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113发布日期:2018-09-25 21:4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装置,主要是涉及一种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设备。



背景技术:

方涵是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个公用隧道,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一代城市基础建设模式。方涵是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具有突出的使用优点,通过综合管廊,无论是检修,还是另接新线,都不用对已有道路路面重新开挖,只需通过统一的出入口拉线即可。

目前方涵管道铺设主要为现场浇混凝土,相较于预制拼装型式,现场浇铸施工工期长,成本高,工程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质量可靠,可标准化、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的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设备,包括内模、前侧门、后侧门、右边板、左边板及底座,前侧门和后侧门分别设于内模的前后端,左边板和右边板分别设于内模的左右两侧,底座设于内模的下方,内模分为上模与下模两部分,上模的中间设有长度可调的撑杆。

进一步,所述撑杆的两端设有用于调节撑杆长度的正反调节螺杆。

进一步,上模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均与顶板活动连接。左侧板可绕左侧板与顶板的交点转动。右侧板可绕右侧板与顶板的交点转动。上模的左右两侧板设有方涵预埋件安装装置。

进一步,左边板与底座焊接为一整体。

进一步,下模的前侧通过第一锁模固定装置与前侧门的内框连接,下模的后侧通过第二锁模固定装置与后侧门的内框连接。下模的宽度与上模的底部宽度一致,下模的左、右两侧与上模的底部左右两侧贴合固定。

进一步,底座的前侧通过第三锁模固定装置与前侧门的底部连接;底座的后侧通过第四锁模固定装置与后侧门的底部连接;底座的右侧通过第五锁模固定装置与右边板的底部连接。前侧门的右侧通过第六锁模固定装置右边板的左侧连接,前侧门的内框通过第七锁模固定装置与内模的上模的前侧连接;后侧门的左侧通过第八锁模固定装置与右边板的右侧连接,后侧门的右侧通过第九锁模固定装置与左边板的右侧连接,后侧门的内框通过第十锁模固定装置与内模的上模的后侧连接。通过各锁模固定装置,可将前侧门、后侧门、右边板、左边板、内模和底座互相锁紧。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锁模安装座上的锁模螺杆,锁模螺杆穿过锁模孔或锁模钩后通过调节螺母锁紧。通过调节螺母,可调节锁模时力度。对于第一锁模固定装置,锁模安装座可设于前侧门的内框,锁模孔或锁模钩可设于下模的前侧。第二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三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四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五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六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七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八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第九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和第十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均与第一锁模固定装置结构相同。各锁模固定装置的锁模安装座、锁模孔(或锁模钩)分别设于通过锁模固定装置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上。

进一步,所述前侧门的左侧通过铰链与左边板的左侧连接。所述前侧门的内框边缘设有前侧门密封槽,前侧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前侧门的顶部设有拉杆安装座,后侧门的顶部设有拉杆。所述前侧门呈外凸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后侧门的底部设有后侧门滚轮,底座上设有竖向导轨,后侧门滚轮位于竖向导轨上。后侧门可通过后侧门滚轮在竖向导轨上滑动。所述后侧门的内框边缘设有后侧门密封槽,后侧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后侧门呈凹陷式结构。

所述前侧门的外凸式结构和后侧门的凹陷式结构用于制作水泥方涵前侧的凸出和后侧的凹陷。多个水泥方涵拼接时,可依靠水泥方涵前侧的凸出和后侧的凹陷实现连接定位。

进一步,所述右边板的底部设有右边板滚轮,底座上设有横向导轨,右边板滚轮位于横向导轨上。右边板可通过右边板滚轮在底座的横向导轨上滑动。所述右边板的两侧设有右边板密封槽,右边板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右边板的上部设有右作业踏板。

进一步,所述左边板的两侧设有左边板密封槽,左边板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左边板上部设有左作业踏板。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周边设有底座密封槽,底座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底座上还可设有用于支撑内模的内模支架,内模支架的底部与底座固连。内模支架的顶部设有调节装置,内模位于调节装置上。

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长螺杆和与长螺杆相配合的双螺母,双螺母设于长螺杆上,通过旋转双螺母的高度同步调节内模的固定高度。

所述前侧门和后侧门的四角上均设有圆孔,所述前侧门的四角上的圆孔和后侧门的四角上的圆孔一一对应。浇铸时将钢管穿过圆孔,脱模时将钢管拔出,方涵四角形成对接用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之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设备作为预制混凝土方涵生产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可靠,适应标准化、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可在专用的生产厂棚区进行批量浇注,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摆放,不需要对所治理和保护的土坡进行预期开发,不受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工作效率高。

使用本实用新型,浇铸时方涵呈卧式状态,与施工安装状态一致,相较立式模具,省去调整方涵状态的工序;内模的下模依靠锁模固定装置定位,无须依靠垂直方向的旋转撑杆,减少每次装模、脱模操作旋转撑杆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装置的总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侧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后侧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右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左边板及底座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卧式水泥方涵模具设备,包括内模1、前侧门2、后侧门3、右边板4、左边板5及底座6,前侧门2和后侧门3分别设于内模1前后端,左边板5和右边板4分别设于内模1左右两侧,底座6设于内模1下方,内模1分为上模9与下模10两部分,上模9中间设有长度可调的撑杆11。

参照图2,下模10的前侧通过第一锁模固定装置14与前侧门2的内框连接,下模10的后侧通过第二锁模固定装置19与后侧门3的内框连接。下模10宽度与上模9的底部宽度一致,下模10左、右两侧与上模9的底部左右两侧贴合固定。

参照图2,脱模时,下模10先利用叉车取出,上模9可依靠撑杆11将左、右侧板收缩,便于脱模。

参照图2,撑杆11两端设有用于调节撑杆长度的正反调节螺杆(图中未示出)。上模9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均与顶板活动连接。通过撑杆11的长度变化可调节上模9左右两侧板张开距离,浇筑时撑杆11伸长将上模9的左右两侧板撑开,上模9的左右两侧板顶在前侧门2和后侧门3之间。

参照图2,上模9的左右两侧板设有方涵预埋件安装装置12。

参照图1,左边板5与底座6焊接为一整体。

参照图1,底座6的前侧通过第三锁模固定装置7与前侧门2的底部连接;底座6的后侧通过第四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后侧门3的底部连接;底座6的右侧通过第五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右边板4的底部连接。前侧门2的右侧通过第六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右边板4的左侧连接,前侧门2的内框通过第七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内模1的上模9的前侧连接;后侧门3的左侧通过第八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右边板4的右侧连接,后侧门3的右侧通过第九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左边板5的右侧连接,后侧门3的内框通过第十锁模固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内模1的上模9的后侧连接。通过各锁模固定装置,可将前侧门2、后侧门3、右边板4、左边板5、内模1和底座6互相锁紧。

所述第一锁模固定装置14包括固定于锁模安装座上的锁模螺杆,锁模螺杆穿过锁模孔或锁模钩后通过调节螺母锁紧。通过调节螺母,可调节锁模时力度。对于第一锁模固定装置14,锁模安装座可设于前侧门2的内框,锁模孔或锁模钩可设于下模10的前侧。第二锁模固定装置19、第三锁模固定装置7、第四锁模固定装置、第五锁模固定装置、第六锁模固定装置、第七锁模固定装置、第八锁模固定装置、第九锁模固定装置和第十锁模固定装置的结构均与第一锁模固定装置14结构相同。各锁模固定装置的锁模安装座、锁模孔(或锁模钩)分别设于通过锁模固定装置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上。

参照图3,所述前侧门2的左侧通过铰链13与左边板5的左侧连接。开合模具时,前侧门2可绕铰链13自由旋转。所述前侧门2内框边缘设有前侧门密封槽15,前侧门密封槽15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前侧门2顶部设有拉杆安装座16,后侧门3顶部设有拉杆17。合模时前侧门2顶部的拉杆安装座16与后侧门3拉杆17配合。所述前侧门2呈外凸式结构。

参照图4,所述后侧门3底部设有后侧门滚轮18,底座6上设有竖向导轨32,后侧门滚轮18位于竖向导轨32上。后侧门3可通过后侧门滚轮18在竖向导轨27上滑动。所述后侧门3内框边缘设有后侧门密封槽20,后侧门密封槽20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后侧门3呈凹陷式结构。

参照图1,前侧门2的外凸式结构和后侧门3的凹陷式结构用于制作水泥方涵前侧的凸出和后侧的凹陷。多个水泥方涵拼接时,可依靠水泥方涵前侧的凸出和后侧的凹陷实现连接定位。

参照图5,所述右边板4底部设有右边板滚轮21,底座6上设有横向导轨27,右边板滚轮21位于横向导轨27上。右边板4可通过右边板滚轮21在底座6的横向导轨27上滑动。所述右边板4两侧设有右边板密封槽23,右边板密封槽23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右边板4上部设有右作业踏板24。

参照图6,左边板5两侧设有左边板密封槽25,左边板密封槽25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左边板5上部设有左作业踏板26。

参照图6,所述底座6周边设有底座密封槽28,底座密封槽28内设有密封条。底座6上根据需求可设置用于支撑内模1的内模支架8,内模支架8的底部与底座6固连。内模支架8顶部设有调节装置29,内模1安放于调节装置29上。

调节装置29包括长螺杆和与长螺杆相配合的双螺母,双螺母设于长螺杆上,通过旋转双螺母的高度同步调节内模1的固定高度。

所述前侧门2和后侧门3的四角上均设有圆孔,所述前侧门2的四角上的圆孔和后侧门3的四角上的圆孔一一对应。浇铸时将钢管穿过圆孔,脱模时将钢管拔出,方涵四角形成对接用安装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