座9用于撑起千斤顶并为锚具10提供安装空间,临时支座9是一个侧面留有开口的空心圆筒,开口用于安装拆卸锚具用工具的进出;

步骤4):将卸荷吊钩5与待卸荷的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进行可靠连接,打开吊钩上的拉力传感器,调零后拉紧吊钩;

步骤5):张拉千斤顶7,张紧两处支撑部;

步骤6):查看拉力传感器,以确认梁板用荷载结构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所提供的拉力,若不拉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继续张拉千斤顶7,若拉力过大可通过千斤顶7回油来卸除部分拉力;

步骤7):达到设计要求后,固定锚具10,拆除临时锚具8、千斤顶7和临时支座9,这样整个结构作为空间结构体系对梁或者板或者梁板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拉力;

步骤8):拆除时,需要再次安装临时支座9、千斤顶7和临时锚具8,千斤顶7稍稍顶紧后拆除锚具,千斤顶徐徐回油,放松拉结筋,本结构即不再对梁板卸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