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138发布日期:2019-01-04 22: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民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建筑的顶楼上多为楼板,且在实际使用中使用很少,现代建筑逐渐将顶楼楼板作为蔬菜或者花卉种植地,但是由于楼顶的空间有限,现有技术中直接将蔬菜或者花卉植物种在楼板上,楼顶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楼顶板在种植蔬菜时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包括楼顶板,所述楼顶板四周设置有女儿墙,所述女儿墙内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顶部开口,且所述女儿墙的顶面为朝向所述楼顶板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女儿墙外侧壁上向上倾斜的设置有承插管,所述承插管上承插式连接有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汇流筒和连接在所述汇流筒顶部的收集盘,所述收集盘上开设有若干个收集孔,所述收集孔的上部孔径大于下部孔径,所述收集盘的环形外周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缘;所述汇流筒内部具有汇流空腔,且所述汇流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承插管适配的承插凹台;

所述楼顶板上设置有组装式蔬菜种植架,所述蔬菜种植架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四个中空支撑管,所述矩形框架具有侧板和底板,所述中空支撑管位于框架内的管段的管壁上开设有流水孔;且所述中空支撑管的顶端凸出于所述侧板,所述中空支撑管的底端凹陷于所述底板,以使一个种植单元上的中空支撑管的顶端与另一个种植单元上的中空支撑管底端可相互配合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种植架由多层堆叠的多个种植单元构成,其中同一层种植单元中相邻两个种植单元和第二层中位于所述相邻两个种植单元中间种植单元连接;

所述女儿墙的储水腔通过管道连接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喷淋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该建筑中的女儿墙内部设置有储水腔,当雨水汇集后可以流入该储水腔,从而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保存,尤其是,女儿墙的顶面为朝向所述楼顶板向下倾斜的斜面,这样当储水腔内的水足够多时,雨水会通过该斜面朝向楼顶板溢出,进一步通过楼顶的排水管将雨水排出,防止大晴天行人从楼下经过被淋湿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中的雨水收集器由可拆卸式连接的收集盘和汇流筒构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运行可靠;特别的是,收集盘的环形外周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缘,这样使得当降雨量较大时,收集盘上的收集孔来不及将收集在收集盘上的雨水导流入汇流筒时,雨水不至于从收集盘边缘流失,由于凸缘的存在,当雨水较多时,雨水在凸缘的围挡作用下,可以形成水体,进而缓慢通过收集孔流入汇流筒,从而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同时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汇流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承插管适配的承插凹台,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承插凹台直接插入承插管内就能实现快速连接,简单可靠;该建筑中的种植架由多个堆叠的种植单元构成,且多个种植单元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堆叠高度,以便使用,种植单元结构简单;特别的是,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四个中空支撑管,所述矩形框架具有侧板和底板,所述中空支撑管位于框架内的管段的管壁上开设有流水孔,由于流水孔的存在,多个种植单元堆叠后,高处的种植单元内的积水会通过空心支撑管上的流水孔流入下一层种植单元内,从而实现由上部种植单元向下部种植单元自动灌溉的,并且流水孔可以有效防止下雨后,种植单元被雨水浸泡导致蔬菜被淹死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采用了可拆卸式的多层种植单元堆叠构成种植架,使得在单位面积类种植的蔬菜更多,提高了楼顶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蔬菜种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种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种植单元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中空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包括楼顶板20,所述楼顶板20四周设置有女儿墙30,所述女儿墙20内部设置有储水腔21,所述储水腔21顶部开口,且所述女儿墙20的顶面为朝向所述楼顶板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女儿墙20外侧壁上向上倾斜的设置有承插管22,所述承插管22上承插式连接有雨水收集器10,所述雨水收集器10包括汇流筒11和连接在所述汇流筒11顶部的收集盘12,所述收集盘12上开设有若干个收集孔13,所述收集孔13的上部孔径大于下部孔径,所述收集盘12的环形外周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缘14;所述汇流筒11内部具有汇流空腔,且所述汇流筒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承插管适配的承插凹台15;

所述楼顶板上设置有组装式蔬菜种植架,蔬菜种植架包括多个种植单元40,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矩形框架41,所述矩形框架41包括四个中空支撑管42,所述矩形框架41具有侧板43和底板44,所述中空支撑管42位于框架内的管段的管壁上开设有流水孔48;且所述中空支撑管42的顶端凸出于所述侧板43,所述中空支撑管42的底端凹陷于所述底板44,以使一个种植单元上的中空支撑管的顶端与另一个种植单元上的中空支撑管底端可相互配合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种植架由多层堆叠的多个种植单元40构成,其中同一层种植单元40中相邻两个种植单元和第二层中位于所述相邻两个种植单元中间种植单元连接;

所述女儿墙20的储水腔21通过管道连接加压泵50,所述加压泵50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喷淋头60。

上述方案中的女儿墙20内部设置有储水腔21,当雨水汇集后可以流入该储水腔21,从而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保存,尤其是,女儿墙20的顶面为朝向所述楼顶板向下倾斜的斜面,这样当储水腔内的水足够多时,雨水会通过该斜面朝向楼顶板溢出,进一步通过楼顶的排水管将雨水排出,防止大晴天行人从楼下经过被淋湿的情况发生;本方案中雨水收集器10可拆卸式连接的收集盘12和汇流筒11构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运行可靠;特别的是,收集盘12的环形外周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缘14,这样使得当降雨量较大时,收集盘12上的收集孔13来不及将收集在收集盘12上的雨水导流入汇流筒11时,雨水不至于从收集盘12边缘流失,由于凸缘14的存在,当雨水较多时,雨水在凸缘14的围挡作用下,可以形成水体,进而缓慢通过收集孔13流入汇流筒11,从而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同时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汇流筒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插连接凹台15,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承插凹台15直接插入承插管22内就能实现快速连接,简单可靠;上述方案中的蔬菜种植架由多个堆叠的种植单元40构成,且多个种植单元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堆叠高度,以便使用,种植单元结构简单;特别的是,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矩形框架41,所述矩形框架41包括四个中空支撑管42,所述矩形框架41具有侧板43和底板44,所述中空支撑管42位于框架内的管段的管壁上开设有流水孔,由于流水孔的存在,多个种植单元堆叠后,高处的种植单元内的积水会通过空心支撑管上的流水孔流入下一层种植单元内,从而实现由上部种植单元向下部种植单元自动灌溉的,并且流水孔可以有效防止下雨后,种植单元被雨水浸泡导致蔬菜被淹死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采用了可拆卸式的多层种植单元堆叠构成种植架,使得在单位面积类种植的蔬菜更多,提高了楼顶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将女儿墙20的储水腔21内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加压泵50并进一步通过喷淋头60为蔬菜种植架上的蔬菜进行浇水灌溉,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种享受田园生活乐趣的途径,也能改善居住环境,甚至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优选的,所述种植单元40内还设置有分隔组件45,所述分隔组件45由多个间隔的横板46和多个间隔的纵板47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分隔组件45与所述侧板43连接,且所述分隔组件45与所述底板44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作用是为了使得种植单元40的底部全面畅通,可以供底部水分流动,防止菜苗的根部被积水浸泡致死。

优选的,所述分隔组件45与所述侧板43可拆卸式连接。由于分隔组件45具有很好的分区分隔作用,在育苗时,分隔组件45内填充了土壤,让需要将成熟的菜苗进行移栽时,可以将分隔组件45整体取出,十分方便。

优选的,所述收集盘12与所述汇流筒11可拆卸式连接。由于收集盘12中可能会长期被雨水腐蚀,受到酸雨的影响,收集盘12的使用寿命会比汇流筒11短,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分别替换,即在收集盘12损坏时,只需要拆卸后单独更手机盘12,这样能节省维修成本。

优选的,所述凸缘14与所述收集盘12一体成型。由于雨水会在收集盘12上汇集,因此当收集盘12与凸缘14一体成型时候,凸缘14与收集盘12之间的密封性能最佳,可以完全避免雨水流失,提高收集效率。

优选的,所述汇流筒11的外径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这样设置时为了美观,由于收集器是在露天使用,特别是用在建筑顶楼的女儿墙,因此美观性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指标,故此可以将汇流筒11设置成外径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汇流筒11成弧形状,汇流筒11的底端与顶端成30-45°夹角。这样设置时,收集器在安装后能够与女儿墙形成倾斜的角度,具有极好的审美性;同时便于雨水汇流,减少撞击噪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