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245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保温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型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到2020年,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住建部统计)。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源将消耗电1.2万亿度和标准煤4.1亿吨,耗电量相当于目前北京年用电量的24倍,是欧洲国家同纬度条件下(我国建筑总单位面积采暖平均折合标准煤20kg/㎡)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能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维护结构保温不良。

我国传统的建筑屋面保温隔热做法是在防水层上设置水泥架空隔热板,这种做法因保温隔热效果差、耐候性差、维修费用高而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有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块、矿棉岩棉保温板以及粉刷保温砂浆等,但这类材料的强度低、极易破损、吸水性大,从而导致保温效果下降,且耐候性较差。

申请人许昌宏创节能建材装饰有限公司在2015年1月21日申请了《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包括保温板,保温板内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是聚合物水泥砂浆加强肋,保温板内侧表面为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在抗裂水泥胶浆层中具有耐碱玻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外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具有包裹第一钢丝网片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加强肋,第一钢丝网片焊接腹丝,腹丝斜穿过保温板并露出,腹丝露出端长度为不小于50mm。该专利虽然解决了节能墙体的保温体系性能不好、开裂、脱落、寿命周期同建筑物寿命周期不同步,实施工艺相对复杂等问题, 但是其防火能力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防火隔离带(无机复合轻质防火材料,宽度≥300mm)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解决现有技术节能墙体的保温体系性能不好、开裂、脱落、寿命周期与建筑物寿命周期不同步,施工中污染环境,施工过程和日后易发生火灾,施工工艺相对复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包括保温板和与其凹槽对接的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内、外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是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其中嵌入第一钢丝网片;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外侧表面为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在抗裂水泥胶浆层中嵌有和耐碱玻纤网;保温板内侧表面为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在抗裂水泥胶浆层中嵌有耐碱玻纤网,所述保温板一端设置有防火隔离带,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内、外侧表面具有沟槽,外侧沟槽内具有包裹第一钢丝网片的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第一钢丝网片焊接腹丝,腹丝斜穿过保温板至内侧并露出,腹丝露出长度≥50mm。

所述保温板和防火隔离带内侧和外侧表面为抗裂水泥胶浆层。

所述抗裂水泥胶浆层的厚度≥4mm。

所述防火隔离带为由无机复合轻质防火材料制成,宽度≥300 mm。

所述沟槽形状为梯形或矩形。

所述腹丝的末端焊接有第二钢丝网片,第二钢丝网片位于混凝土浇筑层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保温质量好,与建筑物同寿命周期,能有效防火,施工方便,绿色环保,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具有以下特点:

1、设计施工技术成熟、便于大面积推广、此体系不改变框架(框剪)承重结构形式,梁柱及剪力墙仍按现行标准规范设计,相关标准及设计软件齐全,施工技术成熟,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2、 通过腹丝和连接件或腹丝和内层网与内侧混凝土有效连接,达到了结构保温一体化要求,实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同寿命的目的,框架剪力墙同填充墙一体浇筑,解决了不同材料界面部位因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问题。

3、创造性的使外侧加强肋同焊接的钢丝网片网眼契合,同时将钢丝网置入外侧加强肋中,同时增加了内侧加强肋,并在内外侧表面粉刷覆耐碱玻纤网的加强层,使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防火隔离带外模板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可直接做外模板使用,隔热性能良好。

4、包裹第一钢丝网片的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形成网格状配筋加强肋,能够使保温板的温度变形进行合理分散,避免了抹面层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

5、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保温板内外两侧均被抗裂水泥胶浆包裹,在施工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火灾现象发生。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一端≥300mm宽的防火隔离带,形成燃烧断层,有效阻止火势蔓延。符合国标GB50016-200014的要求,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

6、采用工厂化预制模式,确保产品质量,有利于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全部采用工厂化制作,能够有效避免现场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和施工过程污染环境,有效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

7、保温、防火隔离带、模板三合一,工程造价较低。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可直接用作混凝土结构过程的外模板,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模板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加强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保温板,2是第一钢丝网片,3是加强肋,4是耐碱玻纤网,5是抗裂水泥胶浆层,6是混凝土浇筑层,7是腹丝,8是第二钢丝网片,9是抹面粉刷层,10是防火隔离带(复合无机轻质防火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其外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为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包裹第一钢丝网片2,见图5,所述第一钢丝网片2根据沟槽形状焊接而成。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外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外侧粘结加强层;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内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内侧粘结加强层;第一钢丝网片2焊接腹丝7,腹丝7穿过保温板1斜插入混凝土浇筑层6,腹丝7在混凝土浇筑层6中的长度不小于50mm但不超出混凝土浇筑层6的厚度。使用时,内侧通过内粘结加强层及腹丝7同混凝土浇筑层6连接;外侧粘结加强层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形成抹面粉刷层9。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包括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其外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为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包裹第一钢丝网片2,见图5,所述第一钢丝网片2根据沟槽形状焊接而成。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外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外侧粘结加强层;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内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是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内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内侧粘结加强层;第一钢丝网片2焊接腹丝7,腹丝7穿过保温板1斜插入混凝土地浇筑层6,腹丝7在混凝土浇筑层6中的长度不小于50mm但不超出混凝土浇筑层6的厚度。使用时,内侧通过内粘结加强层及腹丝7同混凝土浇筑层6连接;外侧粘结加强层表面涂抹抗裂水泥砂浆形成抹面粉刷层9。

实施例3:

如附图3所示,包括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其外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为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包裹第一钢丝网片2,见图5,所述第一钢丝网片2根据沟槽形状焊接而成。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外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外侧粘结加强层;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内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内侧粘结加强层;第一钢丝网片2焊接腹丝7,腹丝7穿过保温板1斜插入混凝土地浇筑层6,腹丝7在混凝土浇筑层6中的长度不小于50mm但不超出混凝土浇筑层6的厚度。腹丝7末端焊接第二钢丝网片8,所述第二钢丝网片8位于混凝土浇筑层6内。使用时,内侧通过内粘结加强层及腹丝7同混凝土浇筑层6连接;外侧粘结加强层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形成抹面粉刷层9。

实施例4:

如附图4所示,包括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其外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为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包裹第一钢丝网片2,见图5,所述第一钢丝网片2根据沟槽形状焊接而成。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外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外侧粘结加强层;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内侧表面具有沟槽,沟槽内是聚合物水泥胶浆加强肋3,保温板1和防火隔离带10内侧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层5,抗裂水泥胶浆层5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形成内侧粘结加强层;第一钢丝网片2焊接腹丝7,腹丝7穿过保温板1斜插入混凝土浇筑层6,腹丝7在混凝土浇筑层6中的长度不小于50mm但不超出混凝土浇筑层6的厚度。腹丝7末端焊接第二钢丝网片8,所述第二钢丝网片8位于混凝土浇筑层6内。使用时,内侧通过内粘结加强层及腹丝7同混凝土浇筑层6连接;外侧粘结加强层表面涂抹抗裂水泥胶浆形成抹面粉刷层9。

以上实施例中保温板1均为EPS或XPS板,防火隔离带10为≥300mm宽的无机复合轻质防火材料,内外侧厚度≥4mm聚合物抗裂水泥胶浆中嵌入耐碱玻纤网4,外侧抹面粉刷层9可以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或抗裂水泥砂浆,其厚度在15-20mm为宜。实施例1、2一般适用于框架或框剪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梁、柱、剪力墙;实施例3、4一般适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围护填充墙,连接处的混凝土浇筑层6一般为100-120mm。以上均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相关标准执行。在外墙抹灰前,预制块拼缝处附加一层耐碱玻纤网,要求每边宽度不小于100mm,于楼层间设置伸缝,内嵌保温密封材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