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922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格构柱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全球木材资源缺乏的情况下,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同时,竹材纹理通直、色泽淡雅、材质坚韧,具有硬阔叶材的诸多优点,是生产室内门、家具、地板及各种构件的理想材料,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竹建筑拔地而起,现有竹建筑中的格构柱大多采用单根原竹或者若干根通过捆绑后的原竹,竹建筑中格构柱的高度较低,并且承载力较弱,严重的影响了竹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该格构柱结构的高度较高,并且承载力较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包括若干组原竹,各组原竹自上到下依次分布,每组原竹中的各原竹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每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上端齐平,每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下端齐平。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连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其中,第一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钢管及若干第一固定板,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对应一个原竹,第一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一中心钢管的侧面,第一固定板的正面为与原竹侧面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原竹内嵌于对应第一固定板内,第一套圈套接于各原竹的侧面将各原竹及第一中心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连接件、若干第二套圈及若干第三套圈,其中,第二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钢管及若干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的侧面,第二固定板的侧面为圆弧面,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对应上一组原竹中的一个原竹及下一组原竹中的一个原竹,上下两组原竹中的两个原竹分别内嵌于对应第二固定板的上下两侧,第二套圈套接于上一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侧面将上一组原竹中的各原竹与第二中心连接件相连接,第三套圈套接于下一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中的各原竹与第二中心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钢管、若干第二固定板、若干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二套圈及若干第三套圈,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对应下一组原竹中的一个原竹,一个第三固定板对应上一组原竹中的一个原竹;

各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下端的侧面,第二固定板的正面为与下一组原竹中对应原竹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下端的侧面,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为与上一组原竹中对应原竹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各第二套圈套接于下一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中的各原竹、第二中心钢管及各第二固定板相连接,各第三套圈套接于上一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中的各原竹、第二中心钢管及各第三固定板相连接。

各组原竹中原竹的数目相同。

上下相邻两组原竹中原竹的数目不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由若干组原竹自上到下依次连接而成,每组原竹中的各原竹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使每组原竹中的各原竹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尽可能的提高各组原竹的承载力,另外,上下相邻两组原竹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从而使上下相邻两组原竹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有效的提高格构柱的高度,为较高竹建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连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第一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钢管及若干第一固定板,通过原竹套接于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弧形面上使原竹的侧面受力均匀,同时第一套圈套接于各原竹的侧面,通过第一套圈将各原竹紧压于对应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弧面上,并通过第一中心钢管实现各原竹受力的平衡,从而有效的提高各组原竹结构的承载力。

进一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通过第二中心钢管及若干第二固定板相连接,通过第二中心钢管及第二固定板实现上下两组原竹之间力的传递,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构柱成为一个整体结构。

进一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通过第二中心钢管、若干第二固定板及若干第三固定板相连接,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及第三固定板的背面自下到上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的侧面,第二固定板的数目与第三固定板的数目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进行灵活调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固定板、2为原竹、3为第一套圈、4为第三套圈、5为第二套圈、6为第二中心钢管、7为第二固定板、8为第一中心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包括若干组原竹2,各组原竹2自上到下依次分布,每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每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上端齐平,每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下端齐平;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连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3,其中,第一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钢管8及若干第一固定板1,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1对应一个原竹2,第一固定板1的背面固定于第一中心钢管8的侧面,第一固定板1的正面为与原竹2侧面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原竹2内嵌于对应第一固定板1内,第一套圈3套接于各原竹2的侧面将各原竹2及第一中心连接件相连接。

实施例一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连接件、若干第二套圈5及若干第三套圈4,其中,第二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钢管6及若干第二固定板7,其中,第二固定板7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6的侧面,第二固定板7的侧面为圆弧面,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7对应上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及下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上下两组原竹2中的两个原竹2分别内嵌于对应第二固定板7的上下两侧,第二套圈5套接于上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将上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与第二中心连接件相连接,第三套圈4套接于下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与第二中心连接件相连接,各组原竹2中原竹2的数目相同。

实施例二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钢管6、若干第二固定板7、若干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二套圈5及若干第三套圈4,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7对应下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一个第三固定板对应上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各第二固定板7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6下端的侧面,第二固定板7的正面为与下一组原竹2中对应原竹2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6下端的侧面,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为与上一组原竹2中对应原竹2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各第二套圈5套接于下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第二中心钢管6及各第二固定板7相连接,各第三套圈4套接于上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第二中心钢管6及各第三固定板相连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2中原竹2的数目不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