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27523发布日期:2019-08-24 10:24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仿古建筑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古镇在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遭受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冲击。古镇的原始风貌遭到破坏,充斥着现代化与商业化元素,导致古镇失去本色,走向现代化与商业化的道路,古镇的价值体现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乡村建设不同于城市,其有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村庄进行改造时,都是拆除原有的民居平房,建造起缺少当地特色的混凝土新房,虽然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却破坏了乡村的传统风貌,遗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乡村民居的“千村一面”问题正在漫延,缺少真实乡村的风貌,各种现象问题凸显,如建筑形式过于单一,未能体现村庄特色,甚者还有乱搭乱建、建筑风貌混杂等问题。现有乡村民居的基本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为两层建筑,第二层房屋相对第一层房屋伸出设置有阳台,但是如果在乡村建设中直接进行建造仿古建筑,无疑将耗费巨大的资金,所以要在现有混凝土乡村民居的基础上,试图进行新型的建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以解决传统民居的仿古改造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该待仿古民居包括双层民居本体,双层民居本体包括顶板与底板,顶板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有女儿墙,底板的外端设有阳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底板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基础墙体,并在顶板与基础墙体之间设置有仿古花格木窗;

在基础墙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装饰木板一;

在基础墙体的两端设置木柱;

在顶板、底板的外端皆斜向下延伸设置仿古屋檐,并在仿古屋檐上铺设小青瓦;

在底板的外端向下垂直设置吊瓜。

进一步地,所述在基础墙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装饰木板一,包括:

用钻头在所述装饰木板一上钻出孔洞;

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基础墙体后;

用碎木屑加木油填补所述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民居的门采用花格木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

在所述仿古屋檐上铺设小青瓦。

进一步地,还包括:

在所述基础墙体墙面上采用杉木板或小青砖贴饰或白色乳胶漆涂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只装饰坡屋檐和部分仿古件,同时对原有墙体进行适当的仿古风格处理,不改变建筑原有功能。本方案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技艺进行诠释,延续传统民居形态,维持镇域整体风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民居的基本结构如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

在实际民居改造过程中,有些场景下需要保留建筑原有的功能,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改造过程包括:

在底板22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基础墙体24,并在顶板21与基础墙体24之间设置有仿古花格木窗3;

在基础墙体24的外侧面设置有装饰木板一4;

在基础墙体24的两端设置木柱5;具体为预先用钻头在木柱5上钻出孔洞,用膨胀螺栓与基础墙体24连接,碎木屑加木油填补孔洞;

在顶板21、底板22的外端皆斜向下延伸设置仿古屋檐6,并在仿古屋檐6上铺设小青瓦;

在底板22的外端向下垂直设置吊瓜7。

其中,基础墙体24为原阳台结构,外贴杉木板使之整体风貌统一。木窗通过膨胀螺丝与顶板和基础墙体连接,用胶条密封。

进一步地,基础墙体24的外侧面设置有装饰木板一4,具体施工步骤包括:

用钻头在所述装饰木板一4上钻出孔洞;

用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基础墙体24后;

用碎木屑加木油填补所述孔洞。

本方案中的外立面墙面采用杉木板和小青砖贴饰或者用白色乳胶漆涂刷。通过更换木质栏杆,将木柱切分为1/4柱或1/2柱,用膨胀螺丝与外墙固定,不承受荷载,也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起到了良好的装饰效果,简单易行,造价低且适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留民居建筑结构的仿古改造方法,属于仿古建筑建设领域,包括在底板的外端向上垂直设置基础墙体,并在顶板与基础墙体之间设置有仿古花格木窗;在基础墙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装饰木板一;在基础墙体的两端设置木柱;在顶板、底板的外端皆斜向下延伸设置仿古屋檐,并在仿古屋檐上铺设小青瓦;在底板的外端向下垂直设置吊瓜。只装饰坡屋檐和部分仿古件,同时对原有墙体进行适当的仿古风格处理,不改变建筑原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宋满荣;朱晓勇;何嘉轩;王根杰;罗中超;刘永丽;盛旭东;郭磊磊;陈祖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工业大学;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19.0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