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7224阅读:10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也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砌块材料,也呈现出日渐繁荣的势头;与其他的墙体砌筑材料相比,加气混凝土砌块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生产能耗低、重量轻、施工速度快,尤其是其保温节能效果好,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在目前的建筑结构中,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容易导致砌块墙体搭接不稳定以及抹灰开裂,从而导致加气混凝土砌块在使用推广上处于劣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体施工方法,具有提高砌块建筑墙体施工质量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墙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在地基上开挖边线、并测量出施工的导线点和水准点;

s2、修建坎台:在地基上浇筑有混凝土坎台,且混凝土坎台与地基接槎处均匀浇筑有与地基配比相同的无石子水泥砂浆;

s3、铺设预埋件:在混凝土坎台上铺设水平预应力管以及竖向预应力管;

s4、墙体砌筑:以墙体高度的中线以下采用混凝土实心砌块搭建,墙体高度的中线以上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且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上预设有连接件、安装管线预留以及墙体砌筑与门窗、过梁、柱、砌筑顶部之间间隙配合搭建;

s5、墙体加固:在墙体收缩强的部位加设有镀锌细钢丝或耐碱液玻璃纤维网格布;

s6、楼板混凝土施工;楼板混凝土按流水段划分为四段浇筑,且平板振捣器振捣移动时,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不小于100mm;

s7、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a)施工缝的留置:每层顶板按四个流水段划分留置在跨中1/3的范围内,每层剪力墙留在顶板下表面以上5mm处;

b)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2mpa,浇筑前先均匀浇筑一层厚度为50~100mm且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

s8、墙体与楼板加固:在墙面预留的连接件与楼板之间铺设有碳纤维布;

s9、外墙抹灰。

如此设置,首先将建筑墙体的设计图纸理清,再将场地、地基清理干净、定位放线、规定好位置及尺寸;同时通过对混凝土砌块进行选材,检测,将达标后的混凝土砌块安放,提高填充墙基体的标准要求以及混凝土砌块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墙体砌筑前进行混凝土坎台的修建,且通过无石子水泥砂浆提高墙体与地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粘接强度,便于使墙体与楼底面的接触以及通过坎台使混凝土砌块与楼底面粘结,提高混凝土砌块形成建筑墙体时的稳定性能,也减小混凝土砌块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作用,提高建筑墙体的使用稳定性能;在墙体收缩强的部位加设有镀锌细钢丝或耐碱液玻璃纤维网格布,提高建筑墙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安全稳定性能;将建筑墙体与、窗、梁、柱以及相应部件之间的配合,且留置有预留缝,便于后期的搭建已近部件之间的填充;同时施工及验收按照工程和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严格控制现场砌体工程施工质量,使施工质量逐步提高,最后在对施工后的墙体与楼板加固,通过在墙面预留的连接件与楼板之间铺设有碳纤维布,提高墙体与楼板之间的稳定性;最后再对外墙抹灰,完成对建筑墙体的初步施工,达到提高施工整体质量以及建筑墙体整体的安全稳定性能,同时也提高施工安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混凝土坎台采用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为30cm,浇筑混凝土坎台为连续进行,且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浇筑门窗洞口处混凝土时,两侧对称下料,且振捣棒距离洞边为15~20cm。

如此设置,使混凝土坎台均匀浇筑,提高混凝土坎台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混凝土坎台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小于50mm,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大于350mm,振捣以包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降为度,且在振捣棒上贴有用于标记的胶条,混凝土坎台浇筑完毕后,将上口、施工缝处的预埋件加以清理且将落地灰清理干净。

如此设置,提高相邻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通过胶条便于记载振捣的高度,同时预留相应的预埋件便于后期进行相应的施工操作。

进一步设置:墙体砌筑时采用错位搭砌,混凝土实心砌块搭砌长度大于混凝土实心砌块长度的三分之一,灰缝横平竖直设置,水平缝、竖缝饱和度均大于等于80%。

如此设置,错位搭建有利于上下相邻混凝土砌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上方的一块混凝土砌块与下方两块混凝土砌块相粘结,提高填充墙砌体整体的稳定性能;同时通过灰缝横平竖直设置,使混凝土砌块之间的粘结稳定性能提高。

进一步设置:水平灰缝度和竖缝宽度均为3-4mm。

如此设置,提高混凝土砌块之间连接的紧密度,间隙砌筑时相邻砌块之间的配合,再通过砂浆将相邻混凝土砌块粘结,提高填充墙砌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墙体砌筑与门窗、过梁、柱、砌筑顶部搭建时,待腔体砌筑完全应至少间隔14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如此设置,使前期砌筑的墙体砌体稳定后,混凝土砌块与砂浆完全干燥粘结,墙体的整体进过该时间段后基本定型,再通过后期补砌挤压使墙体与梁、柱、砌筑顶部等稳定密封连接,提高墙体的整体密封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混凝土实心砌块每天砌筑高度小于1.5m,且在停砌时最高一皮砖上以1皮浮砖压顶,第2天继续砌筑时再将其取走。

如此设置,使墙体均匀干燥受力,避免一次性建筑过高后,底部的混凝土砌块与砂浆接触受力过大,导致相互粘结不牢靠的问题;由于上层没有后期砌块压力将其与下方的砌块压紧作用,同时通过在最高层有一皮砖上以1皮浮砖压顶,第2天继续砌筑时再将其取走,可使后期砌块与前期砌块之间的牢固度提高,进而提高填充墙整体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墙体砌筑于外墙抹灰层之间铺设有厚度为20mm、1:2水泥砂浆且内掺水泥重量5%防水剂的竖直防潮层。

如此设置,提高墙体的防潮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混凝土坎台与地基之间铺设有厚为20mm、1:2水泥砂浆且内掺水泥重量5%防水剂的水平防潮层。

如此设置,提高墙体与地基之间的防潮性能,提高其墙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无石子水泥砂浆厚度为50mm。

如此设置,使整体形成的厚度适中,且使墙体与混凝土实心砌块形成的厚度适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括测量放线、修建坎台、铺设预埋件、墙体砌筑、墙体加固、楼板混凝土施工、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墙体与楼板加固以及外墙抹灰;从材料质量、技术、施工工艺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达到提高施工整体质量以及建筑墙体整体的安全稳定性能,同时也提高施工安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建筑墙体施工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建筑墙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前操作要点:

s1测量放线:熟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要求,明确材料质量标准,复核墙体定位线成果,清楚构造柱、圈梁、拉结梁的设置要求,做好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在地基上开挖边线、并测量出施工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清理地基所残存的砂浆、杂物等,定位放线以及立皮数杆。

原材料进场要求:

s2:混凝土砌块选材、检测、安放及施工前预处理;

1)混凝土砌块选材,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并对进场材料全场进行外观检查;

2)混凝土砌块采用叉车或者吊车装卸,且堆放于坚硬平整无积水的地上,并用彩条布覆盖;

3)检验批按同品种、同规格、同等级的1万块为一批,用随机取样法抽取80块样品检验尺寸偏差、外观质量;从外观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5组共15块进行强度检测,随机抽取3组共9块进行体积密度检验;

4)混凝土块砌筑时,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材料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倒倾;进场后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应超过2m,并防止雨淋;

5)填充墙砌筑之前应提前2天对结构基层浇水湿润,加气块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

墙体砌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s2、修建坎台:

1)在地基上浇筑有混凝土坎台,且混凝土坎台与地基接槎处均匀浇筑有与地基配比相同且厚度为50mm的无石子水泥砂浆;在无石子水泥砂浆与地基之间铺设有厚为20mm、1:2水泥砂浆且内掺水泥重量5%防水剂的水平防潮层;

2)混凝土坎台采用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为30cm,浇筑混凝土坎台为连续进行,且间隔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

3)浇筑门窗洞口处混凝土时,两侧对称下料,且振捣棒距离洞边为15~20cm;

4)在混凝土坎台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小于50mm,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大于350mm,振捣以包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降为度,且在振捣棒上贴有用于标记的胶条;

5)混凝土坎台浇筑完毕后,将上口、施工缝处的预埋件加以清理且将落地灰清理干净。

s3、铺设预埋件:在混凝土坎台上铺设水平预应力管以及竖向预应力管。

s4、墙体砌筑:以墙体高度的中线以下采用混凝土实心砌块搭建,墙体高度的中线以上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且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上预设有连接件、安装管线预留以及墙体砌筑与门窗、过梁、柱、砌筑顶部之间间隙配合搭建;

1)混凝土砌块砌筑时采用错位搭砌,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大于砌块长度的三分之一,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横平竖直设置,水平缝、竖缝饱和度均大于等于80%;

2)混凝土砌块砌筑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当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4mm;

3)混凝土砌块砌至门、窗、过梁、柱、砌筑顶部搭建时,待腔体砌筑完全应至少间隔14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4)混凝土砌块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mm,垂直灰缝不得大于20mm;且在停砌时最高1皮砖上以1皮浮砖压顶,第2天继续砌筑时再将其取走;

5)混凝土砌块砌筑灰缝粘结砂浆砌筑灰缝厚度为3-4mm;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和主体结构间应留10-15mm缝隙,墙顶和楼板之间留10-20mm缝隙,缝隙用pu发泡剂或聚合物砂浆填充;

6)安装管线预留,遇有穿墙管线,应预先核实其位置、尺寸;以预留为主,减小事后剔凿破坏墙体稳定。

s5、墙体加固:在墙体收缩强的部位加设有镀锌细钢丝或耐碱液玻璃纤维网格布;如混凝土梁柱与砌体墙的铰接部位、门窗洞口、建筑平面的转折处或过长墙体的适当部位。

s6、楼板混凝土施工;楼板混凝土按流水段划分为四段浇筑,且平板振捣器振捣移动时,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不小于100mm。

s7、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a)施工缝的留置:每层顶板按四个流水段划分留置在跨中1/3的范围内,每层剪力墙留在顶板下表面以上5mm处;

b)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2mpa,浇筑前先均匀浇筑一层厚度为50~100mm且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

s8、墙体与楼板加固:在墙面预留的连接件与楼板之间铺设有碳纤维布。

s9、外墙抹灰;在墙体砌筑于外墙抹灰层之间铺设有厚度为20mm、1:2水泥砂浆且内掺水泥重量5%防水剂的竖直防潮层。

s10:幕墙的施工:玻璃幕墙安装工艺依次顺序为;

1)施工准备:包括人员准备、材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

2)检查验收玻璃板块: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各层间是否有错位玻璃、玻璃堆放是否安全、是否有误差超过标准的玻璃、是够有已经损坏的玻璃、三维误差是否在控制范围内、玻璃铝框是否有顺坏、结构胶是否有异常现象、抽样做结构胶粘接测试、检查验收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装订成册;

3)将玻璃板块按层次堆放:子啊安装玻璃板块钱要讲玻璃清理按层次堆放好,同时要按安装顺序进行堆放,堆放适当倾斜,避免倾覆;

4)初安装:检查寻找玻璃、运玻璃、调整方向、将玻璃抬至安装位、安装两块10mm玻璃托板、对槽、进槽、对胶缝;

5)调整玻璃板块初装完成后对板块进行调整,调整标准为横平、竖直、面平;横平即横梁水平、胶封水平;竖直及竖梁垂直、胶封垂直;面平即各玻璃在同一平面内或弧面上;室外调整完后检查室内是否处于水平,各处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6)固定:玻璃板块调整完成后进行固定,采用橡胶块固定,垫块正压紧,防止玻璃板松动;

7)验收:从玻璃安装到结束,全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内容有:板块自身是否有问题、胶缝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胶缝是否横平竖直、玻璃板块是否有错面现象、室内铝材间的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