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2058阅读:2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短短不到10年时间,钢结构建筑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轻钢结构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的独立颁布,为低层冷弯薄壁型钢建筑住宅的报建和验收提供了依据。加之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在是一句空头口号,“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理念逐渐融入到落实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低碳”生活不再遥远。冷弯薄壁型钢建筑住宅体系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包括生产配套用的设计软件和独立的加工设备、全面稳定的配套材料供应链。所有结构材料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工厂预制化,甚至可以实现工厂预拼装;现场安装就是简单的装配过程,全部干作业,真正实现住宅结构设计、生产完全成品化、产业化。

现有的低层冷弯薄壁轻钢建筑仍然延用传统的安装方式,费工费时,无法满足现有的开发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安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内墙板、外墙板、连接件、层连接板、内连接件、抗拉件、角钢,所述的上层板通过销钉与连接件上部固接,所述的抗拉件通过销钉固接在连接件下端,所述的层连接板通过销钉固接在连接件外部,所述的下层板通过销钉固接在抗拉件上,所述的外墙板通过销钉固接在连接件的上下端,所述的内墙板上段通过内连接件固接在上层板上,内墙板下段通过内连接件固接在下层板上,所述的角钢固接在内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墙板、外墙板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内墙板、外墙板截面可做成直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墙板、外墙板截面可做成丁字形。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安装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勘测位置建立地基,在地基上使用螺栓以及固定件,将建筑的承重桩固定凹地基上;

第二步,将需要墙板进行模块化组合,制成模块化的墙体;

第三步,采用自下而上的安装原则,对建筑进行安装楼板;

第四步,采用多点装配的原则,从承重桩处进行安装第二步的模块化墙体;

第五步,使用外拉件对天地龙骨进行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使用预先制得好的墙体进行安装,简化了安装过程与劳动强度,其次,多种结构的模块墙体,满足建筑的多种结构,最后使用多点装配的方法,分摊了误差,使得建筑更加牢固,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竖直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上层板;2-下层板;3-内墙板;4-外墙板;5-连接件;6-层连接板;7-内连接件;8-抗拉件;9-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2知: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包括:上层板1、下层板2、内墙板3、外墙板4、连接件5、层连接板6、内连接件7、抗拉件8、角钢9,所述的上层板1通过销钉与连接件5上部固接,所述的抗拉件8通过销钉固接在连接件5下端,所述的层连接板6通过销钉固接在连接件5外部,所述的下层板2通过销钉固接在抗拉件8上,所述的外墙板4通过销钉固接在连接件5的上下端,所述的内墙板3上段通过内连接件7固接在上层板1上,内墙板3下段通过内连接件7固接在下层板2上,所述的角钢9固接在内连接件7上。

所述的内墙板3、外墙板4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内墙板3、外墙板4截面可做成直角形,所述的内墙板3、外墙板4截面可做成丁字形,多种结构方便固定安装。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安装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勘测位置建立地基,在地基上使用螺栓以及固定件,将建筑的承重桩固定凹地基上;

第二步,将需要墙板进行模块化组合,制成模块化的墙体;

第三步,采用自下而上的安装原则,对建筑进行安装楼板;

第四步,采用多点装配的原则,从承重桩处进行安装第二步的模块化墙体;

第五步,使用外拉件对天地龙骨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墙体及安装方法,首先,改变传统墙体的结构,通过连接件5将各个层板连接到一起,同时在内部设置了抗拉件8,增加了整体的抗拉能力,利用内连接件7连接内墙板3,并且内连接件7也便于角钢9的固定,其次,内墙板3、外墙板4可做成直角形与丁字形,简化了整个墙体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本墙体的安装方法通过多点施工提高效率,分摊了误差,逐步安装,安装更加牢固精确,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