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7242发布日期:2019-08-17 02:4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陶瓷基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方法。



背景技术:

图随着各种电子器件集成时代的到来,电子整机对电路小型化、高密度、多功能性、高可靠性、高速度及大功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共烧多层陶瓷基板能够满足电子整机对电路的诸多要求,所以在近几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共烧多层陶瓷基板可分为高温共烧多层陶瓷(htcc)基板和低温共烧多层陶瓷(ltcc)基板两种,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而且致密的生瓷带,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微孔注浆、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被动组件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内外电极可分别使用银、铜、金等金属,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制成三维空间互不干扰的高密度电路,也可制成内置无源元件的三维电路基板,在其表面可以贴装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集成的功能模块,可进一步将电路小型化与高密度化,特别适合用于高频通讯用组件,在ltcc/htcc的制作过程中,往往是采用先将陶瓷基板制成带状,然后再制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块状,在块状的陶瓷基板上制作定位孔和导电浆料孔,表面附上导电材料制成导电线路,然后将多层陶瓷基板按照使用规格划分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属于一个ltcc/htcc,为了加工方便和提高加工效率。

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陶瓷基板上压出一定深度的压痕,经过双面压痕,就容易将加工好的ltcc/htcc每个单元分离,现有的压痕装置取放陶瓷基板时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基板取放方便、压痕效率高且效果好的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包括:

机架,其内侧设有一与外界相连通的压痕腔,用于放置陶瓷基板;

第一支撑板;

第一转轴,其一端横向可转动穿过第一支撑板;

拨杆,其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板外侧,通过上下拨动拨杆带动第一转轴转动;

下折板,其下段紧固套设于第一转轴穿过第一支撑板的一段上;

上折板,其下段内侧通过第二转轴与下折板上段可转动连接,其内侧壁上还固设有一用于对下折板限位以防止下折板带动上折板向外侧转动的遮板;

导向筒,其固设于机架上表面,其筒腔与压痕腔相连通;

压杆,其下端可活动的穿过导向筒并插入机架内侧的压痕腔内,在其底部固设有一用于对陶瓷基板进行压痕的压痕块;

第二支撑板,其通过连接板固定在压杆的侧壁上,且上折板的上段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内侧上,初始位置时,下折板、上折板处于同一竖直线,用于支撑第二支撑板。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挡圈,其固设于压杆的杆身上,挡圈位于导向筒的筒腔内;

顶紧弹簧,其一端与挡圈上表面相固连,另一端与导向筒的筒腔顶部内壁相固连,且套设于压杆的外周,初始位置时,顶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预留一向下的弹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的压痕方法,压痕步骤如下:

s1:将陶瓷基板放置在机架内侧的压痕腔内,然后向下拨动拨杆,拨杆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拨杆带动下折板的上端向内侧摆动,上折板的下端被带动向内侧摆动,此时下折板与上折板不再处于竖直的直线上,解除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作用;

s2:当下折板与上折板不再能对第二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时,在压痕块自身重力以及顶紧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压痕块迅速的下压,对陶瓷基板进行压痕,顶紧弹簧将压痕块顶紧在陶瓷基板的表面;

s3:当需要换面或更换陶瓷基板时,向上拨动拨杆,拨杆通过第一转轴带动下折板的上端向外侧摆动,下折板的上端向上顶起上折板并带动上折板的下端向外侧摆动,当下折板、上折板处于同一竖直线,下折板、上折板的枢接处位于死点位置,此时下折板、上折板对第二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接板使压杆升起,压痕块被压杆向上拉起,这时可以换面或更换陶瓷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涉及的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方法,相比较传统技术,本技术方案不仅对陶瓷基板压痕方便且压痕效率高,同时,取放陶瓷基板方便,压痕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图2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压痕腔;20-陶瓷基板;30-第一支撑板;40-第一转轴;50-拨杆;60-下折板;70-上折板;71-遮板;80-导向筒;81-筒腔;90-压杆;91-压痕块;92-挡圈;100-第二支撑板;101-连接板;110-第三转轴;120-顶紧弹簧;13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包括:机架10、陶瓷基板20、第一支撑板30、第一转轴40、拨杆50、下折板60、上折板70、导向筒80、压杆90、第二支撑板100、第三转轴110,机架10内侧设有一与外界相连通的压痕腔11,用于放置陶瓷基板20,第一转轴40一端横向可转动穿过第一支撑板30,拨杆50一端与第一转轴40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板30外侧,通过人手上下拨动拨杆50带动第一转轴40转动,下折板60下段紧固套设于第一转轴40穿过第一支撑板30的一段上,上折板70下段内侧通过第二转轴130与下折板60上段可转动连接,其内侧壁上还固设有一用于对下折板60限位以防止下折板60带动上折板70向外侧转动的遮板71,导向筒80固设于机架10上表面,其筒腔81与压痕腔11相连通,压杆90下端可活动的穿过导向筒80并插入机架10内侧的压痕腔11内,在其底部固设有一用于对陶瓷基板20进行压痕的压痕块91,第二支撑板100通过连接板101固定在压杆90的侧壁上,且上折板70的上段通过第三转轴110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00内侧上,初始位置时,下折板60、上折板70处于同一竖直线,用于支撑第二支撑板100。

参照图2、图3,进一步包括挡圈92、顶紧弹簧120,挡圈92固设于压杆90的杆身上,挡圈92位于导向筒80的筒腔81内,顶紧弹簧120一端与挡圈92上表面相固连,另一端与导向筒80的筒腔81顶部内壁相固连,且套设于压杆90的外周,初始位置时,顶紧弹簧120处于压缩状态并预留一向下的弹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陶瓷基板手动压痕装置的压痕方法,压痕步骤如下:

s1:将陶瓷基板20放置在机架10内侧的压痕腔11内,然后向下拨动拨杆50,拨杆50带动第一转轴40顺时针转动,拨杆50带动下折板60的上端向内侧摆动,上折板70的下端被带动向内侧摆动,此时下折板60与上折板70不再处于竖直的直线上,解除对第二支撑板100的支撑作用;

s2:当下折板60与上折板70不再能对第二支撑板100起到支撑作用时,在压痕块91自身重力以及顶紧弹簧120弹力的作用下,压痕块91迅速的下压,对陶瓷基板20进行压痕,顶紧弹簧120将压痕块91顶紧在陶瓷基板20的表面;

s3:当需要换面或更换陶瓷基板20时,向上拨动拨杆50,拨杆50通过第一转轴40带动下折板60的上端向外侧摆动,下折板60的上端向上顶起上折板70并带动上折板70的下端向外侧摆动,当下折板60、上折板70处于同一竖直线,下折板60、上折板70的枢接处位于死点位置,此时下折板60、上折板70对第二支撑板100起到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板100通过连接板101使压杆90升起,压痕块91被压杆90向上拉起,这时可以换面或更换陶瓷基板20。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