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剪力墙及其预埋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3250发布日期:2019-05-11 00:4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叠合剪力墙及其预埋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及其预埋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各种新型结构体系百花齐放,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的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的质量管控困难,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和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的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人工需求量大等。在这种背景下,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

由于叠合剪力墙特殊的构造及翻转生产工艺,预埋件在第二面墙体中预埋困难,现阶段墙体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通过预埋件挤压第二面墙体,将预埋件埋入第二面墙体,在预埋过程中第二面墙体混凝土中的粗骨料顶住预埋件,影响预埋件的压入;2、在第二面墙体预埋位置预设侧模,提前挡开第二面墙体中的混凝土,实现预埋,但侧模占用面积大,精度要求高,预埋密集时操作困难,且预埋周边会形成墙面缝隙,增加了现场施工的成本。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叠合剪力墙生产过程中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叠合剪力墙生产过程中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叠合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墙体具有第二配合面;

所述第一配合面设有预埋件,所述第二墙体嵌设有可压缩件,所述可压缩件贯穿所述第二配合面,并与所述预埋件所在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可压缩件包括海绵,所述海绵嵌设于所述第二墙体。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的与所述第二墙体相对的表面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包括防水胶条层或防水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件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墙体。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分别与所述预埋件和所述第一墙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调节所述预埋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包括保温板,保温板设于所述预埋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预埋生产方法,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叠合剪力墙生产过程中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叠合剪力墙预埋生产方法包括:

在钢筋笼的一侧浇注第一墙体,在第一墙体上固定安装预埋件;

在第二墙体的模台上固定可压缩件,使可压缩件的位置与预埋件的位置相对;

在第二墙体的模台上浇注混凝土,所述可压缩件将混凝土挡开,形成第二墙体;

翻转所述第一墙体,将所述钢筋笼压入所述第二墙体混凝土中,使所述预埋件挤压所述可压缩件,将所述预埋件预埋于所述第二墙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墙体的模台上浇注混凝土前,在所述可压缩件的侧面封设防水层。

本发明提供的叠合剪力墙及其生产方法,叠合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具有与第二墙体配合的第一配合面,第二墙体具有与第一墙体配合的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设有预埋件,第二墙体嵌设有可压缩件,可压缩件贯穿第二配合面,并与预埋件所在位置相对应。将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组合在一起时,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对,预埋件挤压可压缩件,预埋件占用可压缩件原占用的第二墙体内的空间,避免第二墙体混凝土中的粗骨料顶住预埋件,从而实现预埋件在第二墙体内的预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叠合剪力墙中的第二墙体通过可压缩件为预埋件留出预埋空间,无需使用侧模,生产过程中操作简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第一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第二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墙体;110-第一配合面;120-固定件;130-垫片;200-第二墙体;210-第二配合面;300-预埋件;400-可压缩件;500-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叠合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第一墙体100具有第一配合面110,第二墙体200具有第二配合面210;

第一配合面110设有预埋件300,第二墙体200嵌设有可压缩件400,可压缩件400贯穿第二配合面210,并与预埋件300所在位置相对应。

如图1所示,叠合剪力墙包括钢筋笼500,第一墙体100浇注形成于钢筋笼500的一侧。第一墙体100的图3所示的上表面为第一配合面110,预埋件300固定安装于第一墙体100,并位于钢筋笼500围成的区域内。第二墙体200的图4所示的上表面为第二配合面210,可压缩件400设于第二配合面210,并向下嵌设于第二墙体200内,具体的,可压缩件400横截面的尺寸与预埋件300横截面的尺寸相等,或略大于预埋件300的横截面的尺寸,可压缩件400沿第二墙体20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墙体200。将第一墙体100与第二墙体200组合在一起时,预埋件300挤压可压缩件400,预埋件300占用可压缩件400原占用的第二墙体200内的空间,从而实现预埋件300在第二墙体200内的预埋。可压缩件400的横截面的尺寸与预埋件300的横截面的尺寸相适配,从而在第二墙体200内形成的放置空间的横截面积与预埋件300的横截面积相适配,将预埋件300置于第二墙体200后,减小预埋件300与放置空间的侧壁之间的间隙。

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压缩件400包括太空棉和容纳带。具体的,容纳袋的外形呈长方体状,并由防水材料制成,例如,塑料薄膜或橡胶膜等,太空棉填充于容纳袋中。浇注第二墙体200时,在第二墙体200的模台上固容纳袋,并使容纳袋的位置与第一墙体100上的预埋件300的位置相对应,容纳袋可将混凝土挡开,组合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时,预埋件300可压缩太空棉,占用可压缩件400原占用的第二墙体200内的空间,实现预埋件300在第二墙体200内的预埋。

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压缩件400包括海绵,海绵嵌设于第二墙体200。

具体的,海绵呈长方体状,海绵的横截面的尺寸与预埋件300的横截面的尺寸相适配。浇注第二墙体200时,在第二墙体200的模台上固容纳袋,并使容纳袋的位置与第一墙体100上的预埋件300的位置相对应,容纳袋可将混凝土挡开,组合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时,预埋件300可压缩太空棉,占用可压缩件400原占用的第二墙体200内的空间,实现预埋件300在第二墙体200内的预埋。可压缩件400包括海绵,方便根据预埋件300横截面的尺寸设置海绵横截面的尺寸。

进一步的,海绵的与第二墙体200相对的表面设有防水层。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二墙体200时,防水层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渗入海绵内,在海绵内凝固后影响对海绵的压缩。

进一步的,防水层包括防水胶条层或防水涂料层。

防水层包括防水胶条层时,防水胶条沿海绵的横截面的周向缠绕于海绵的侧面,在海绵的四个侧面形成防水胶条层。防水层包括防水涂料层时,防水涂料喷涂于海绵的四个侧面,在海绵的侧面形成防水涂料层。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二墙体200时,防水胶条层或防水涂料层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渗入海绵内,在海绵内凝固后影响对海绵的压缩。

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埋件300嵌设于第一墙体100内,并凸出于第一配合面110,第一配合面110与第二配合面210相对时,预埋件300位于可压缩件400原占用的空间内。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埋件300通过固定件12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

预埋件300和固定件120均与第一配合面110相对设置,固定件120分别与预埋件300和第一墙体100连接,从而将预埋件30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上。通过固定件120将预埋件30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方便预埋件300的安装。

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20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杆固定安装于第一墙体100,且长度方向与第一配合面110垂直。预埋件300上设有用于螺杆穿过的通孔。浇注第一墙体100时,根据预埋件300的安装位置,将螺杆预设于第一墙体100内。安装预埋件300时,螺杆穿过预埋件300上的通孔,螺母与螺杆的远离第一墙体100的端部螺纹配合,从而将预埋件30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20包括膨胀螺栓,膨胀螺栓分别与预埋件300和第一墙体100连接。

膨胀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一墙体100,且长度方向与第一配合面110垂直。预埋件300上设有用于膨胀螺栓穿过的通孔。安装预埋件300时,根据预埋件300需安装的位置将膨胀螺栓安装于第一墙体100上,膨胀螺栓穿过预埋件300上的通孔,螺母与膨胀螺栓的远离第一墙体100的端部螺纹配合,从而将预埋件30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通过膨胀螺栓将预埋件30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可先浇注形成第一墙体100后,根据预埋件300需安装的位置安装膨胀螺栓,使预埋件300的安装位置灵活。

进一步的,预埋件300与第一配合面110之间设有垫片130,垫片130用于调节预埋件300与第一配合面110之间的距离。

如图3所示,垫片130位于第一配合面110与预埋件300之间,垫片130上设有用于膨胀螺栓穿过的通孔,膨胀螺栓的上端部穿过垫片130上的通孔和预埋件300上的通孔与螺母配合。在预埋件300与第一配面之间设置垫片130,通过选用合适厚度的垫片130调节预埋件300的上端面与第一配合面110之间的距离,即,调节组合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后,预埋件300的上端面与第二墙体200的背离第二配合面21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使预埋件300的上端面与第二墙体200的背离第二配合面210的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垫片130包括保温板,保温板设于预埋件300与第一配合面110之间,并与固定件120连接。

具体的,保温板位于第一配合面110与预埋件300之间,保温板上设有用于膨胀螺栓穿过的通孔,膨胀螺栓的上端部穿过保温板上的通孔和预埋件300上的通孔与螺母配合,将保温板和预埋件30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通过不同厚度的保温板调节预埋件300的上端面与第一配合面110之间的距离。垫片130包括保温板,实现调节预埋件300与第一配合面110之间距离的同时,提高第一墙体100的保温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预埋生产方法,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叠合剪力墙生产过程中操作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预埋生产方法包括:

在钢筋笼500的一侧浇注第一墙体100,在第一墙体100上固定安装预埋件300;

在第二墙体200的模台上固定可压缩件400,使可压缩件400的位置与预埋件300的位置相对;

在第二墙体200的模台上浇注混凝土,可压缩件400将混凝土挡开,形成第二墙体200;

翻转第一墙体100,将钢筋笼500压入第二墙体200混凝土中,使预埋件300挤压可压缩件400,将预埋件300预埋于第二墙体200。

进一步的,在第二墙体200的模台上浇注混凝土前,在可压缩件400的侧面封设防水层。

具体的,先制作墙体的钢筋笼500,在钢筋笼500的一侧浇注混凝土形成第一墙体100,养护第一墙体100的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通过固定件120将预埋件300和垫片130安装于第一墙体100,固定连接件包括膨胀螺栓或螺杆等。垫片130可为保温板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板材,通过垫垫片130的方式调节标高,确保预埋件300的顶面翻转后与第二墙体200的模台面平齐。选用海绵时,在海绵侧面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包括防水胶条层或防水涂料层,在第二墙体200的模台中浇筑混凝土,可压缩件400可将混凝土挡开。翻转墙体时,第一墙体100混凝土上固定的预埋件300将可压缩件400挤扁至使预埋件300尽量靠近第二墙体200模台面,实现预埋件300在第二墙体200混凝土内的预埋。再养护第二墙体200的混凝土到达设定强度后,脱模起吊,带预埋件300的叠合剪力墙制作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及其生产方法,叠合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100和第二墙体200,第一墙体100具有第一配合面110,第二墙体200具有第二配合面210;第一配合面110设有预埋件300,第二墙体200嵌设有可压缩件400,可压缩件400贯穿第二配合面210,并与预埋件300所在位置相对应。将第一墙体100与第二墙体200组合在一起时,第一配合面110与第二配合面210相对,预埋件300挤压可压缩件400,预埋件300占用可压缩件400原占用的第二墙体200内的空间,避免第二墙体200混凝土中的粗骨料顶住预埋件300,从而实现预埋件300在第二墙体200内的预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中的第二墙体200通过可压缩件400为预埋件300留出预埋空间,无需使用侧模,生产过程中操作简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预留相同尺寸的预埋空间时,可压缩件400占用的空间较小,可根据预埋件300的尺寸设置可压缩件400的尺寸,实现任意尺寸、任意位置的预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