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及其使用的固定架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0892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及其使用的固定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止水带的安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及其使用的固定架。



背景技术: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因为后浇筑的混凝土无法与已经凝固的先浇混凝土混合,所以混凝土会形成分层现象,两次混凝土分层的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由于施工缝会渗水,所以为了防止渗水现象,会在施工缝处设置止水带。止水带一般用天然橡胶与各种合成橡胶制成,宽度为250~500mm,厚度为6~10mm。

止水带分为背贴式止水带和中埋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即埋在墙体中间的止水带,需设置在墙体厚度中心线位置。中埋式止水带用在施工缝部位时,下面一半埋在先浇混凝土中,上面一半埋在后浇混凝土中。为了保证防渗效果,止水带上严禁打孔,而且要按设计要求严格定位,要求线形顺直,必须位于浇筑混凝土中部,埋置深度准确。因此施工时,一般采用止水带固定架对其进行固定。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70451a公开了一种隧道中埋式纵向橡胶止水带安装器具及使用方法。该发明包括夹板组件、槽钢和槽钢支架,其主要通过每隔1米设置的夹板组件和槽钢的面将止水带夹持牢固后,将槽钢固定在施工部位。槽钢的固定采用两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第一种措施是在槽钢的两头焊接槽钢支架,所述的槽钢支架一个固定在上一环的m16地锚螺栓连接,另一个与临时固定的m16地锚螺栓连接。第二种措施是槽钢下部,与每隔1m预埋的φ16圆钢焊接。

上述发明,解决了止水带安装时易出现的埋深不均匀、不顺直、倒翻、扭结等影响工程防排水质量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槽钢的两种固定措施太复杂、固定架需要焊接,操作不方便,而且预埋的m16地锚螺栓和φ16圆钢均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该固定架轻便经济,而且易于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包括支撑杆、吊杆、夹片和对拉螺栓,所述支撑杆至少为两根,每根支撑杆两端与墙体受力钢筋连接,所述吊杆包括两根并排的钢筋,并搭接于支撑杆上面,所述夹片为成对布置的钢板,至少两对,每对夹片的两片钢板分别与对应的钢筋焊接,每对夹片上均设有螺栓通孔,供对拉螺栓穿过,止水带被夹持于每对夹片之间,每对夹片通过对拉螺栓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止水带的一条边嵌入夹片空隙;拧紧对拉螺栓,使夹片夹紧止水带;用吊杆吊起止水带,安放在施工部位;将支撑杆逐根搭接在吊杆下面;调整支撑杆使止水带位于设计要求位置;将支撑杆固定在墙体受力钢筋上。拆除固定架时拧松对拉螺栓,解除支撑杆与墙体受力钢筋的连接,即可取出固定架。本发明在安装时仅需将支撑杆固于施工墙体两侧的受力钢筋即可,操作简单,便于拆卸,而且该固定架采用钢筋作为结构主件,整个固定架自重较轻,易于搬运。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支撑杆中部固接两个中间限位件,两个中间限位件分别位于吊杆两侧,以限制其横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杆的横向移动被限制,减少了因吊杆受施工干扰横向移动而引起的止水带位置偏移的现象,提高了止水带安装位置的精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两根并排的钢筋用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吊杆的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方便搬运,而且使每对夹片上的螺栓孔相对位置固定,更方便穿入螺栓。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两根钢筋之间设置合页片,合页片的两扇叶片分别与两根钢筋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页片是市场上易购得的产品且价格便宜,使用其实现两根钢筋的铰接,操作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对拉螺栓头部与夹片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松紧对拉螺栓时,只需用一个扳手松紧螺母即可。避免了松紧螺母时,整根螺杆跟着转动,而且焊接固定后的螺栓不易丢失。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支撑杆与墙体受力钢筋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u形螺栓、卡件、卡爪和螺母,所述卡件上设有与u形螺栓对应的两个螺栓孔,所述卡件的一面的四个角对称固接有四个卡爪,连接时,墙体受力钢筋卡接在u形螺栓与卡件组成的环之间,支撑杆搭接在固定组件的u形螺栓的螺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与墙体受力钢筋连接纯手工操作即可,安装拆卸更加方便,避免了焊接方法需接电源的不便和8#铁丝绑扎连接易松懈的问题。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固定组件还包括接长杆,接长杆至少是一根,焊接在上面两个卡爪上,且接长杆尾端上翘,使得卡爪与接长杆形成钝角,连接时,支撑杆卡接在由墙体受力钢筋与接长杆形成的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受力钢筋与接长杆形成凹槽限制了支撑杆的横向移动,增加了整个固定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支撑杆靠近端头处固接有端头限位件,所述端头限位件位于支撑杆与固定组件相交处,与接长杆形成抵触,所述端头限位件至少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支撑杆在施工过程中因外力作用沿自身杆体的纵向移动,使止水带更好地固定在墙体中心位置,提高了止水带的埋设质量。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的吊杆上设有u形卡具,所述u形卡具挂于吊杆上,位于夹片的范围内,u形卡具的长度不小于止水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卡具卡住整条止水带,限制了止水带下半部分出现倾斜或翻卷现象,提高了止水带的埋设质量。

一种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带有夹片的吊杆放在地面上,并使夹片带有螺母的一面向上,拧松对拉螺栓;

步骤二:打开夹片,将止水带的一条边顺直放入每对夹片的缝隙中;

步骤三:拧紧对拉螺栓,使夹片夹紧止水带;

步骤四:用吊杆吊起止水带,安放在墙体施工缝处;

步骤五:将支撑杆逐根搭接在吊杆下面,并使中间限位件卡住吊杆;

步骤六:上下移动支撑杆,使止水带的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左右移动支撑杆使止水带位于墙体正中心;

步骤七:卡爪卡住墙体受力钢筋,u形螺栓正对卡件带有卡爪的面穿过螺栓孔,使u形螺栓与卡件形成的环套住受力钢筋,上下移动固定组件,使两根接长杆托住支撑杆,最后拧紧螺母;

步骤八:将u形卡具逐个卡在吊杆上,使其同时卡住吊杆、夹片和止水带;

步骤九:浇筑下部墙体混凝土;

步骤十:取出u形卡具,用振动棒对该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

步骤十一:拧松对拉螺栓,使夹片与止水带分离;

步骤十二:逐根抽出支撑杆,取下吊杆;

步骤十三:拧松螺母,拆下固定组件;

步骤十四:安装上部边墙钢筋和模板,浇筑上部边墙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带的固定安装更加方便高效,工人只需使用扳手一种工具即可安装和拆卸固定架,且拆卸后的固定架均为杆件结构,便于存放和搬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固定架可直接固定在墙体受力钢筋上,不需要预埋件即可固定;

2、安装拆卸过程中不需投入电焊氧割等设备,只需人工操作,拆装方便、效率高;

3、该固定架拆卸后,均为杆件结构,便于搬运,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固定架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固定组件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固定架整体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四的固定架整体结构图;

图8是图7中c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d的放大图。

图中,1、支撑杆;2、吊杆;3、夹片;4、对拉螺栓;5、止水带;6、墙体受力钢筋;7、中间限位件;8、合页片;9、固定组件;91、u形螺栓;92、卡件;93、卡爪;94、螺母;95、接长杆;10、端头限位件;11、u形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架,其包括支撑杆1、吊杆2、夹片3和螺栓4。所述支撑杆1至少为两根,可以为四根,每根支撑杆1两端与墙体受力钢筋6焊接或用8#铁丝绑扎连接。所述吊杆2包括两根并排的钢筋,搭接于支撑杆1上面。所述夹片3为成对布置的大小相同的钢板,至少两对,每对夹片3的两片钢板分别与对应的钢筋焊接,每对夹片3靠近吊杆2一端的间隙与止水带5的厚度相同,每对夹片3上均设有螺栓通孔,供对拉螺栓4穿过,对拉螺栓4的头部与夹片3焊接。通过调节螺栓松紧可实现一对夹片中间间隙大小的调整,以方便夹紧或松开止水带5。

安装固定架时,松开对拉螺栓4,将止水带的一条边顺直放入每对夹片3的缝隙中;拧紧对拉螺栓4,使夹片3夹紧止水带;用吊杆2吊起止水带,安放在墙体施工缝处;将支撑杆1逐根搭接在吊杆2下面;移动支撑杆1位置使止水带位于墙体正中心且其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用8#铁丝或焊接工艺将支撑杆1固定在墙体受力钢筋6上。

拆除固定架时,拧松对拉螺栓4,使夹片3与止水带5分离;解除支撑杆1与墙体受力钢筋6的连接,使其分离;取出固定架。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与图3所示,该固定架还包括中间限位件7和合页片8,且固定架与墙体受力钢筋6通过固定组件9连接。所述中间限位件7为两个,固接于支撑杆1的中部,两个中间限位件7分别位于吊杆2的两侧,以限制其横向移动。所述合页片8至少两个,每个合页片8的两扇叶片分别焊接在吊杆2的两根钢筋上,使两根钢筋成为铰接结构。

如图4所示,固定组件9包括u形螺栓91、卡件92、卡爪93和螺母94。所述卡件92为一块钢板,钢板上设有与u形螺栓91对应的两个螺栓孔。卡件92的一面的四个角对称固接有四个卡爪93。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组件9使用时,卡爪93卡住墙体受力钢筋6;u形螺栓91正对卡件92带有卡爪93的面穿过螺栓孔,使墙体受力钢筋6位于卡件92和u形螺栓91组成的环中;调整固定组件9的高度和角度,使支撑杆1搭接在u形螺栓91的螺杆上;最后拧紧螺母94。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与图6所示,固定组件9还包括接长杆95,接长杆95可以是一根或是两根,焊接在钢丝卡头上面的两个卡爪93上,且接长杆95尾端上翘,使得卡爪93与接长杆95形成钝角。使用时,支撑杆1卡接在由墙体受力钢筋6与接长杆95形成的凹槽中。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图8与图9所示,支撑杆1与固定组件9相接处设置有端头限位件10,吊杆2上吊挂u形卡具11。所述端头限位件10固接于支撑杆1,至少为两个,与接长杆95形成抵触,以限制支撑杆1沿自身杆体的纵向移动。所述u形卡具11挂于吊杆2上,位于夹片3的范围内,其长度不小于止水带5的宽度,以限制止水带下半部分出现倾斜或翻卷。

u形卡具11的使用方法:待支撑杆1位置固定后,浇筑下部墙体混凝土前,将u形卡具11逐个挂于吊杆2上,使其同时卡住吊杆2、夹片3和止水带5;下部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取出u形卡具11,并用振动棒对该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

实施例五:

一种施工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带有夹片3的吊杆2放在地面上,并使夹片3带有螺母的一面向上,拧松对拉螺栓4;

步骤二:打开夹片3,将止水带5的一条边顺直放入每对夹片3的缝隙中,并使止水带5的边与对拉螺栓4抵触;

步骤三:拧紧对拉螺栓4,使夹片3夹紧止水带;

步骤四:用吊杆2吊起止水带,安放在墙体施工缝处,并使夹片3带有螺母的一面朝向隧道洞内;

步骤五:将支撑杆1逐根搭接在吊杆2下面,并使中间限位件7卡住吊杆2;

步骤六:上下移动支撑杆1,使止水带5的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左右移动支撑杆1使止水带5位于墙体正中心;

步骤七:卡爪93卡住墙体受力钢筋6,u形螺栓91正对卡件92带有卡爪93的面穿过螺栓孔,使u形螺栓91与卡件92形成的环套住受力钢筋6,上下移动固定组件9,同时围绕墙体受力钢筋6旋转固定组件9的角度,使两根接长杆95托住支撑杆1,最后拧紧螺母94;

步骤八:将u形卡具逐个卡在吊杆上,使其同时卡住吊杆、夹片和止水带;

步骤九:浇筑下部墙体混凝土;

步骤十:取出u形卡具11,用振动棒对该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

步骤十一:拧松对拉螺栓4,使夹片3与止水带5分离;

步骤十二:逐根抽出支撑杆1,取下吊杆2;

步骤十三:拧松螺母94,拆下固定组件9;

步骤十四:安装上部边墙钢筋和模板,浇筑上部边墙混凝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