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863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护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



背景技术:

建筑安全防护网用于各种建筑工地,特别是高层建筑,可全封闭施工。能有效地防止人身,物体的坠落伤害,防止电焊火花所引起的火灾,降低噪音灰尘污染,达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美化城市的效果。

但是现有的建筑安全防护网的结构牢固性不强,在使用中如果下落的重力过大,很容易将网体撕裂,当施工人掉下时,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安全防护网的结构牢固性不强,在使用中如果下落的重力过大,很容易将网体撕裂,当施工人掉下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包括护边框、格栅网和横向连接条,所述护边框之间设置有格栅网,且格栅网上预留有安装固定孔,所述护边框之间横向连接有横向连接条,其纵向连接有纵向连接条。

优选的,所述护边框包括格栅固定框和连接条固定端,且格栅固定框和连接条固定端均为钢制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固定孔上连接设置有外孔加紧圈,且外孔加紧圈为钢制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固定孔在格栅网上预留有六处,且上下左右中心对称设置,其安装固定孔本身为钢制结构。

优选的,所述格栅网卡合在安装固定孔的外边内部,且两者之间的卡合处紧密安置有外孔加紧圈。

优选的,所述格栅网的四周嵌入到格栅固定框中。

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条和纵向连接条之间交替垂直连接,且两者的端头固定在连接条固定端上。

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条和纵向连接条分别设置有五条和九条,且其两者均为铝制结构。

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条和纵向连接条连接体设置在格栅网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安全防护网,结合现在使用在建筑工地上的防护网结构进行创新设计,考虑到现有防护网本身可能存在质量和使用上不恰当的问题,有时候防护网层会撕裂开,人落在上面十分的危险,现在针对该情况进行整个防护网层的强度加强处理,在本身的格栅网下端加强设置有横向连接条和纵向连接条的连接体,整个结构的支撑强度得到提高,使用安全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边框,101、格栅固定框,102、连接条固定端,2、安装固定孔,201、外孔加紧圈,3、格栅网,4、横向连接条,5、纵向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安全防护网,包括护边框1、安装固定孔2、格栅网3、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护边框1之间设置有格栅网3,且格栅网3上预留有安装固定孔2,安装固定孔2上连接设置有外孔加紧圈201,且外孔加紧圈201为钢制结构,使得安装固定孔2与格栅网3之间更加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护边框1之间横向连接有横向连接条4,其纵向连接有纵向连接条5,护边框1包括格栅固定框101和连接条固定端102,且格栅固定框101和连接条固定端102均为钢制结构,方便了格栅网3、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的紧密固定,另外钢制结构不容易生锈,安装固定孔2在格栅网3上预留有六处,且上下左右中心对称设置,其安装固定孔2本身为钢制结构,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格栅网3卡合在安装固定孔2的外边内部,且两者之间的卡合处紧密安置有外孔加紧圈201,格栅网3的四周嵌入到格栅固定框101中,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之间交替垂直连接,且两者的端头固定在连接条固定端102上,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分别设置有五条和九条,且其两者均为铝制结构,使得整个防护网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提高,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连接体设置在格栅网3的下方。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安全防护网之前,需要对整个防护网进行结构上的简单了解,整体主要包括护边框1、格栅网3、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四个部分,通过在格栅固定框101与连接条固定端102的作用下,将格栅网3与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紧密固定在护边框1上,另外在安装固定孔2的作用下,使得整个防护网得到使用过程的便捷安装,当意外发生时,施工工人可能从高处下落,落在格栅网3上,当格栅网3存在质量和安装的问题时。很容被撕开,这时下落的人可以在铝制的横向连接条4和纵向连接条5作用下进行辅助支撑,人体被接住,保证了人身的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