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具、预应力张拉装置及预应力张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94166发布日期:2019-03-22 23:1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锚具、预应力张拉装置及预应力张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泥柱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水泥柱子的预应力锚具、预应力张拉装置及预应力张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葡萄种植园以及蔬菜大棚,都会大量使用水泥柱子。比如专利号为2017214949622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设有四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水泥柱,专利号为201520344432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制作葡萄水泥立柱的模具。现有的预应力水泥柱生产过程中,模具是反复使用的,向模具中浇注混凝土形成水泥柱子。

在向模具中浇注水泥之前,需要在模具中张拉四根钢绞线,使钢绞线处于张紧状态,然而现有工艺方法张拉的钢绞线比较松弛,不利于水泥柱产品的预应力要求,尤其是在浇注水泥工序之后,钢绞线会更松弛。此外,现有工艺方法张拉钢绞线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预应力水泥柱生产工艺中张拉钢绞线成本高、效率低,钢绞线松弛达不到预应力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的预应力锚具、预应力张拉装置及预应力张拉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锚具,包括锚座、锚头、锚头定位板、弹簧压板、压缩弹簧、弹簧压帽、方箱、钢管和往复运动驱动机构;方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钢管连接板和第二钢管连接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排相对设置,第一钢管连接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二钢管连接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钢管连接于第一钢管连接板和第二钢管连接板之间;锚座设有圆锥形锚孔,锚座与方箱的第二钢管连接板连接,圆锥形锚孔与钢管连通;

锚头包括圆柱部、圆锥部和台阶部,圆柱部与圆锥部连接,台阶部与圆柱部连接,圆锥部设有螺纹孔,圆柱部设有中心孔,螺纹孔和中心孔组成锚头的中心通孔,锚头被平均分割成两半,由结构相同的两部分组成;

锚头定位板设有弹簧容纳孔和锚头通孔,弹簧容纳孔和锚头通孔连通,弹簧容纳孔和锚头通孔之间设有台阶;弹簧压板设有螺纹孔,弹簧压板与锚头定位板连接;弹簧压帽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螺纹部和顶压部,弹簧压帽设有中心通孔,弹簧压帽的螺纹部和弹簧压板上的螺纹孔连接,弹簧压帽的中心通孔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连通;

锚头穿过锚头定位板的锚头通孔,锚头的圆锥部伸出锚头定位板,锚头定位板的台阶与锚头的台阶部接触,锚头的台阶部位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中;压缩弹簧设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中;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压帽的顶压部接触,另一端与锚头的台阶部接触;锚头的中心通孔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连通;往复运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锚头定位板做往复运动。

优选地,往复运动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一、支撑板二、第一驱动油缸、第二驱动油缸、第三驱动油缸、第四驱动油缸、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三滑动杆、第四滑动杆、两个第一滑座、两个第二滑座、两个第三滑座和两个第四滑座,支撑板一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支撑板二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与支撑板一连接,第三驱动油缸和第四驱动油缸与支撑板二连接,两个第一滑座与支撑板一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穿过两个第一滑座,第一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座与支撑板一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杆穿过两个第二滑座,第二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第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两个第三滑座与支撑板二固定连接,第三滑动杆穿过两个第三滑座,第三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滑座与支撑板二固定连接,第四滑动杆穿过两个第四滑座,第四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第三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第四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

优选地,弹簧压帽的螺纹部设有凹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张紧的钢绞线依次从弹簧压帽、压缩弹簧、锚头、圆锥形锚孔、钢管穿过;穿过预应力锚具的钢绞线的右端靠近方箱,左端靠近弹簧压板;

(2)将钢绞线的右端固定;

(3)通过往复运动驱动机构使预应力锚具的锚头嵌入锚座的圆锥形锚孔中;

(4)向左拖拽预应力锚具,使钢绞线张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预应力锚具,底座设有第一销轴孔和第二销轴孔,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并排设置,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底部与第一销轴孔存在一定距离,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底部与第二销轴孔存在一定距离;第一销轴用于穿过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后与第一销轴孔连接,第二销轴用于穿过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后与第二销轴孔连接;

预应力锚具包括锚座、锚头、锚头定位板、弹簧压板、压缩弹簧、弹簧压帽、方箱、钢管和往复运动驱动机构;方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钢管连接板和第二钢管连接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排相对设置,第一钢管连接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二钢管连接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钢管连接于第一钢管连接板和第二钢管连接板之间;

锚座设有圆锥形锚孔,锚座与方箱的第二钢管连接板连接,圆锥形锚孔与钢管连通;

锚头包括圆柱部、圆锥部和台阶部,圆柱部与圆锥部连接,台阶部与圆柱部连接,圆锥部设有螺纹孔,圆柱部设有中心孔,螺纹孔和中心孔组成锚头的中心通孔,锚头被平均分割成两半,由结构相同的两部分组成;

锚头定位板设有弹簧容纳孔和锚头通孔,弹簧容纳孔和锚头通孔连通,弹簧容纳孔和锚头通孔之间设有台阶;

弹簧压板设有螺纹孔,弹簧压板与锚头定位板连接;

弹簧压帽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螺纹部和顶压部,弹簧压帽设有中心通孔,弹簧压帽的螺纹部和弹簧压板上的螺纹孔连接,弹簧压帽的中心通孔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连通;

锚头穿过锚头定位板的锚头通孔,锚头的圆锥部伸出锚头定位板,锚头定位板的台阶与锚头的台阶部接触,锚头的台阶部位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中;压缩弹簧设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中;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压帽的顶压部接触,另一端与锚头的台阶部接触;锚头的中心通孔与锚头定位板的弹簧容纳孔连通;

往复运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锚头定位板做往复运动;

方箱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板与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预应力张拉装置还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并排设置,第一滑动座与预应力锚具的方箱连接,第二滑动座与预应力锚具的方箱连接,第一滑杆穿过第一滑动座,第二滑杆穿过第二滑动座。

优选地,往复运动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一、支撑板二、第一驱动油缸、第二驱动油缸、第三驱动油缸、第四驱动油缸、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三滑动杆、第四滑动杆、两个第一滑座、两个第二滑座、两个第三滑座和两个第四滑座,支撑板一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支撑板二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与支撑板一连接,第三驱动油缸和第四驱动油缸与支撑板二连接,两个第一滑座与支撑板一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穿过两个第一滑座,第一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座与支撑板一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杆穿过两个第二滑座,第二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第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两个第三滑座与支撑板二固定连接,第三滑动杆穿过两个第三滑座,第三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滑座与支撑板二固定连接,第四滑动杆穿过两个第四滑座,第四滑动杆的端部与锚头定位板固定连接,第三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第四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连接;

第一滑动座、第二滑动座分别与预应力锚具上方箱的支撑板二连接。

优选地,第一滑动座的数量是两个,第二滑动座的数量是两个。

优选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钢板和第二上钢板,第一上钢板设有第一上销轴孔,第二上钢板设有第二上销轴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预应力张拉装置的预应力张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张紧的钢绞线依次从预应力锚具的弹簧压帽、压缩弹簧、锚头、圆锥形锚孔、钢管穿过;穿过预应力锚具的钢绞线的右端靠近方箱,左端靠近弹簧压板;

(2)将钢绞线的右端固定;

(3)通过往复运动驱动机构使预应力锚具的锚头嵌入锚座的圆锥形锚孔中;

(4)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动作,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向左移动至第一销轴孔处,用第一销轴穿过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后与第一销轴孔连接,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向左移动至第二销轴孔处,用第二销轴穿过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底部后与第二销轴孔连接,从而使钢绞线张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锁紧效果,提高张紧效果,提高预应力水泥柱产品质量;节省人力,降低成本,提高布置钢绞线的作业效率。可以同时布置多根钢绞线,整个预应力锚具包括锚头可以重复使用,锚头很方便的进行拆装。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方面,将在以下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应力锚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预应力锚具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预应力锚具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预应力锚具的仰视图;

图5中的图(1)是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预应力锚具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预应力锚具的爆炸图;

图8是预应力锚具锁紧钢绞线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锚头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锚头的主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锚头的左视图;

图12是图9所示锚头的右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锚头的俯视图;

图14是图9所示锚头的仰视图;

图15是锚头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6是图9所示锚头一半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弹簧压帽的立体图;

图20是弹簧压帽的主视图;

图21是弹簧压帽的左视图;

图22是弹簧压帽的俯视图;

图23是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锚座的立体图;

图25是锚座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27是锚头定位板的主视图;

图28是图27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8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0是预应力张拉装置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所示预应力张拉装置的主视图;

图32是图30所示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左视图;

图33是图30所示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右视图;

图34是图30所示预应力张拉装置动作拖拽预应力锚具的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36是用两套预应力锚具张拉钢绞线过程的穿线工序的状态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的第二套预应力锚具拖拉钢绞线至最右端,使钢绞线布置在槽钢模具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38是第一套预应力锚具在两个液压缸的作用下向左平移拖拽钢绞线使钢绞线绷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9是槽钢模具的立体图;

图40是槽钢模具的侧视图;

图41是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底座上固定连接第一上钢板和第二上钢板的示意图;

图42是用于驱动锚头定位板运动的往复运动驱动机构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图42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44是图4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45是图42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锚座,101.圆锥形锚孔,102.圆孔,2.锚头,201.圆柱部,202.圆锥部,203.台阶部,204.螺纹孔,205.中心孔,3.锚头定位板,301.弹簧容纳孔,302.锚头通孔,303.台阶,4.弹簧压板,401.螺纹孔,5.压缩弹簧,6.弹簧压帽,601.螺纹部,6011.凹槽,602.顶压部,603.中心通孔,7.方箱,701.第一侧板,702.第二侧板,703.第一钢管连接板,704.第二钢管连接板,705.支撑板一,706.支撑板二;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螺母座,13.第二螺母座,14.第三支架,15.第四支架,16.第三转轴,17.第四转轴,18.第三螺母座,19.第四螺母座,20.钢管,21.钢绞线;23.底座,2301.第一销轴孔,2302.第二销轴孔,23-1.第一上钢板,23-1-1.第一上销轴孔,23-2.第二上钢板,23-2-1.第二上销轴孔,24.第一液压缸,25.第二液压缸,26.第一销轴,27.第二销轴,28.第一滑杆,29.第二滑杆,30.第一滑动座,31.第二滑动座;32.槽钢模具,33.固定座,34.钢绞线,35.预应力张拉装置,36.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7.钢绞线放线装置;38.第一驱动油缸,39.第二驱动油缸,40.第三驱动油缸,41.第四驱动油缸,42.第一滑动杆,43.第二滑动杆,44.第三滑动杆,45.第四滑动杆,46.第一滑座,47.第二滑座,48.第三滑座,49.第四滑座,50.第一固定部件,51.第二固定部件,52.第三固定部件,53.第四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公开的预应力锚具包括锚座1、锚头2、锚头定位板3、弹簧压板4、压缩弹簧5、弹簧压帽6、方箱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第一螺母座12、第二螺母座13、第三支架14、第四支架15、第三转轴16、第四转轴17、第三螺母座18、第四螺母座19,锚座1与方箱7固定连接,方箱7内连接有多个钢管20,锚头2与锚头定位板3连接,弹簧压板4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弹簧压帽6与弹簧压板4连接,压缩弹簧5置于锚头定位板3中;压缩弹簧5的一端与锚头2接触,另一端与弹簧压帽6接触。结合图23可知,方箱7包括第一侧板701、第二侧板702、第一钢管连接板703、第二钢管连接板704、支撑板一705、支撑板二706,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并排相对设置,第一钢管连接板703连接于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之间,第二钢管连接板704连接于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之间,第二钢管连接板704和第一钢管连接板703相对设置,支撑板一705连接于第一钢管连接板703、第二钢管连接板704、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之间,支撑板二706连接于第一钢管连接板703、第二钢管连接板704、第一侧板701和第二侧板702之间,方箱7整体呈长方体结构。钢管20连接于第一钢管连接板703、第二钢管连接板704之间。

第一支架10与支撑板一705连接(图中显示有两个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与支撑板一705连接,第一转轴8与第一支架1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9与第二支架11转动连接,第一螺母座12与锚头定位板3连接,第二螺母座13与锚头定位板3连接,第一转轴8支撑在第一支架10上,第一转轴8设有外螺纹,第一转轴8的外螺纹与第一螺母座12的内螺纹连接匹配,第二转轴9支撑在第二支架11上,第二转轴9设有外螺纹,第二转轴9的外螺纹与第二螺母座13的内螺纹连接匹配;第三支架14与支撑板二706连接,第四支架15与支撑板二706连接,第三转轴16与第三支架14转动连接,第四转轴17与第四支架15转动连接,第三螺母座18与锚头定位板3连接,第四螺母座19与锚头定位板3连接,第三转轴16上设置的外螺纹与第三螺母座18的内螺纹连接匹配,第四转轴17上设置的外螺纹与第四螺母座19连接匹配。第三螺母座18、第四螺母座19设置在锚头定位板3的一侧,第一螺母座12、第二螺母座13设置在锚头定位板3的另一侧。手动用扳手转动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或者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旋转,从而使锚头定位板3做往复运动,靠近或远离锚座1。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第一螺母座12、第二螺母座13、第三支架14、第四支架15、第三转轴16、第四转轴17、第三螺母座18、第四螺母座19以及方箱7的支撑板一705和支撑板二706构成往复运动驱动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其他往复运动驱动机构来驱动锚头定位板3做往复运动,比如图42-45所示的结构,第一驱动油缸38安装在支撑板一705上,第二驱动油缸39安装在支撑板一705上,第三驱动油缸40安装在支撑板二706上,第四驱动油缸41安装在支撑板二706上,两个第一滑座46与支撑板一705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42穿过两个第一滑座46,第一滑动杆42的端部通过第一固定部件50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座47与支撑板一705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杆43穿过两个第二滑座47,第二滑动杆43的端部通过第二固定部件51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油缸38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油缸39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滑座48与支撑板二706固定连接,第三滑动杆44穿过两个第三滑座48,第三滑动杆44的端部通过第三固定部件52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滑座49与支撑板二706固定连接,第四滑动杆45穿过两个第四滑座49,第四滑动杆45的端部通过第四固定部件53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第三驱动油缸40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第四驱动油缸41的活塞杆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42的端部位于锚头定位板3的一侧,第三滑动杆44的端部位于锚头定位板3的另一侧;第二滑动杆43位于锚头定位板3的一侧,第四滑动杆45的端部位于锚头定位板3的另一侧。第一驱动油缸38、第二驱动油缸39、第三驱动油缸40和第四驱动油缸41同时动作带动锚头定位板3做往复运动,靠近或远离锚座1。

如图9-18所示,锚头2包括圆柱部201、圆锥部202、台阶部203,圆柱部201与圆锥部202连接,台阶部203与圆柱部201连接,圆锥部202设有螺纹孔204,圆柱部201设有中心孔205,螺纹孔204和中心孔205组成整个锚头2的中心通孔。中心孔205和螺纹孔204用于穿过钢绞线,螺纹孔204能够夹持锁紧钢绞线。整个锚头2被平均分割成两半,由结构相同的两部分组成。

如图19-22所示,弹簧压帽6由螺纹部601和顶压部602组成,顶压部602与螺纹部601连接,弹簧压帽6设有中心通孔603。螺纹部601设有凹槽6011。凹槽6011的作用是方便用螺丝刀或与螺丝刀功能相同的工装将弹簧压帽6安装在弹簧压板4上。螺纹部601用于和弹簧压板4上的螺纹孔连接匹配,顶压部602用于顶压压缩弹簧5。

如图24-26所示,锚座1设有若干个圆锥形锚孔101和圆孔102,圆孔102与圆锥形锚孔101连通。圆锥形锚孔101用于容纳锚头2的圆锥部202。可以不设置圆孔102,只保留使用圆锥形锚孔101。锚座1与方箱7的第二钢管连接板704固定连接。

如图27-29所示,锚头定位板3设有若干个弹簧容纳孔301和锚头通孔302,弹簧容纳孔301和锚头通孔302连通,弹簧容纳孔301和锚头通孔302之间设有台阶303。锚头通孔302用于穿过锚头2,弹簧容纳孔301用于放置压缩弹簧5。

结合图5可知,弹簧压板4与锚头定位板3固定连接,锚头2穿过锚头定位板3的锚头通孔302,锚头2的圆锥部202伸出锚头定位板3;锚头定位板3的台阶303用于阻挡锚头2的台阶部203,使锚头2不会从锚头定位板3脱离出来,台阶部203与台阶303接触,锚头2的台阶部203位于弹簧容纳孔301中;压缩弹簧5设于弹簧容纳孔301中,弹簧压帽6上的螺纹部601与弹簧压板4上的螺纹孔401连接,弹簧压帽6的顶压部602顶压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一端与弹簧压帽6的顶压部602接触,另一端与锚头2的台阶部203接触,压缩弹簧5被压缩。圆锥形锚孔101与钢管20连通,弹簧压帽6的中心通孔603与锚头定位板3的弹簧容纳孔301连通,锚头2的螺纹孔204与弹簧容纳孔301连通。锚头2没有嵌入圆锥形锚孔101中,锚头2的两部分是张开状态,不会夹紧钢绞线,因此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穿线操作,第一种穿线方式是将钢绞线21依次从钢管20、圆锥形锚孔101、锚头2、压缩弹簧5、弹簧压帽6穿过,即从方箱7穿入,从弹簧压板4穿出;第二种方式是将钢绞线21依次从弹簧压帽6、压缩弹簧5、锚头2、圆锥形锚孔101、钢管20穿过,即从弹簧压板4穿入,从方箱7穿出。

如图8所示,在预应力锚具中穿过钢绞线后,使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转动,从而使锚头定位板3向锚座1方向移动,使锚头2嵌入锚座1的圆锥形锚孔101中,此时,锚头2处于闭合状态,锚头2的两部分锁紧钢绞线20。在这种状态下,当钢绞线20静止不动,方箱7、锚座1和锚头定位板3向下移动,钢绞线20会被锚头2更进一步锁紧。当需要将锚头2从锚座1的圆锥形锚孔101中拔出时,使锚头定位板3向下移动(向远离锚座1方向),锚头定位板3的台阶303作用在锚头2的台阶部203上,从而使锚头2脱离圆锥形锚孔101,恢复到图5所示状态。

上述预应力锚具在使用时,首先在预应力锚具中穿过钢绞线,其次将钢绞线的一端固定,然后使预应力锚具中的锚头处于闭合状态,最后通过拖拽机构拉动预应力锚具,预应力锚具的锚头锁紧钢绞线的另一端,从而将整个钢绞线张紧。举例,如图30-35所示,预应力张拉装置包括底座23、第一液压缸24、第二液压缸25、第一销轴26、第二销轴27、第一滑杆28、第二滑杆29、第一滑动座30、第二滑动座31以及前文所述的预应力锚具,底座23设有第一销轴孔2301和第二销轴孔2302,第一销轴26用于穿过第一液压缸24缸体底部后与第一销轴孔2301连接,第二销轴27用于穿过第二液压缸25缸体底部后与第二销轴孔2302连接,第一液压缸24和第二液压缸25并排设置,第一液压缸2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底座23上,第二液压缸25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底座23上(两个液压缸处于初始状态),第一液压缸24的缸体底部与第一销轴孔2301存在一定距离,第二液压缸25的缸体底部与第二销轴孔2302存在一定距离;第一滑杆28和第二滑杆29并排设置,第一滑杆28固定安装在底座23上,第二滑杆29固定安装在底座23上。两个第一滑动座30与预应力锚具上方箱7的支撑板二706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座30也可以与方箱7的第一侧板701或第二侧板702连接),两个第二滑动座31与预应力锚具上方箱7的支撑板二706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31也可以与方箱7的第一侧板701或第二侧板702连接)。第一滑杆28穿过两个第一滑动座30进行滑动连接匹配,第二滑杆29穿过两个第二滑动座31进行滑动连接匹配。第一侧板701与第一液压缸24的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板702与第二液压缸25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图30所示初始状态下,向第一液压缸24和第二液压缸25注入油液使液压缸动作,按照图31中箭头方向,第一液压缸24的缸体底部向第一销轴孔2301方向移动,第二液压缸25向第二销轴孔2302方向移动,第一液压缸24和第二液压缸25的缸体带动预应力锚具平移,预应力锚具平移一定距离后,使第一销轴26穿过第一液压缸24缸体底部后插入到第一销轴孔2301中,使第二销轴27穿过第二液压缸25缸体底部后插入到第二销轴孔2302中(防止液压缸泄压),如图34和35所示,这样第一液压缸24和第二液压缸25就被固定住,从而使预应力锚具静止不动。使第一液压缸24和第二液压缸25工作时,操作简便,拖拽力大,特别适用于较长钢绞线的布置,能够稳定的拖拽预应力锚具,安全性高,稳定性高。预应力锚具平移的过程中,对钢绞线进行拖拽。下面进一步介绍预应力张拉装置的工作过程:

第一步,如图36所示,在靠近槽钢模具32右端的位置设置固定座33,在靠近槽钢模具32左端的位置设置一套预应力张拉装置35和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位于预应力张拉装置35的右侧,钢绞线放线装置37位于预应力张拉装置35的左侧位置。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中的锚头处于张开状态,预应力张拉装置35中的锚头处于张开状态,从钢绞线放线装置37引出的钢绞线34按照箭头方向向右依次穿过预应力张拉装置35和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具体地,钢绞线34从预应力张拉装置35的弹簧压板穿入,从方箱穿出;钢绞线34从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的方箱穿入,从弹簧压板穿出。

第二步,使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中的锚头处于闭合状态,锚头嵌入锚座的圆锥形锚孔中,锚头的两部分闭合在一起锁紧钢绞线34。

第三步,如图37所示,在钢绞线放线装置37放线工作配合下,将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向右移动,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向右拖拉钢绞线34,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移动到固定座33上被固定住,钢绞线34位于槽钢模具32中的凹槽内。可以通过榫卯结构将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固定在固定座33上,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插入到固定座33的榫槽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技术将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固定,使其静止不动。

第四步,使预应力张拉装置35中预应力锚具的锚头处于闭合状态,锚头嵌入锚座的圆锥形锚孔中,锚头的两部分闭合在一起锁紧钢绞线34的左端。

第五步,使预应力张拉装置35中的两个液压缸工作,液压缸的缸体底部从图37所示状态向左移动至销轴孔处,用销轴固定住液压缸的缸体(如图38所示),从而使预应力张拉装置35中预应力锚具的锚头更进一步锁紧钢绞线,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中的锚头也进一步锁紧钢绞线,最终使钢绞线34张紧,钢绞线34不会松弛。

第六步,向槽钢模具32的凹槽中浇注混凝土,钢绞线34被包裹在混凝土中,进一步形成水泥柱子毛坯。

第七步,将图38所示槽钢模具32左侧的钢绞线切断,将槽钢模具32右侧的钢绞线切断。

第八步,使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上的锚头从锚座的圆锥形锚孔中拔出,锚头恢复到张开状态;使预应力张拉装置35中预应力锚具的锚头从锚座的圆锥形锚孔中拔出,锚头恢复到张开状态。

第九步,抽出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中剩余的钢绞线,,使预应力张拉装置35中的液压缸恢复到初始状态,准备下次重复使用预应力张拉装置35和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下次重复使用时,按照前述第一步操作将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放到槽钢模具32左侧靠近预应力张拉装置35的位置,将从预应力张拉装置35穿出的钢绞线穿过第二套预应力锚具36,然后进行前述第二步之后的工序)。可以理解,预应力锚具中的锚头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方箱可以拉很多根钢绞线,方箱中的钢管能够起到引导钢绞线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预应力锚具的结构,不使用方箱也是可行的,当不使用方箱时,锚座1直接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压缸24和第二液压缸25的缸体上。

图36-38中的槽钢模具32的结构如图39和40所示,槽钢模具32的一个凹槽中布置了四根钢绞线34,凹槽中也可以布置一根、两根、三根、五根、六根或更多根钢绞线。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30-35所示的预应力张拉装置,可以在底座23上固定连接第一上钢板23-1和第二上钢板23-2(如图41所示),第一上钢板23-1设有第一上销轴孔23-1-1,第二上钢板23-2设有第二上销轴孔23-2-1。当第一销轴26穿过第一液压缸24缸体底部后插入到第一销轴孔2301中,同时让第一销轴26的上端插入第一上销轴孔23-1-1;当第二销轴27穿过第二液压缸25缸体底部后插入到第二销轴孔2302中,同时让第二销轴27的上端插入第二上销轴孔23-2-1,这样能够更牢固地固定第一液压缸24、第二液压缸2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