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2781发布日期:2019-05-31 22:5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创新已然成为建筑技术的创新热点,单就叠合板拼接方式就有多种,但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离式的密拼方式,即预制叠合板完全脱开,之间不借助受力钢筋进行连接,如此会导致拼缝处容易出现裂纹,且受力无法连续传递;另一类则是设置现浇拼缝带的方式,即相邻的两块预制叠合板均相向伸出较长的钢筋进行焊接或绑扎,而后在拼缝带区域内进行混凝土浇筑,该种连接方式虽然受力可连续传递,也不会产生裂缝,但由于需要对钢筋进行连接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导致制作工序繁杂,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很难达到满足工业化水平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其结构简单,受力可连续传递,无需焊接绑扎钢筋或现浇拼缝带的施工工序,施工成本低且施工效率高,满足工业化施工水平的要求。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组件,用于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的拼接,包括:

第一预埋盒,所述第一预埋盒用于预制在其中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拼接面处,且所述第一预埋盒设有第一连接部;

第二预埋盒,所述第二预埋盒用于预制在另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的拼接面处,且所述第二预埋盒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及

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均紧固连接。

上述连接组件应用于预制叠合板的拼装施工时,首先,第一预埋盒和第二预埋盒可直接在厂家预先一体成型制作在预制叠合板的拼接面上,之后再运抵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时,将需要拼接的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上的第一预埋盒和第二预埋盒靠拢拼合,并保证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对齐,之后采用紧固组件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进行紧固连接即可完成预制叠合板的拼装作业。相较于传统拼接结构及施工工艺,其结构更为简单,且通过第一预埋盒、紧固组件以及第二预埋盒能够实现不同预制叠合板之间沿垂直拼缝方向传力的连续性,有效提高拼缝处的截面刚度与载荷承载能力,提升使用安全与可靠性能;此外,直接采用紧固组件与两个连接部紧固连接,可避免现浇混凝土拼缝带以及现场支模和钢筋绑扎焊接的施工工序,使得施工作业量大大减少、施工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利于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高,满足工业化施工水平的要求。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长圆孔,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设所述第一长圆孔和所述第二长圆孔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所述螺栓组件,所述第一预埋盒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二预埋盒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长圆孔,所述螺栓组件一一对应的穿设所述第一长圆孔和所述第二长圆孔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盒和所述第二预埋盒上还均设置有传力钢筋,所述传力钢筋分别锚固于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埋盒和所述第二预埋盒的外壁上;

或所述第一预埋盒和所述第二预埋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装配孔,所述传力钢筋的一端设有螺栓连接段,所述螺栓连接段穿设所述装配孔固定;

或所述第一预埋盒和所述第二预埋盒垂直于拼缝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力钢筋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盒和所述第二预埋盒上均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处于同一个预埋盒上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的远离所述预埋盒的一端延伸至不同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的远离所述预埋盒的一端设有钩状结构、弯折结构、波纹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的外壁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并指向不同方向的多个延伸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盒和所述第二预埋盒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其盒腔连通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面向现浇混凝土层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块封盖板,所述封盖板一一对应的装设在所述第一预埋盒及所述第二预埋盒上、并与所述进出口启闭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力钢筋与第一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力钢筋与第一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力钢筋与第一预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预埋盒,110、第一连接部,200、第二预埋盒,210、第二连接部,300、紧固组件,400、传力钢筋,410、螺栓连接段,500、装配孔,600、进出口,700、盒腔,800、预制叠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技术方案主要涉及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板拼缝连接构造相关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楼层建造的一种施工工工法。现有一种相似拼缝连接构造中,混凝土预制板边缘预留条形槽孔,使板内受力钢筋末端外露于条形槽孔中。拼装预制板时,相邻的预制板侧的槽孔对齐连通。槽孔内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受力钢筋搭接施焊,或在满足搭接长度要求前提下,仅对附加钢筋点焊定位。最后在所有预制板上部、条形槽孔内部和预制板拼缝处现浇混凝土层,形成双向受力混凝土叠合板。但该传统结构至少包括如下两点不足:第一在于为了露出受力钢筋,则需要在板侧边预留一排条形槽孔,且数量通常要求较多,制造加工相对会比较麻烦,且对板侧边的刚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预制构件容易受到损坏。第二在于连接时,需单独放置附加钢筋,之后再与受力钢筋焊接固定,操作繁琐,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费时费力。

基于上述现有相似技术存在的不足,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申请展示的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用于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包括:第一预埋盒100,所述第一预埋盒100用于预制在其中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面处,且所述第一预埋盒100设有第一连接部110;第二预埋盒200,所述第二预埋盒200用于预制在另一块所述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面处,且所述第二预埋盒200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相对的第二连接部210;及紧固组件300,所述紧固组件30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所述第二连接部210均紧固连接。

上述连接组件应用于预制叠合板800的拼装施工时,首先,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可直接在厂家预先一体成型制作在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面上,之后再运抵施工现场。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安装预埋盒,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实施,且不会对预制板的刚度造成影响。实际施工时,将需要拼接的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800上的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靠拢拼合,并保证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210对齐,之后采用紧固组件300与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210进行紧固连接即可完成预制叠合板800的拼装作业。相较于传统拼接结构及施工工艺,其结构更为简单,且通过第一预埋盒100、紧固组件300以及第二预埋盒200能够实现不同预制叠合板800之间沿垂直拼缝方向传力的连续性,有效提高拼缝处的截面刚度与载荷承载能力,提升使用安全与可靠性能;此外,直接采用紧固组件300与两个连接部紧固连接,可避免现浇混凝土拼缝带以及现场支模和钢筋绑扎焊接的施工工序,使得施工作业量大大减少、施工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利于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高,满足工业化施工水平的要求。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可以理解的,为方便制造与安装,以及控制成本,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为完全相同的对称结构,材料也同样为铁、钢或铝合金等。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出于实际施工需要,第一预埋盒100与第二预埋盒200的结构形状与材质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盒100与第二预埋盒200均为矩形立方盒体,该矩形立方盒体的三个连续的侧面与预制叠合板800连接固定,剩余的一个侧面与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面平齐。而矩形立方盒体的底面可以是与预制叠合板800的底面平齐的,也可以是略高于预制叠合板800的底面的。而当高于预制叠合板800的底面时,矩形立方盒体的底面下侧具有一层混凝土,混凝土中铺设钢筋,起到承托作用,进而可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进一步提高预埋盒与预制叠合板800的连接强度。

当然了,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的形状还可以是圆柱形、三角柱形、梯柱形等各种现有结构,设计制造时,仅需要保证第一预埋盒100与第二预埋盒200相互拼合的两个面为平面即可。也即确保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800拼合后不存在拼缝或仅存在较小的拼缝。例如,当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为圆柱形时,与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面处于同一面内的侧面为平面,其余的与预制叠合板800锚固接触的侧面为圆柱面。

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紧固组件300与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210实现紧固连接的方案可以是多种的。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为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为第二长圆孔,所述紧固组件300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设所述第一长圆孔和所述第二长圆孔固定。其中,螺栓组件包括螺栓件和螺母件,连接时,将螺栓件由第一长圆孔穿向第二长圆孔(也可以是由第二长圆孔穿向第一长圆孔),之后将螺母件与螺栓件的螺杆部分螺接,锁紧第一预埋盒100与第二预埋盒200即可完成装联固定,操作简单、省力,且连接强度高,满足叠合板对传力刚度的要求。而采用长圆孔的结构设计,是便于安装时调整螺栓的位置,以消除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800的对位偏差。

进一步地,为提高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800的装联强度与刚度,本技术方案的连接组件可以采用多个组合使用的方案。即在需要拼接的两块预制叠合板800上按一定间距分别预埋多个第一预埋盒100和多个第二预埋盒200,具体布置数量和密度可根据结构计算的传力需要设置。拼装时,采取一一对应的原则将多个第一预埋盒100与多个第二预埋盒200装联固定即可。

上述方案采用多个预埋盒的密排方式来提升相邻两个预制叠合板800的拼接强度,其对于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的数量要求较高,但是单个预埋盒的尺寸可以相对做的较小一些。作为可替代实施方式,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螺栓组件,所述第一预埋盒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二预埋盒上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长圆孔,所述螺栓组件一一对应的穿设所述第一长圆孔和所述第二长圆孔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单个预埋盒的尺寸做的大一些,之后在盒体位于拼接面的一侧开设两个以上的长圆孔(至少两个第一长圆孔和至少两个第二长圆孔),之后采用更多的螺栓组件同时连接,也可以大大提升整体构造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长圆孔与螺栓组件的连接方式并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还可以是卡钩,第二连接部210还可以是卡口,通过卡钩与卡口的卡扣方式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110还可以是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部210为第二连接耳,紧固组件为抱箍,通过抱箍与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箍紧连接等任何现有技术。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为矩形立方体结构时,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其盒腔700连通的进出口600,所述进出口600面向现浇混凝土层设置;也即两个盒体为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半封闭盒体。装联好之后,所述螺栓组件位于所述盒腔700内,如图所示,螺栓件的螺栓头位于第二预埋盒200的盒腔700内,螺母件则位于第一预埋盒100的盒腔700内。因而通过开设于盒腔700连通的进出口600,可以方便安装时操作人员的手伸入盒腔700内对螺栓组件进行拧紧固定;紧接着,在现浇混凝土层之后,混凝土浆液会填充整个盒腔700内部,进而可与螺栓组件形成锚固连接,不仅可提升连接强度,同时还能对螺栓组件形成保护,防止其发生锈蚀损坏。

然而,考虑到国家大力宣传绿色环保施工,其中一个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再使用,以降低资源损耗。因而针对上述混凝土填充在盒腔700内,虽然与螺栓组件锚固能提升整体结构强度,但该连接方式是不可拆卸的,即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无法二次拆卸使用。基于该问题,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两块封盖板(未示出),所述封盖板一一对应的装设在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及所述第二预埋盒200上、并与所述进出口600启闭配合。如此,在通过螺栓组件紧固连接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之后,可通过封盖板将进出口600密闭严实,之后再在预制叠合板800上面现浇混凝土层,此时由于封盖板的阻隔作用,混凝土不会落入盒腔700内,进而不会与螺栓组件接触。当需要对建筑物拆解时,仅需破碎现浇混凝土层,之后打开封盖板,拧松螺栓组件,即可将第一预埋盒100与第二预埋盒200拆解分离以便二次使用,从而达到连接组件循环使用、节省材料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封盖板与预埋盒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转动连接,例如采用铰链或合页;或滑动连接的,例如采用滑槽或滑轨,即通过翻转或推拉移动的方式与进出口600配合开启或关闭。

如图2至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上还均设置有传力钢筋400,所述传力钢筋400分别锚固于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800内。因而通过传力钢筋400与预制叠合板800锚固连接,可进一步提升第一预埋盒100和第二预埋盒200与预制叠合板800的装联强度,同时可将预制叠合板800的受力更加可靠的传递至盒体上,进而实现受力在不同预制叠合板800之间的有效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传力钢筋400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规格、形状的钢筋件,例如胡子钢筋、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或带丝扣的钢筋等。并且传力钢筋400的长度应当满足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相关要求,例如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传力钢筋400的长度应当不短于5cm。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400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的外壁上;此时采用焊接工艺将传力钢筋400与盒体的侧壁一体连接,再与预制叠合板800一体浇注成型,因而连接强度高。

亦或,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的侧壁上开设有装配孔500,所述传力钢筋400的一端设有螺栓连接段410,所述螺栓连接段410穿设所述装配孔500固定;此时不仅可确保较高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够对传力钢筋400的伸出长度可调,进而根据不同施工条件灵活调整锚固长度,满足工艺需要。

亦或,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垂直于拼缝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力钢筋40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此时,需将传力钢筋400的两端均向下弯折并与预制叠合板800的钢筋网片绑扎固定,如此可以更好的保证受力的连续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上均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400,处于同一个预埋盒上的至少两根所述传力钢筋400的远离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的一端延伸至不同方向。如此,往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传力钢筋400可以更好的获取不同方向传递来的受力,由此进一步提升传力钢筋400的传力有效性。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进一步地,所述传力钢筋400远离所述第一预埋盒100和所述第二预埋盒200的一端设有钩状结构、弯折结构、波纹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采用钩状结构可有效缩短锚固长度,提高装配有效性;采用弯折结构,向下弯折的钢筋能够与预制叠合板800的钢筋网片绑扎固定,可使拼缝处传过来的力可靠传递到预制叠合板800的钢筋上,进而保证传力更加有效。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钢筋400的外壁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并指向不同方向的多个延伸体(未示出)。该延伸体与传力钢筋400采用相同的材质制造,可以是板体、块体、棒体等结构,具体与传力钢筋400一体成型而构成类似于树枝的结构样式。通过该结构能够增加与预制叠合板800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升预埋盒与预制叠合板800的锚固强度与力的传递有效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