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373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建筑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但是幕墙板与幕墙板之间在安装完成后缝隙非常的小,因此在拆卸时,很难从两块互相密封的幕墙板之间取出其中一块幕墙板,因此在拆卸维修时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进而增加了高空作业的时间,增加了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幕墙,采用气囊充气的方式,在拆卸时,对气囊注入空气,即可将装饰板向外顶出,进而方便的取出幕墙板,再者,采用气囊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幕墙板的缓冲能力,增加柔软性,进而增加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幕墙,包括一块以上互相拼接的幕墙板,各幕墙板的外壁交接处均安装一装饰边,装饰边密封幕墙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幕墙板均固定安装于建筑体的龙骨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幕墙板均包括一底板、装饰板以及一填充层,该填充层安装于底板与装饰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与装饰板之间通过一根以上的弹性支撑件连接,正对每个弹性支撑件的填充层上均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弹性支撑件穿过对应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层为一气囊,气囊通过外部充气设备充气,气囊具有充气口,充气口穿过装饰板伸入于装饰板中间的气孔中,外部通过一密封塞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件均包括一连接轴以及一连接轴套,所述连接轴套中间具有一个活动腔,所述连接轴穿过连接轴套伸入于活动腔内,所述活动腔内均安装一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连接轴的伸入端,所述活动腔的外侧开口端小于弹簧的外径,该开口端限位弹簧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板的两侧边均开设有一手指扣槽,填充层将装饰板向外顶出,并将装饰板顶出至露出两侧的手指扣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气囊充气的方式,在拆卸时,对气囊注入空气,即可将装饰板向外顶出,进而方便的取出幕墙板,再者,采用气囊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幕墙板的缓冲能力,增加柔软性,进而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弹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底板,2为填充层,3为弹性支撑件,4为手指扣槽,5为密封塞,6为装饰板,7为装饰边,8为连接轴,9为弹簧,11为连接轴套,12为充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建筑幕墙,包括一块以上互相拼接的幕墙板,各幕墙板的外壁交接处均安装一装饰边7,装饰边7密封幕墙板之间的间隙,幕墙板均固定安装于建筑体的龙骨架上。

其中,幕墙板均包括一底板1、装饰板6以及一填充层2,该填充层2安装于底板1与装饰板6之间。底板1与装饰板6之间通过一根以上的弹性支撑件3连接,正对每个弹性支撑件3的填充层2上均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弹性支撑件穿过对应的通孔。弹性支撑件将装饰板向外顶出,保证外部装饰板之间的水平。

本实施例中,填充层2为一气囊,气囊通过外部充气设备充气,气囊具有充气口12,充气口12穿过装饰板伸入于装饰板中间的气孔中,外部通过一密封塞5密封。气囊的结构设置填充了装饰板与后端连接部分的空间,在整体安装上更加的平稳,隔音效果以及防寒能力会大大增加,另外,在取出幕墙板时,我们只要利用外部充气设备,对准充气口,注入空气,使得气囊进一步扩展,此时扩展的气囊会将外部的装饰板微微顶出。

如图2所示,其中,弹性支撑件3均包括一连接轴8以及一连接轴套11,连接轴套11中间具有一个活动腔,连接轴穿过连接轴套伸入于活动腔内,活动腔内均安装一弹簧9,弹簧9套装于连接轴的伸入端,活动腔的外侧开口端小于弹簧9的外径,该开口端限位弹簧的一侧。当气囊膨胀时,弹簧一端会压缩,这样整个弹性支撑件的长度会被拉长,当装饰板被顶出后,即可拿捏住装饰板,进而取出装饰板,更加的方便。

其中,装饰板的两侧边均开设有一手指扣槽4,填充层2将装饰板6向外顶出,并将装饰板顶出至露出两侧的手指扣槽。气囊的膨胀程度不用太大,只要露出手指扣槽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气囊充气的方式,在拆卸时,对气囊注入空气,即可将装饰板向外顶出,进而方便的取出幕墙板,再者,采用气囊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幕墙板的缓冲能力,增加柔软性,进而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幕墙,包括一块以上互相拼接的幕墙板,各幕墙板的外壁交接处均安装一装饰边,装饰边密封幕墙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幕墙板均固定安装于建筑体的龙骨架上。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气囊充气的方式,在拆卸时,对气囊注入空气,即可将装饰板向外顶出,进而方便的取出幕墙板,再者,采用气囊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幕墙板的缓冲能力,增加柔软性,进而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潘庆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潘庆阳
技术研发日:2017.09.26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