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892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外墙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外墙外保温系统种类很多。比如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石墨改性模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挤塑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岩棉外墙外把心态,发泡水泥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等等。这些保温系统,更多的考虑了保温节能方面的要求,对防水性能不高。

现有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防水性能,更多的体现在饰面层。比如,饰面层最外侧憎水罩面处理,有的外墙外保温重视保温性能,但对防水性能兼顾不够。国内的防水行业是一个小众行业,和外墙外保温一样.但是外墙防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开发商在修建房屋时,没有通盘考虑防水和保温性能的结合,导致很多房屋在没有做保温之前不漏水,做了外墙外保温系统后,内侧墙体开始渗水,发霉。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就提供一种新的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锚固件解决现有外墙外保温结构中缺少有效的防水功能或因设置保温结构而发生的漏水或墙体发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层墙体外侧设置找平层;

在所述找平层外侧设置防水层;

将锚固件安装于保温层上,再在所述保温层内侧涂覆胶粘剂层;

将设置有所述胶粘剂层的所述保温层粘贴于所述防水层外侧;

在所述防水层外侧设置第一胶浆层;

在所述第一胶浆层外侧设置网格布层;

在所述网格布层外侧设置第二胶浆层;

在所述第二胶浆层外侧设置饰面层,得到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

其中,所述锚固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左承压盘和右承压盘;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穿装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找平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4mm,竖向垂直偏差不大于4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母扣螺杆柱和公扣螺杆柱,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母扣螺杆柱底端,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左承压盘。

进一步地,所述胶粘剂层包括沿所述保温层边缘设置的边框胶粘剂部和包覆所述左承压盘设置的锚固胶粘剂部。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胶粘剂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胶粘剂部内的空间与外部集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胶粘剂部的厚度大于200mm。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胶粘剂部的宽度大于80mm。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根据如上任一所述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的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包括

找平层,覆于基层墙体上,用于对所述基层墙体表面的高低不平处进行找平;

防水层,覆于所述找平层上,用于对所述防水层下方的所述找平层和所述基层墙体进行防水保护;

胶粘剂层,覆于所述防水层上,用于连接所述防水层和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覆于所述胶粘剂层上,用于对其下方的所述防水层、所述找平层和所述基层墙体进行保温;

第一胶浆层,覆于所述保温层上,用于连接所述保温层和网格布层;

所述网格布层,覆于所述第一胶浆层上,用于承载饰面层;

第二胶浆层,覆于所述网格布层上,用于连接所述网格布层和所述饰面层;

所述饰面层,覆于所述第二胶浆层上,用于对墙体表面进行装饰;

还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左承压盘和右承压盘;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穿装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根据如上所述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的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包括

找平层,覆于基层墙体上,用于对所述基层墙体表面的高低不平处进行找平;

防水层,覆于所述找平层上,用于对所述防水层下方的所述找平层和所述基层墙体进行防水保护;

胶粘剂层,覆于所述防水层上,用于连接所述防水层和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覆于所述胶粘剂层上,用于对其下方的所述防水层、所述找平层和所述基层墙体进行保温;

第一胶浆层,覆于所述保温层上,用于连接所述保温层和网格布层;

所述网格布层,覆于所述第一胶浆层上,用于承载饰面层;

第二胶浆层,覆于所述网格布层上,用于连接所述网格布层和所述饰面层;

所述饰面层,覆于所述第二胶浆层上,用于对墙体表面进行装饰;

还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左承压盘和右承压盘;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穿装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采用包括所述防水层和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所述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所述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所述左承压盘和所述右承压盘;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所述穿装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所述防水层粘贴于所述找平层上,对其下的各层进行防水保护,防止雨水等渗入所述基层墙体或所述胶粘剂层中的水汽渗入所述基层墙体,造成所述基层墙体损坏或发霉;在进行保温的同时对墙体进行了防水保护,延长保温的有效期,有效保障墙体保温的实效。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方,防止所述防水层冻裂,影响防水效果。所述锚固件对所述保温层进行锚定,增加了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基层墙体间的稳定性;所述胶粘剂浇筑于所述保温层内侧后,再将粘贴有所述胶粘剂层的所述保温层粘贴于所述防水层上,可使所述保温层粘贴的更牢固,同时可使所述胶粘剂与所述锚固件充分接触,确保胶粘剂与所述锚固件的接触面积。所述锚固件的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无需在所述防水层和所述基层墙体上开孔,有效避免了水沿开孔进入所述基层墙体,造成所述基层墙体损坏、发霉、甚至影响保温效果。

2、本发明采用所述连接杆包括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母扣螺杆柱底端,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的设计;所述右承压盘增加了所述锚固件与所述保温层间的接触面,将所述保温层稳定压紧于墙体上;当所述保温层有向外或向下的脱落趋势时,所述左承压盘增加了所述锚固件与所述胶粘剂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所述胶粘剂层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受力压强,使所述保温层可稳定的固定于墙体上。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安装简单,方便。

3、本发明采用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左承压盘的设计;增加了所述锚固件与胶粘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所述胶粘剂的层的受力面积,使所述保温层可稳固的设置于墙体上。

4、本明采用所述胶粘剂层包括沿所述保温层边缘设置的所述边框胶粘剂部和包覆所述左承压盘设置的所述锚固胶粘剂部的设计。所述边框胶粘剂部可使所述保温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防水层贴合接触,防止因边缘翘起造成的防水失败或所述保温层脱落,影响保温效果。

5、本明采用所述边框胶粘剂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胶粘剂层内的空间与外部集水装置的设计;所述胶粘剂层内的水份可从所述出水口排出,以防所述胶粘剂层内的水分滞留在所述胶粘剂层,造成所述胶粘剂层失效,造成所述保温层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防水型外墙外保温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保温层上涂覆所述胶粘剂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所述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所述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从左到右或从内到外的方向均为从室内到室外,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包括

找平层2,覆于基层墙体1上,用于对所述基层墙体1表面的高低不平处进行找平;

防水层3,覆于所述找平层2上,用于对所述防水层下方的所述找平层和所述基层墙体进行防水保护;

胶粘剂层4,覆于所述防水层3上,用于连接所述防水层和保温层5;

所述保温层5,覆于所述胶粘剂层4上,用于对其下方的所述防水层、所述找平层和所述基层墙体进行保温;

第一胶浆层6,覆于所述保温层5上,用于连接所述保温层和网格布层7;

所述网格布层7,覆于所述第一胶浆层6上,用于承载饰面层9;

第二胶浆层8,覆于所述网格布层7上,用于连接所述网格布层和所述饰面层;

所述饰面层9,覆于所述第二胶浆层8上,用于对墙体表面进行装饰;

还包括锚固件11,所述锚固件包括连接杆11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左承压盘123和右承压盘124;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穿装孔112,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

本发明采用包括所述防水层和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所述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所述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所述左承压盘和所述右承压盘;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所述穿装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所述防水层粘贴于所述找平层上,对其下的各层进行防水保护,防止雨水等渗入所述基层墙体或所述胶粘剂层中的水汽渗入所述基层墙体,造成所述基层墙体损坏或发霉;在进行保温的同时对墙体进行了防水保护,延长保温的有效期,有效保障墙体保温的实效。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方,防止所述防水层冻裂,影响防水效果。所述锚固件对所述保温层进行锚定,增加了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基层墙体间的稳定性;所述胶粘剂浇筑于所述保温层内侧后,再将粘贴有所述胶粘剂层的所述保温层粘贴于所述防水层上,可使所述保温层粘贴的更牢固,同时可使所述胶粘剂与所述锚固件充分接触,确保胶粘剂与所述锚固件的接触面积。所述锚固件的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无需在所述防水层和所述基层墙体上开孔,有效避免了水沿开孔进入所述基层墙体,造成所述基层墙体损坏、发霉、甚至影响保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找平层为水泥砂浆,优选地,为水泥与砂子1:3比例的水泥砂浆,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水泥与砂子为其他比例的水泥砂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包括母扣螺杆柱121和公扣螺杆柱122,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母扣螺杆柱底端,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本实施例中,沿所述母扣螺杆柱轴向方向,在所述母扣螺杆柱内壁上间隔环设有多个卡槽,沿所述公扣螺杆柱轴向方向,在所述公扣螺杆柱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凸起,从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到所述公扣螺杆柱顶端(即设置有所述左承压盘的一端到未设置有所述左承压盘的一端)的方向的各所述卡接凸起与从所述母扣螺杆柱顶端到所述母扣螺杆柱底端(即未设置有所述右承压盘的一端到设置有所述右承压盘的一端)的方向的各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采用所述连接杆包括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母扣螺杆柱底端,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的设计;所述右承压盘增加了所述锚固件与所述保温层间的接触面,将所述保温层稳定压紧于墙体上;当所述保温层有向外或向下的脱落趋势时,所述左承压盘增加了所述锚固件与所述胶粘剂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所述胶粘剂层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受力压强,使所述保温层可稳定的固定于墙体上。所述母扣螺杆柱和所述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安装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件通过母扣螺杆柱和公扣螺杆柱对应扣合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所述左承压盘中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左承压盘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对应设置;以上仅设置仅为方便所述锚固件安装于所述保温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所述左承压盘与所述右承压盘间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左承压盘。

本发明采用所述公扣螺杆柱底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左承压盘的设计;增加了所述锚固件与胶粘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所述胶粘剂的层的受力面积,使所述保温层可稳固的设置于墙体上。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胶粘剂层4包括沿所述保温层边缘设置的边框胶粘剂部401和包覆所述左承压盘设置的锚固胶粘剂部402。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粘结部分别为矩形和圆形,当然也可以设置所述锚固粘结部为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所述锚固粘结部的形状并不影响所述锚固粘结部对所述锚固件的粘结强度,所述锚固粘结部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将所述锚固件牢固的粘贴于所述防水层上,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发明中,所述胶粘剂层覆于所述保温层的面积一般要求不小于所述保温层面积的40%,优选地,所述边框胶粘剂部的宽度大于80mm。

本明采用所述胶粘剂层包括沿所述保温层边缘设置的所述边框胶粘剂部和包覆所述左承压盘设置的所述锚固胶粘剂部的设计。所述边框胶粘剂部可使所述保温层的边缘部分与所述防水层贴合接触,防止因边缘翘起造成的防水失败或所述保温层脱落,影响保温效果。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胶粘剂部上设置有一个出水口403,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胶粘剂部内的空间与外部集水装置404。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边框胶粘剂部的底端,有利于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间的水汽从所述出水口排出,同时为了防止所述出水口影响墙体的保温性能,在所述出水口上可设置外部集水装置,比如可在所述出水口处设置吸水布,即可吸水又可以防止外界的冷、热空气通过所述出水口进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间的空间,影响墙体保温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所述出水口上设置软塞等可拔出的临时堵塞物,当水汽较多时,拔掉临时堵塞物,放出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间集结的水分,当外界天气较恶劣时塞紧堵塞物,消除所述出水口对保温结构的影响,以上所列出的所述出水口的处理方法仅为说明所述出水口不会影响本发明所述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的保温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明采用所述边框胶粘剂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胶粘剂层内的空间与外部集水装置的设计;所述胶粘剂层内的水份可从所述出水口排出,以防所述胶粘剂层内的水分滞留在所述胶粘剂层,造成所述胶粘剂层失效,造成所述保温层脱落。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所述锚固胶粘剂部可以有效包裹所述左承压盘,以及保证所述胶粘剂层对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防水层的连接效果,要求所述锚固胶粘剂部的厚度大于50mm,优选地,所述锚固胶粘剂部的厚度大于200mm。当然所述边框胶粘剂部的厚度与所述锚固胶粘剂部的厚度一致。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层墙体外侧设置找平层;

在所述找平层外侧设置防水层;

将锚固件安装于保温层上,再在所述保温层内侧涂覆胶粘剂层;

将设置有所述胶粘剂层的所述保温层粘贴于所述防水层外侧;

在所述防水层外侧设置第一胶浆层;

在所述第一胶浆层外侧设置网格布层;

在所述网格布层外侧设置第二胶浆层;

在所述第二胶浆层外侧设置饰面层,得到防水型外墙保温结构;

其中,所述锚固件包括连接杆11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左承压盘123和右承压盘124;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穿装孔112,所述连接杆111与所述穿装孔对应穿装;所述右承压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浆层并压紧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所述左承压盘设置于所述胶粘剂层内,所述胶粘剂层浇筑所述左承压盘并连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保温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找平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4mm,竖向垂直偏差不大于4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胶层的材料为常规两种及两种以上材质复合在一起的胶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