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975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属于桥梁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短线法节段梁预制,梁高一般不超过4m,为其设置的观测塔的观测平台高度一般控制在4~5m。而近年来大断面节段梁预制工艺逐步推广,其梁高约9~10m,由于预制底模离地高度通常约2m,则大断面节段梁最高预制高度可达11~12m。由于目前的观测塔组成结构较简单,往往只由单根钢管桩组成,且加固和防护措施存在不完善现象,其中常用的固定式直爬梯安全性较差、占地面积大,因此目前的观测塔不能适用于大断面超高节段梁观测。超高观测塔使用目前建设方法会造成稳定性不强,容易使测量数据不准确,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超高观测塔由于自身稳固性差等因素,引起的仪器不稳定、匹配精度低、测量环境差、工作效率低的不足,提供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建设、加固方法,可提高匹配精度和匹配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包括埋设在底下的钢管桩基础、稳固承台、钢管立柱、稳固系梁、平台支架、观测平台、防护棚、组合式安全爬梯和观测墩,所述稳固承台位于地面上,下接钢管桩基础,所述钢管立柱通过三根钢管与钢管桩基础焊接,穿过稳固承台,内部浇筑混凝土,外围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所述稳固系梁布设于钢管立柱中部和顶部,同时与三根钢管立柱连接,所述平台支架下接稳固承台,上承观测平台,所述观测平台位于平台支架上,设有观测墩通过圆孔,且与钢管立柱、防护棚分离,所述防护棚采用彩钢板与平台支架连接于稳固承台上,三面环绕观测平台,且上部位置观测视线范围内开有观测窗口,所述组合式安全爬梯吊装焊接在观测平台不设防护棚的一侧,所述观测墩预埋入钢管立柱混凝土中,高度与匹配梁控制点位置基本水平,内部浇筑混凝土,外围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所述观测墩顶部设有插接在观测墩类的强制归心盘。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测量仪器受外界因素影响,满足测量人员作业空间要求以及观测条件,所述防护棚顶部设有倾斜式遮雨顶棚。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管立柱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测量精度,所述稳固系梁为等边三角柱体。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测量的安全性,避免意外风险,所述组合式安全爬梯上方设有防护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这种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根据观测高度与现场施工情况建设,布设方法简单,结构稳固,占地面积少,更为安全、舒适,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美观的效果,多项加固为节段梁预制超高观测中测量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观测提供了稳定的作业环境,测量误差更小,施工效率更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固承台与加固系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桩基础;2、稳固承台;3、钢管立柱;4、稳固系梁;5、平台支架;6、观测平台;7、观测墩通过圆孔;8、防护棚;9、遮雨顶棚;10、观测窗口;11、组合式安全爬梯;12、防护栏;13、观测墩;14、强制归心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2所示一种节段梁预制测量用稳固式超高观测塔,包括埋设在底下的钢管桩基础、稳固承台2、钢管立柱3、稳固系梁4、平台支架5、观测平台6、防护棚8、组合式安全爬梯11和观测墩13,所述稳固承台2位于地面上,下接钢管桩基础,所述钢管立柱3通过三根钢管与钢管桩基础焊接,穿过稳固承台2,内部浇筑混凝土,外围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所述稳固系梁4布设于钢管立柱3中部和顶部,同时与三根钢管立柱3连接,所述平台支架5下接稳固承台2,上承观测平台6,所述观测平台6位于平台支架5上,设有观测墩通过圆孔7,且与钢管立柱3、防护棚8分离,所述防护棚8采用彩钢板与平台支架5连接于稳固承台2上,三面环绕观测平台6,且上部位置观测视线范围内开有观测窗口10,所述组合式安全爬梯11吊装焊接在观测平台6不设防护棚8的一侧,所述观测墩13预埋入钢管立柱3混凝土中,高度与匹配梁控制点位置基本水平,内部浇筑混凝土,外围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且顶端设有强制归心盘14。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所述观测墩13顶部设有插接在观测墩13类的强制归心盘14。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测量仪器受外界因素影响,满足测量人员作业空间要求以及观测条件要求,所述防护棚8顶部设有倾斜式遮雨顶棚9。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管立柱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测量精度,所述稳固系梁4为等边三角柱体。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测量的安全性,避免意外风险,所述组合式安全爬梯11上方设有防护栏12。

具体地,开挖足够尺寸的基坑,放出桩中心点位,将三根直径为60cm的钢管分别通过打桩机从基坑底部的桩中心点位嵌入地下,并采用C40混凝土填充钢管,根据地基情况及观测塔高度,钢管桩基础的埋设深度一般为10~15m,采用直径同为60cm的钢管作为钢管立柱3,长度根据观测平台6高度设定,钢管立柱3的底部通过牛腿加劲与钢管桩基础顶部焊接,并采用C30混凝土填充钢管立柱3,直至距离钢管顶部10~15cm,外围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使用全站仪测量粗调定位将观测墩13预埋入钢管立柱3混凝土内,并采用C30混凝土填充观测墩13,直至距离墩顶5cm,外围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使用全站仪精调定位将强制归心盘14预埋入观测墩13中心混凝土内,并使用水平尺调平,在基坑内支设长、宽、高分别为2.6m、2.6m、2m的稳固承台模板,并浇筑C30混凝土,稳固承台2埋设深度为1m,将四根平台支架5方管预埋入稳固承台2深度50cm,支架高度根据观测塔高度设定,在钢管立柱3中部与顶部支设的稳固系梁4,并浇筑混凝土,在钢管支架3顶部焊接长、宽分别为2m、2m的观测平台6,观测平台6中心设有观测墩通过圆孔7,孔直径为40cm,与钢管立柱3、防护棚8间距分别为15cm、10cm,将三块彩钢板三面环绕观测平台6并连接平台支架5拼接、加固形成防护棚8,在防护棚8顶部搭设倾斜式遮雨顶棚9,且在两个匹配测量方向根据匹配观测视线范围开设观测窗口10,将组合式安全爬梯11吊装焊接于观测塔观测平台6的一侧,并与防护棚8、钢管立柱3分离,且在安全高度以上设置防护栏12。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