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装饰一体板及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938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保温装饰一体板及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及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设计中,通常采用石材装饰挂板作为外墙装饰挂板。但是,石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采取、运输、加工都较困难,且其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使用受限。

目前,保温装饰一体板是安装于建筑物墙体表面的保温及装饰系统,其可适用于建筑的外墙的保温与装饰,也适用于旧建筑的节能和装饰改造。保温装饰一体板的保温效果好、热桥作用少,同时具有较好的外观,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来替代传统的石材装饰挂板。

然而,现有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常见的类型是硅钙板或纤维水泥板与保温材料进行复合,制作形成保温装饰一体板,但其多层结构间连接不够紧固,抗冲击强度差,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其多层结构间连接不够紧固,抗冲击强度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度高、耐冲击效果好且操作过程简单便捷的保温装饰一体板及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包括均由浇筑成型的装饰层及保温层,所述保温层接合于所述装饰层一侧,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还包括三维网格骨架,所述三维网格骨架预埋于所述装饰层,且部分延伸出所述装饰层,并锚固于所述保温层;其中,所述装饰层由超高混凝土浇筑成型,所述保温层为由发泡水泥浇筑成型。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网格骨架预埋于所述装饰层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装饰层厚度的一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网格骨架为为三维耐碱玻纤网格骨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的厚度为4-18m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0-200m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背向所述保温层的表面具有清水效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还包括背栓,所述背栓一端自所述保温层背向所述装饰层的一侧伸入并穿过所述三维网格骨架延伸至所述装饰层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栓包括连接部及外露于所述保温层背向所述装饰层的一侧的锚固部,所述连接部一端自所述保温层背向所述装饰层的一侧伸入并穿过所述三维网格骨架延伸至所述装饰层内,另一端与所述锚固部连接。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包括结构层及如上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结构层浇筑成型于所述保温层背向所述装饰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还包括背栓,所述背栓一端自所述保温层背向所述装饰层的一侧伸入并穿过所述三维网格骨架延伸至所述装饰层内,另一端锚固于所述结构层,以将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与所述结构层连接为一体。

上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及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通过在装饰层与保温层内预埋有三维网格骨架,保证了装饰层与保温层的接合强度,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及抗弯折性能,耐冲击效果好,且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的生产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包括均由浇筑成型的装饰层110、保温层130,以及三维网格骨架120。三维网格骨架120预埋于装饰层110内,且部分延伸出所述装饰层110,并锚固于保温层130。

如此,装饰层110和保温层130在满足保温装饰效果的同时,三维网格骨架120的设置,保证了装饰层110与保温层130的接合强度,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及抗弯折性能,耐冲击效果好,且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需要指出,三维网格骨架120是指基于三维结构形成的网格状的骨架,例如,三维曲面由若干网格形成。本实施例中,该三维网格骨架由多个抛物面连接形成,多个抛物面设有多个网格,如此,使三维网格骨架120可部分预埋于装饰层110内,并延伸出装饰层110而锚固于保温层130,网格可使浇筑浆料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饰层110由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浇筑而成,其具有高强、高耐候、超薄、自重轻等优点。保温层130则采用发泡水泥浇筑成型,其中,发泡水泥容重可以为400-1600kg/m3,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发泡水泥的容重为1200kg/m3。发泡水泥通过浇筑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接合,界面接合良好,不易脱落,强度高。三维网格骨架120具体采用三维耐碱玻纤网格。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饰层110背向保温层130的表面为清水面112,也即具有清水效果。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为任何具有装饰效果的材料或造型,例如采用装饰砂浆反打或喷涂再经酸洗、打磨、抛丸等工艺处理做出不同的装饰效果,也可采用瓷砖饰面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装饰效果及结构的整体性,三维网格骨架120设于装饰层110内的深度可合理设置为不超过装饰层110厚度的一半。装饰层110的厚度可合理设置为4-18m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该装饰层110厚度为8mm。为保证保温效果及结构的操作轻便性,保温层130的厚度可合理设置为50-200m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该保温层130的厚度为60mm。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装饰一体板100还包括背栓140,背栓140一端自保温层130背向装饰层110的一侧伸入并穿过三维网格骨架120延伸至装饰层110内。如此,背栓140的设置,以便在反打施工时,用于将该保温装饰一体板100与混凝土结构层进行物理连接,制成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100。

在本实施例中,背栓140包括连接部142及外露于保温层130背向装饰层110的一侧的锚固部144,连接部142一端自保温层130背向装饰层110的一侧伸入并穿过三维网格骨架120延伸至装饰层110内,另一端与锚固部144连接。在反打施工时,锚固部144埋入混凝土内使得该保温装饰一体板100与混凝土形成物理连接,制成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100。

其中,该锚固部144呈倒三角状,可增加与混凝土的接合面积,提高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背栓140设置为多个,且以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的中心为基准中心对称,以保证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的受力均匀,进一步提升连接强度。

为进一步说明该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的成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清理模具表面积灰;在模具表面均匀喷涂混凝土脱模剂;

将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于模具内,并振捣铺平,形成装饰层110;

在装饰上铺设三维网格骨架120,保持三维网格骨架120的一部分浸入装饰层110中;

在装饰层110上方浇筑发泡水泥,形成保温层130,且外露于装饰层110的三维网格骨架120浸入保温层130中;

将背栓140自发泡水泥上表面插入,穿过三维网格骨架120,一直插入到装饰层110中,但不触及模具底部;

将上述制备好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盖膜养护,制作完成。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装饰层110与保温层130均由浇筑成型,因此,在进行养护前,将三维网格骨架120部分浸入装饰层110,部分浸入保温层130,养护完成后,可形成一体化结构,从而相比传统的保温装饰一体板,连接强度及抗冲击强度更高,提高了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基于上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

如图2所示,该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包括结构层及上述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该结构层浇筑成型于保温层130背向装饰层110的一侧。具体地,通过背栓140实现该保温装饰一体板与结构层的连接。

下面将结合该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100的成型方法对该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制备好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铺设于模具310上,装饰层110的清水面112朝向模具310;

将多个保温装饰一体板100按预设排布规划铺设排列于模具310上,并在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相邻接缝处打胶密封,防止漏浆;

在铺设好的保温装饰一体板100上浇筑普通混凝土,并铺设钢筋网和预埋件,轻微振捣,形成结构层210,保证结构层210的混凝土包裹住背栓140;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强度后,于翻转台320上进行脱模,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制作完成。

上述保温装饰一体板及保温装饰一体化挂板,装饰层110和保温层130在满足保温装饰效果的同时,三维网格骨架120的设置,保证了装饰层110与保温层130的接合强度,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及抗弯折性能,耐冲击效果好,且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