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架及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170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停车架及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车及仓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停车架及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停放问题。

但市面上很多自行车停放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对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车架,其能够方便地实现对自行车的可选择性锁紧,从而实现自行车的停车,且这样的停车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停车架的停车效率,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停车架的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其能够方便地实现对自行车的限位停车,且实现在竖直方向上对多个自行车的停放,另一方面这样的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停车效率,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停车架,其包括停车槽、骨架、导轨和阻尼杆;

停车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预设方向平行,第二凹槽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

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

第一凹槽靠近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通孔;

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与自行车轮胎相匹配的卡夹;

导轨为U形凹槽,导轨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穿的第一通道,导轨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三预设方向贯穿的第二通道;第三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第二预设方向均相互垂直;

骨架上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穿的第三通道;

导轨设置在骨架上,且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对应;停车槽设置在导轨的凹槽中,且连接通孔均与第一通道、第三通道连通;

阻尼杆的一端设置在骨架上,阻尼杆的另一端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依次穿过第三通道、第一通道和连接通孔,连接杆远离连通通孔的端部通过销轴穿设在第二通道中。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以用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停放自行车的停车架。由于要垂直地面停放,所以停车架对自行车的固定需要特殊的夹持方式。进一步地,停车槽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与自行车轮胎相匹配的卡夹,且第二凹槽与预设安装平面(如地面)垂直,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得自行车轮胎被卡夹锁紧;同时停车槽为凹槽状,停车槽的底部和侧板共同限定自行车轮胎以限制自行车车体的左右晃动,如此增强了自行车车体被锁紧的状态。再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停车架在竖直方向停车的便捷性,停车槽通过导轨设置在骨架上,从而使得停车槽通过导轨可沿骨架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另一方面阻尼杆的两端分别与停车槽和骨架连接也为停车槽的移动提供回复力使停车槽在被拉动后能够方便地回到原来的预设位置,如此通过沿骨架长度方向(即竖直方向)移动停车槽以方便地将自行车锁定在停车槽上。

综上,这样的停车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停车架还包括固定杆;

固定杆沿第一预设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骨架上;

固定杆被构造为可选择性地插入位于停车槽中的轮胎的轮辐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停车架还包括拉手;

拉手设置在第一凹槽远离第二凹槽的端部;

拉手被构造为向靠近骨架的方向延伸。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其包括转动机构和多个上述的停车架;

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中心圆盘、连接轴和第一动力装置;

连接轴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一动力装置联动;

中心圆盘设置在连接轴上,且连接轴与第一动力装置联动;

中心圆盘被构造为将多个上述的停车架周向阵列地设置在中心圆盘的盘面上。

这样的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包括上述的停车架,因而具备上述停车架的全部有益效果。进一步地,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通过中心圆盘能够较好地将多个停车架周向布置,以实现停放更多地自行车;另一方面,中心圆盘通过连接轴与第一动力装置联动,能够实现停车、取车的自动化运行,能够起到省力、省时的效果。综上,这样的停车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行车的停车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停车架的骨架靠近第二凹槽的端部与中心圆盘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骨架与中心圆盘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连接轴包括通过平面法兰盘连接的第一轴和第二轴;

第一轴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座连接,第一轴的另一端通过平面法兰盘与第二轴的一端连接,第二轴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一动力装置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传动轴;

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动力装置的传动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与第一动力装置连接;

控制装置被构造为控制第一动力装置使圆盘旋转至预设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还包括外部支架;

外部支架包括环形围栏、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支撑架;

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座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围栏连接;

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围栏连接;

支撑架与第二轴承座连接;

外部支架被构造为与转动机构连接以使转动机构与预设安装平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停车架,其包括停车槽、骨架、导轨和阻尼杆。这样的停车架以用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停放自行车,以节省空间、提高停车效率。由于要垂直地面停放,所以停车架对自行车的固定需要特殊的夹持方式。进一步地,停车槽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与自行车轮胎相匹配的卡夹,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得自行车轮胎被卡夹锁紧;同时停车槽为凹槽状,停车槽的底部和侧板共同限定自行车轮胎以限制自行车车体的左右晃动,如此增强了自行车车体被锁紧的状态。为了增加停车架在竖直方向停车的便捷性,停车槽通过导轨设置在骨架上,如此通过沿骨架长度方向移动停车槽以方便地将自行车锁定在停车槽上。

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通过中心圆盘能够较好地将多个停车架周向布置,以实现停放更多地自行车;另一方面,中心圆盘通过连接轴与第一动力装置联动,能够实现停车、取车的自动化运行,能够起到省力、省时的效果。综上,这样的停车的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行车的停车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装配体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局部示意图。

图标:10-停车架;11-停车槽;111-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13-连接通孔;12-骨架;123-第三通道;13-导轨;131-第一通道;132-第二通道;14-阻尼杆;141-连接杆;142-销轴;15-卡夹;16-固定杆;17-拉手;20-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1-转动机构;221-第一轴承座;222-第二轴承座;23-中心圆盘;24-连接轴;241-第一轴;242-第二轴;25-第一动力装置;251-传动轴;261-平面法兰盘;262-联轴器;28-外部支架;280-环形围栏;281-第一支撑杆;282-第二支撑杆;28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停车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装配体爆炸视图。请参照图1和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停车架10,其包括停车槽11、骨架12、导轨13和阻尼杆14。

停车槽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第一凹槽111与第一预设方向平行,第二凹槽112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第一凹槽111靠近第二凹槽1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通孔113。第二凹槽112的内部设置有与自行车轮胎相匹配的卡夹15。

导轨13为U形凹槽,导轨13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穿的第一通道131,导轨13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三预设方向贯穿的第二通道132;第三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第二预设方向均相互垂直。

骨架12上设置有沿第二预设方向贯穿的第三通道123。

导轨13设置在骨架12上,且第一通道131与第三通道123对应;停车槽11设置在导轨13的凹槽中,且连接通孔113均与第一通道131、第三通道123连通。

阻尼杆14的一端设置在骨架12上,阻尼杆14的另一端的设置有连接杆141,连接杆141依次穿过第三通道123、第一通道131和连接通孔113,连接杆141远离连通通孔的端部通过销轴142穿设在第二通道132中。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系统停车效率低、占用空间的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以用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停放自行车的停车架10。

为了适应垂直地面停放,所以停车架10对自行车的固定需要特殊的夹持方式。进一步地,停车槽1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其中第二凹槽112的内部设置有与自行车轮胎相匹配的卡夹15,且第二凹槽112与预设安装平面(如地面)垂直,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得自行车轮胎被卡夹15锁紧;同时停车槽11为凹槽状,停车槽11的底部和侧板共同限定自行车轮胎以限制自行车车体的左右晃动,如此增强了自行车车体被锁紧的状态。

再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停车架10在竖直方向停车的便捷性,停车槽11通过导轨13设置在骨架12上,从而使得停车槽11通过导轨13可沿骨架12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另一方面阻尼杆14的两端分别与停车槽11和骨架12连接也为停车槽11的移动提供回复力使停车槽11在被拉动后能够方便地回到原来的预设位置,如此通过沿骨架12长度方向(即竖直方向)移动停车槽11以方便地将自行车锁定在停车槽11上。

可选地,停车架10还包括固定杆16;固定杆16沿第一预设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骨架12上;固定杆16被构造为可选择性地插入位于停车槽11中的轮胎的轮辐间。

固定杆1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加停车架10固定自行车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安全保障以避免固定在停车槽11中的自行车滑落。

可选地,停车架10还包括拉手17;拉手17设置在第一凹槽111远离第二凹槽112的端部;拉手17被构造为向靠近骨架12的方向延伸。

拉手17与阻尼杆14相互配合使用,当需要停车时,拉动拉手17使其向远离骨架12的方向移动,再将自行车停放在停车槽11中,随后松开拉手17(并可同时推动拉手17使停车槽11回到初始位置),在阻尼杆1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停车槽11带动自行车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完成停放任务。

这样的停车架10以用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停放自行车,以节省空间、提高停车效率,能够方便地实现对自行车的可选择性锁紧,从而实现自行车的停车,且这样的停车架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停车架10的停车效率,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实施例2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其包括转动机构21和多个上述的停车架10。

图4为图3中转动机构21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和图4,转动机构21包括第一轴承座221、第二轴承座222、中心圆盘23、连接轴24和第一动力装置25。连接轴2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轴承座221上,连接轴24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轴承座222与第一动力装置25联动。中心圆盘23设置在连接轴24上,且连接轴24与第一动力装置25联动。中心圆盘23被构造为将多个上述的停车架10周向阵列地设置在中心圆盘23的盘面上。

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通过中心圆盘23能够较好地将多个停车架10周向布置,以实现停放更多地自行车;另一方面,中心圆盘23通过连接轴24与第一动力装置25联动,能够实现停车、取车的自动化运行,能够起到省力、省时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停车架10的骨架12靠近第二凹槽112的端部与中心圆盘23可拆卸地连接。可选地,骨架12与中心圆盘23螺栓连接。

这样的设置方式进一步地提高了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的装配灵活性,增加了可移动性,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保养,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连接轴24包括通过平面法兰盘261连接的第一轴241和第二轴242;第一轴241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座221连接,第一轴241的另一端通过平面法兰盘261与第二轴242的一端连接,第二轴242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轴承座222与第一动力装置25联动。

通过第一轴241和第二轴242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加工装配的便捷性,保障了关键零部件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动力装置25包括传动轴251;连接轴24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262与第一动力装置25的传动轴251连接。

联轴器262的设置也可以避免多个停车架10设置在中心圆盘23上带来的过大惯性力对电机和连接轴24的损坏,保障了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动力装置25连接;控制装置被构造为控制第一动力装置25使圆盘旋转至预设位置。

当停车架10转动到竖直朝下的方向时,是最方便停/取自行车的位置。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方便地操作转动机构21使停车架10能够轻易地转动到预设位置(竖直朝向的位置),以方便完成对自行车的停/取操作。

图5为图3中局部示意图。为了更好地示意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的细节,图5中隐去了停车架10。

请参照图3-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还包括外部支架28;外部支架28包括环形围栏280、第一支撑杆281、第二支撑杆282和支撑架283;第一支撑杆281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座221连接,第一支撑杆281的另一端与环形围栏280连接;第二支撑杆282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222连接,第二支撑杆282的另一端与环形围栏280连接;支撑架283与第二轴承座222连接;外部支架28被构造为与转动机构21连接以使转动机构21与预设安装平面平行。

外部支架28为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提供了较稳固的支撑系统,能够保障系统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对自行车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自行车立体停车系统20的结构特点,自行车前宽后窄(车头的部位因为有车把手等部件会比车尾部位宽)的特点,将自行车的车尾夹持在停车架10的卡夹15上。

在中心圆盘23上规划多个圆心角为30°的扇形区域,如此在中心圆盘23上进行规划可停放12辆自行车。进一步地,在每个扇形区域上设置扇形块形状的框体,该框体被构造为被透明材料覆盖形成用于单独容纳一辆自行车的容纳空间。这样的设置方式增加了对自行车的停车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