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杆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7676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电杆抱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紧固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电杆抱箍。



背景技术:

水泥电线杆按照截面可以分为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型截面电线杆,其中在国内比较常用的为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环形混凝土电杆又可以分为锥形杆和等径杆。在架空线路中或者安装电杆配件时需要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抱箍。且在现有技术中,抱箍一般采用与电杆配合的圆弧形设计,因此当抱箍合拢之后,抱箍的内圈与固定杆之间为面接触,因此抱箍与固定杆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大,受力较为分散,因此容易因摩擦力不够大而出现打滑的情况,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的抱箍仅能起到固定的支撑作用,功能比较单一,造成了装置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杆抱箍,通过特制的箍片结构,使得抱箍与电杆之间的接触由点及面,有效增大了抱箍与电杆间的摩擦力,避免了抱箍打滑,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杆抱箍,在具有普通抱箍的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收纳缆线的功能,实现了抱箍的功能多样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杆抱箍,包括:

箍片,其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箍片为由长方形的不锈钢带沿长边中轴线折叠而成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箍片的两端封闭,所述箍片面向电杆的一面为里层,背向所述电杆的一面为外层,沿所述里层的纵向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长方形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弹性的防滑片,所述防滑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孔的下边缘,所述防滑片的第二端向外倾斜,以使所述防滑片相对于所述里层的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防滑片的第二端的在远离所述里层表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凸点;沿所述外层的纵向延伸方向,所述外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连接有多个卡环;

橡胶垫层,其设置于所述里层和外层之间;

连接块,其包括连接片、螺栓和螺母,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箍片的两端,所述连接片的中部设置有紧固孔,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紧固孔内,并与所述螺母旋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电杆抱箍中,所述防滑片的长度为所述通孔长度的2/3。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电杆抱箍中,所述卡环包括滑块、连接杆和套环,所述滑块卡接在所述凹槽的内部,并可沿所述凹槽滑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另一端连接于套环,以使所述套环凸出于所述凹槽外部,所述套环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环状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电杆抱箍中,所述套环的开口处设置有中部镂空的环状弹性挡片,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扣和套接扣,所述弹性挡片的一端以可沿所述连接扣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扣,所述套接扣在背向所述连接扣的一端设置有一凸出于所述套接扣侧壁的凸楞,所述弹性挡片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套接扣上,并位于所述凸楞的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电杆抱箍中,所述凹槽的两端在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簧和顶片,所述顶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底端和顶片的下表面,以使所述顶片将所述凹槽的两端的表面覆盖。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电杆抱箍中,所述螺栓与箍片接触的一端上设置有平垫圈。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箍片设置为双层结构,且在内层上设置防滑片,使得抱箍在紧固过程中,防滑片受力向内挤压,进而与电杆表面紧密接触,同时在防滑片的端部设置多个弧形凸点,使得在箍片外层和内层的双重挤压下,凸点能够进一步增加电杆与箍片间的摩擦力,且内层同样能够与电杆紧密接触,实现了点接触和面接触的双层摩擦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抱箍松散打滑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装置安装的安全系数。

通过在外层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卡环,可将电杆上的电缆电线放置在卡环内,利于线路的梳理和连接,从而便于安装、维修和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电杆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抱箍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抱箍的横向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杆抱箍,包括:箍片1,其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箍片1为由长方形的不锈钢带沿长边中轴线折叠而成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箍片1的两端封闭,所述箍片1面向电杆的一面为里层2,背向所述电杆的一面为外层3,沿所述里层2的纵向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长方形通孔4,所述通孔4上设置有弹性的防滑片5,所述防滑片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孔4的下边缘,所述防滑片5的第二端向外倾斜,以使所述防滑片5相对于所述里层2的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防滑片5的第二端的在远离所述里层2表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凸点6;沿所述外层3的纵向延伸方向,所述外层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活动连接有多个卡环8。橡胶垫层9,其设置于所述里层2和外层3之间。连接块,其包括连接片10、螺栓11和螺母12,所述连接片10固定连接于所述箍片1的两端,所述连接片10的中部设置有紧固孔13,所述螺栓11穿设于所述紧固孔13内,并与所述螺母12旋接。

在上述方案中,双层的箍片在旋紧螺母的同时,内层和外层逐渐贴合,进而最终使得内层、橡胶垫层和外层紧密接触,而内层更完全贴合在电杆表面,通过内层上弹性防滑片的设置,使得所述抱箍摒弃了现有的单层抱箍内表面与电杆面与面间贴合的连接方式,通过弹性防滑片,使得抱箍与电杆间的摩擦力显著提高,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抱箍松散的问题的发生,避免了抱箍打滑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设置双层的抱箍,且其中设置橡胶垫层,利用不锈钢带折叠后的弹性,以及橡胶垫层固有的弹性,使得抱箍不仅对于等径的电杆适用,对于锥形电杆也能保证抱箍与电杆间的连接性能,进而使得所述抱箍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防滑片5的长度为所述通孔4长度的2/3。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限定防滑片的长度为通孔长度的2/3,使得防滑片在受挤压完全进入通孔时,通孔仍有1/3的缝隙,进而使得里层和外层间的橡胶垫层能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由这一缝隙凸出至通孔外部而与电杆表面接触,进而使得橡胶垫层和电杆表面的接触能够进一步增大抱箍与电杆间的摩擦力,进而进一步防止了抱箍松动打滑现象的发生。

如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卡环8包括滑块14、连接杆15和套环16,所述滑块14卡接在所述凹槽7的内部,并可沿所述凹槽7滑动,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14,另一端连接于套环16,以使所述套环16凸出于所述凹槽7外部,所述套环16为一侧具有开口的环状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卡环由滑块、连接杆和套环组成,使得卡环能在凹槽内滑动,进而使得电杆上任意方向的电缆均可以通过调节卡环的位置而套设在套环内,进而使得电杆上的线缆分布清晰明了,利于排线和后期线路调整。通过在套环上设置开口,可以方便的将线缆套设在套环内部或取出,进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套环16的开口处设置有中部镂空的环状弹性挡片17,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扣18和套接扣19,所述弹性挡片17的一端以可沿所述连接扣18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扣18,所述套接扣19在背向所述连接扣18的一端设置有一凸出于所述套接扣19侧壁的凸楞20,所述弹性挡片17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套接扣19上,并位于所述凸楞20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套环的开口处设置环状弹性挡片,使得套环的开口可将弹性挡片封闭,进而防止线缆由套环内脱落。通过在开口两侧设置连接扣和套接扣,使得套环的开合更加方便,进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凹槽7的两端在所述凹槽7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机构21,所述弹性机构21包括弹簧和顶片,所述顶片设置于所述凹槽7内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凹槽7的底端和顶片的下表面,以使所述顶片将所述凹槽7的两端的表面覆盖。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凹槽的两端设置弹性机构,可有效防止滑块由凹槽内向外脱落,从而影响抱箍的正常使用,而弹性机构的设置还能方便滑块数量的调整,可在需要添加或减少滑块时,仅需将顶片向下按压,即可使滑块放入或划出凹槽,使用方便便捷。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螺栓11与箍片1接触的一端上设置有平垫圈22。

在上述方案中,平垫圈的设置能有效减少抱箍与抱箍紧固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松脱,增强其附着力。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