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承重悬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1019发布日期:2018-11-20 22:5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吊顶承重悬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顶承重悬臂。



背景技术:

目前,模块化集成吊顶的承重结构通常是由竖直的吊杆来实现。具体地,将吊杆的一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原始顶面上,然后将集成吊顶安装在吊杆上,通过吊杆与原始顶面之间的连接来实现集成吊顶的承重。

对于这种设计,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吊顶的重量较大,通过竖向挂件吊挂在顶面上时吊顶龙骨容易在连接竖向挂件的位置因受力集中而发生变形,吊顶安装后的稳定性差;第二,吊顶龙骨安装在吊顶上,一旦吊顶吊挂在顶面上后,吊顶龙骨的位置无法调整,安装出现误差时需将吊顶整体拆卸后调整,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施工周期,不利于标准化快速施工;第三,吊杆的挠度大,需要在顶面的原始混凝土上开设多个孔位进行反向支撑,对顶面的原始混凝土的破坏程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承重悬臂,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吊顶承重悬臂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在墙体的表面,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承重件,所述承重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承重件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板外。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墙体的表面。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墙体的表面。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固定板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墙体的表面。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边缘,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墙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承重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承重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承重件是方钢。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连接部是角铁。

如上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进一步,所述承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墙体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吊顶承重悬臂,可以将集成吊顶的各种模块结构直接安装在吊顶承重悬臂上,不需要专门设置竖直的吊杆,减少对顶面的原始混凝土的破坏,减小吊顶龙骨的形变,保证吊顶龙骨位置可调,缩短了施工周期,有利于标准化快速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吊顶承重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吊顶承重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吊顶承重悬臂包括连接部110和承重件120,所述承重件120通过所述连接部110固定在墙体130的表面,以实现承重的功能。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110固定在墙体130的表面,所述墙体130可以是建筑物内部固有的承重墙,也可以是建筑物内部后期装饰装修过程中设置的隔墙。所述连接部110包括连接板111,所述连接板111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111的上表面可以用于与所述承重件120进行连接,从而托住所述承重件120。所述承重件120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11上,所述承重件120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墙体130的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板111外。所述承重件120的第二端到所述墙体130的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板111的右端到所述墙体130的表面的距离。

采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可以将集成吊顶的各种模块结构直接安装在所述承重件120上,不需要设置竖直的吊挂杆。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中,也可以在两面相对的墙面上分别安装一个如上实施例所述的吊顶承重悬臂,然后将龙骨的两端分别搭接固定在两个承重件120上,然后将集成吊顶的各种模块结构直接安装在龙骨上即可,不需要专门设置竖直的吊杆,减少对顶面的原始混凝土的破坏,减小吊顶龙骨的形变,保证吊顶龙骨位置可调,缩短了施工周期,有利于标准化快速施工。

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0还包括固定板112,所述固定板112与所述连接板111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板112贴合固定在所述墙体130的表面,使所述固定板112与所述墙体130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所述固定板112可以通过膨胀螺栓140固定在所述墙体130的表面,提高整体结构的连接刚度,增加吊顶承重悬臂的整体承重能力。

此外,所述固定板112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墙体130的表面。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在所述固定板112上与开定位孔,安装时只需要通过定位孔将自动螺钉拧入墙体130中,即可实现所述固定板112的固定,免去钻孔操作,简化了工序,特别适合一些承重要求不太高的部件的吊装,例如:窗帘箱、装饰线条等轻质部件。

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板111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12的上边缘,所述连接板111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墙体130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重件120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12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连接部110可以是角铁,形成角铁的两块板分别是上文所述的固定板112和连接板111。对于这种设计,固定板112与墙体130的表面稳定连接之后,所述连接板111受到来自所述承重件120的向下的压力,使所述固定板112的下边具有朝向墙体130运动的趋势,而墙体130恰好可以对所述固定板112的下边进行有效支撑。因此,这种设计非常有利于提供整体结构的承重能力,并且使结构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承重件120可以是方钢,例如40mm*20mm的方钢。所述承重件120可以通过紧固螺栓150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12的上表面。具体地,所述方钢可以沿所述连接板11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方钢上、以及所述连接板111上可以设置与所述紧固螺栓150匹配的通孔,该通孔的轴线可以垂直于所述方钢长度方向,然后通过所述紧固螺栓150来实现固定。集成吊顶的各种模块结构可以直接挂在方钢上,整体结构非常稳固。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承重件120的第一端与所述墙体130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在安装吊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挂装过程中产生的积累误差来调节该间隙的宽度,避免因积累误差而造成的各种问题,例如:吊顶突兀不平、吊顶板块之间缝隙太大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吊顶承重悬臂,可以将集成吊顶的各种模块结构直接安装在吊顶承重悬臂上,不需要专门设置竖直的吊杆,减少对顶面的原始混凝土的破坏,减小吊顶龙骨的形变,保证吊顶龙骨位置可调,缩短了施工周期,有利于标准化快速施工。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龙骨增加悬臂支撑的支撑强度,也可在顶面安装完后再增加悬臂承重结构来加强,还也可采用整体式工厂化预备,现场直接组装安装的方式。延伸出墙面的悬臂,由于跌级立框的C型特殊结构,龙骨的有一定范围误差余量(例如40mm),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利用墙面来做副支撑系统,无需挂杆结构。相较于挂杆结构,减少了调平螺丝等安装的时间,保证了安装效率;工厂化直接生产配件,现场直接安装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