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线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00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建筑室内线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布线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室内线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布线是家庭装修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为达到既安全又美观,传统的布线方式一般都采用在墙上开槽埋线的办法,即在布线时,先在地面或墙面开槽,并将PVC塑料导线管埋于地面或墙面的开槽内,然后使用水泥砂浆填补开槽。线缆穿设在PVC导线管内,从而便于以后线路的更换。

然而,上述线槽隐蔽工程对施工的要求高,施工量大,施工质量难以验收,一旦发现问题,电路维修需要重新凿墙进行检修,维修难度大,施工步骤复杂。与此同时,传统的线槽隐蔽工程往往将不同的回路混在一起,强弱电路相互干扰常常引起弱电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线槽的产品对线槽内部进行了区域划分,用以分隔不同的回路。这类产品解决了强弱电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得走线变得更为规范。但这类产品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墙面开槽产生施工垃圾,影响施工环境;二是电路维修步骤过于复杂,人工消耗大;三是施工过程难以实现规范化,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电气布线复杂、维护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室内线缆系统,包括强电线缆、弱电线缆以及踢脚线,其中:所述踢脚线包括平面部和转角部;所述平面部固定在平面的墙角处且平面部的端部与墙面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所述转角部设于墙面转角位置并连接墙面转角两侧的两个平面部;每一所述平面部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和扣于底板上的扣板,且所述底板和扣板之间具有分别用于放置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的两条线槽;所述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和分别由弧形板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且该两个搭接板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的扣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平面部的底板的背面为平面,且该底板的正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第一卡扣;所述两个第一卡扣之间具有三块水平设置的肋板,且相邻的肋板之间分别形成线槽;所述扣板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扣,且该扣板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转角部的搭接板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三卡扣,且该搭接板通过第三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相邻的肋板的相对面具有卡口,所述平面布线装置还包括卡件,且该卡件的两端分别扣于相邻肋板的卡口,并将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限位在对应的线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第一卡扣、肋板和第二卡扣均通长设置,所述卡件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扣板包括水平部和垂向部,且该扣板固定到底板时垂向部覆盖底板的正面、水平部覆盖底板的顶面;所述扣板水平部的自由端具有向下的凸棱;位于所述底板正面的底端的第一卡扣的下方具有垂向槽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卡勾和位于该第一卡勾背面的沟部,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卡勾和凸条,且在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扣时,所述第一卡勾勾住第二卡勾且所述凸条嵌入第一卡勾背面的沟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中,所述转角部的搭接板通过胶粘方式或扣接方式固定在平面部的扣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在墙面底端的踢脚线来实现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走线,不仅避免了在墙面开槽布线、方便了电气线缆的安装和维护,也利于标准化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室内线缆系统在阳角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室内线缆系统在阴角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水平部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扣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扣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室内线缆系统在阳角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室内线缆系统包括强电线缆20、弱电线缆30以及踢脚线,其中踢脚线包括平面部10和转角部;上述平面部10固定在平面的墙角处且平面部10的端部与墙面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例如2-5厘米);转角部设于墙面转角位置并连接墙面转角两侧的两个平面部10;每一平面部10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11和扣于底板11上的扣板12,且底板11和扣板12之间具有分别用于放置强电线缆20和弱电线缆30的两条线槽;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41和分别由弧形板41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42,且该两个搭接板42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10的扣板12上。

特别地,上述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可应用于直角转角,即两个平面部10相互垂直,且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42也相互垂直。转角部的搭接板42可通过胶粘方式或扣接方式固定在平面部10的扣板12上(也可直接拼接在一起)。此外,转角部还包括水平的盖板,且该盖板位于弧形板41和搭接板42的上方,盖板盖于扣板12的水平部上方。

在墙面的阳角处,两个平面部10分别固定在阳角的两侧,且转角部的弧形板41包裹阳角。这样,其中一个平面部10的线槽中的强电线缆20和弱电线缆30顺着阳角做凸弧形弯折后固定到另一平面部10的线槽,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42固定到两个平面部10的扣板12,将两个平面部10之间的强电线缆20和弱电线缆30遮挡住,保证布线美观。

如图2所示,在墙面的阴角处,两个平面部10分别固定在阴角两侧的墙角,且转角部的弧形板61包裹阴角。这样,其中一个平面部10的线槽中的强电线缆20和弱电线缆30顺着阴角做凹弧形弯折后固定到另一平面部10的线槽,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62固定到两个平面部10的扣板12,将两个平面部10之间的强电线缆20和弱电线缆30遮挡住。

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可用于室内装修中的强电线缆、弱电线缆的布线。具体地,上述平面部10的底板11和扣板12可均为型材,其中底板11的背面为平面,且该底板11以背面紧贴墙面顶端的方式固定在墙面上(例如通过膨胀螺丝等);上述底板11的正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第一卡扣,且两个第一卡扣之间具有三块水平设置的肋板111;相邻的肋板111之间形成线槽116,即三块肋板111构成两个线槽116,分别用于布设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扣板12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扣,且该扣板12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11。

转角部也可直接以卡扣方式固定到平面部10,即在转角部的搭接板42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卡扣,且该搭接板42通过第三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11,即在平面部10的底板11的端部突出于扣板12,从而为转角部的搭接板42预留扣接位置。

上述底板11和扣板12可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塑胶材料制成,从而在布设线缆的同时可作为建筑室内的踢脚线。上述布线装置的长度可为60-110CM,并以长度方向拼接的方式实现整个室内的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布设。并且为增加强度,三块肋板111的顶端可与第一卡扣的顶端持平,这样在扣板12扣于底板11时,扣板12与底板11之间具有5条抵接线。

特别地,为防止强电线缆或弱电线缆脱离线槽116,可在相邻的肋板111的相对面设置卡口114,相应地,布线装置还可包括卡件13,该卡件13的两端分别具有卡缘131,从而该卡件13以两端卡缘131分别卡入两个肋板111的卡口114的方式扣于底板11上。

上述第一卡扣、肋板111和第二卡扣均通长设置,而卡件13则可间隔设置。

上述扣板12可为截面为L形的型材,其具体包括水平部122和垂向部121,且该扣板12固定到底板11时垂向部121覆盖底板11的正面、水平部122覆盖底板11的顶面。在该扣板12的正面还可设置一水平槽126,用来安装装饰条等。

为便于扣板12从底板11上取下,以对线槽116内的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进行维护,上述扣板12的水平部122的自由端具有向下的凸棱125;而位于底板11正面的底端的第一卡扣的下方具有垂向槽口115。此外,为保证扣板12易于扣接到底板11,且在正常状态下不易脱出,上述底板11上的每一第一卡扣可包括第一卡勾112和位于该第一卡勾112背面的沟部113,扣板12上的每一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卡勾123和凸条124,且在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扣时,第一卡勾112勾住第二卡勾123且凸条124嵌入第一卡勾112背面的沟部113。

通过上述结构,只有从顶部向外掰扣板12,扣板12上的第二卡扣才能从底板11上的第一卡扣脱出,而从其他方向用力,则第二卡扣不易从第一卡扣中脱出。

在进行布线时,可先使用膨胀螺钉等将平面部10的底板11固定在平面墙体的墙角;然后将强电线缆20和弱电线缆30分别置于两个线槽内,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卡件扣入肋板上卡口,避免线缆从线槽脱出;最后将扣板扣合到底板上,完成布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