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7666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用在各种工程建设项目中,包括商用和民用建筑物、公路、桥梁、塔、水坝、水池、停车场结构、管道、栅栏以及其它结构。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多为通过铁锹手工搅拌制成或者通过简单的搅拌机搅拌而成,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生产周期长,无法检测混凝土质量,导致混凝土质量差异较大,不稳定,不适合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快速制备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罐盖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焊接有搅拌桨,且搅拌桨的表面镶嵌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罐盖的顶部位于变频电机的外侧焊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一段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通过连接板滑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内部顶端右侧固定设有出水喷头,所述罐体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出水喷头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罐体的正面镶嵌有PLC控制器,所述变频电机、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水泵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出料端为漏斗型,且罐体的出料端固定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出料阀。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等角度至少设有三组,且进料斗的内部顶端活动连接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表面镶嵌有LED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多组进料斗配合使用可以便于控制混凝土不同原料按不同配比来下料,进料斗内部活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感应原料添加的重量在PLC控制器上显示出来,保证原料配比的精确度,提高混凝土制备的质量,变频电机带动搅拌桨在对混凝土搅拌的时候,搅拌桨表面的湿度传感器实时感应混凝土的含水率并在PLC控制器上显示出来,方便控制水泵把水源通过出水喷头喷入罐体内的水量,搅拌质量好,安全稳定,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罐体、2罐盖、3变频电机、4转轴、5搅拌桨、6湿度传感器、7进料斗、8压力传感器、9水泵、10出水喷头、11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部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罐盖2,所述罐盖2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变频电机3,所述变频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罐盖2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表面焊接有搅拌桨5,且搅拌桨5的表面镶嵌有湿度传感器6,所述罐盖2的顶部位于变频电机3的外侧焊接有进料斗7,所述进料斗7的底部一段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通过连接板滑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罐体1的内部顶端右侧固定设有出水喷头10,所述罐体1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出水喷头10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罐体1的正面镶嵌有PLC控制器11,所述变频电机3、湿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8和水泵9均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1的底部出料端为漏斗型,且罐体1的出料端固定设有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的出料阀。可以方便控制混凝土的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7等角度至少设有三组,且进料斗7的内部顶端活动连接有过滤网。便于不同的原料同时投放,同时过滤网可以防止原料的直径过大影响混凝土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11的表面镶嵌有LED显示器。便于观察和控制混凝土的原料配比和含水率,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该建筑用带混凝土检测的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多组进料斗7配合使用可以便于控制混凝土不同原料按不同配比来下料,进料斗7内部活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8实时感应原料添加的重量在PLC控制器11上显示出来,保证原料配比的精确度,提高混凝土制备的质量,变频电机3带动搅拌桨5在对混凝土搅拌的时候,搅拌桨5表面的湿度传感器6实时感应混凝土的含水率并在PLC控制器11上显示出来,方便控制水泵9把水源通过出水喷头10喷入罐体1内的水量,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检测精确度高,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安全稳定,适用范围广,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