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6252发布日期:2020-07-31 20:4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智能停车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对汽车停车位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传统车库已经无法满足停车位的需求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写字楼、商场采用了立体车库,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量的储放车辆。立体车库中车辆停放时,是由人将车辆开至载车板上,然后由电机带动电机链轮,通过链传动将载车板移动至指定位置,但如果开至载车板前,车身未能对中时,在载车板上容易跑偏而导致入库失败。

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通过司机多次停放完成上述对中任务。该方案要求司机有很高的驾驶水平,对中耗时较常,导致停车效率低下。方案二、通过加强载车板结构以及延长目标停车单元的尺寸使得车身中偏离出停车单元的部分落在延长尺寸上。该方案一方面会导致载车板运行难度大,另一方面会导致立体车库整体结构庞大,不符合立体停车设备占地面积小的理念;同时会导致目标停车单元受力不均衡,影响立体车库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立体车库车身未对中容易造成入库失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通过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抵紧小车轮胎内侧使其对中,从而达到对中后入库的目的。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方案按以下方式进行:

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包括对中小车轮胎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内侧平行设置的前挡杆、后挡杆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固定于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减速机与齿轮连动;所述齿条包括齿条一和齿条二;所述固定架呈竖向平行设置的两竖杆结构,所述齿轮平置于两竖杆之间,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平行对称设置,并分别啮合于齿轮的两侧;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前挡杆和后挡杆的内侧,齿条对两侧的轮胎实现协同对称式推动;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再带动两根齿条,此时齿条推动前后挡杆作同步动作,前后挡杆再推动小车轮胎对中,为小车的成功入库奠定基础。

优选地,对中单元为两套,分别对中前、后小车轮胎,可以提高对中的互相矫正效果,而且,传动机构的推力可减半,减少压强,避免大推力对轮胎造成伤害。

优选地,对中单元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竖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两竖杆之间,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均横向穿过导向块上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形状与两齿条相适配,可有效避免齿条跑偏。

优选地,对中单元还包括固定于固定架上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的触头靠近齿条,并与齿条上的行程撞块配合设置,以测量和限制齿条的伸展行程。

优选地,限位开关为两个,相应的行程撞块也为两个,一个在行程初始端,一个在最大伸展行程点,一个检测伸开到位,一个是检测收回到位。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再带动两根齿条,此时齿条推动前后挡杆作同步动作,前后挡杆再推动小车轮胎,当前后轮小车轮胎处于一条直线并与前挡杆、后挡杆呈平行状态,此时的小车便处于对中位置,操作方便,能够准确的实现对中;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对中单元为两套,分别对中前、后小车轮胎,可以提高对中的互相矫正效果,而且,传动机构的推力可减半,减少压强,避免大推力对轮胎造成伤害;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齿条在导向块中运行,有效的避免齿条跑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向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开关放大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挡杆;2、后挡杆;3、传动机构;4、固定架;5、导向块;7、限位开关;8、电机;9、减速机;10、小车轮胎;31、齿轮;32、齿条一;33、齿条二;34、行程撞块;51、导向孔;71、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对中小车轮胎10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10内侧平行设置的前挡杆1、后挡杆2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4、固定于固定架4上的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齿轮31、齿条、电机8和减速机9;所述电机8的转轴通过减速机9与齿轮31连动;所述齿条包括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所述固定架4呈竖向平行设置的两竖杆结构,所述齿轮31平置于两竖杆之间,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平行对称设置,并分别啮合于齿轮31的两侧;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前挡杆1和后挡杆2的内侧,齿条对两侧的轮胎实现协同对称式推动;通过电机8带动齿轮31转动,齿轮31再带动两根齿条,此时齿条推动前后挡杆作同步动作,前后挡杆再推动小车轮胎10对中,为小车的成功入库奠定基础。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通过电机8带动齿轮31转动,齿轮再带动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此时齿条推动前后挡杆作同步动作,前后挡杆再推动小车轮胎10,当前后轮小车轮胎10处于一条直线并与前挡杆1、后挡杆2呈平行状态时,电机8断电,此时的小车便处于对中位置。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改进之处在于:对中单元为两套,分别对中前、后小车轮胎10,可以提高对中的互相矫正效果,而且,传动机构3的推力可减半,减少压强,避免大推力对轮胎造成伤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主体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对中单元还包括导向块5,所述导向块5竖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架4的两竖杆之间,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均横向穿过导向块5上的导向孔51,所述导向孔51的形状与两齿条相适配,可有效避免齿条跑偏。对中单元还可以包括固定于固定架4上的限位开关7,如图3所示,限位开关7的触头71靠近齿条一32,并与齿条一32上的行程撞块34配合设置,以测量和限制齿条一32的伸展行程。前挡杆1、后挡杆2可以用槽钢制作,这样,整个缓冲机构6可以固定于槽钢的凹槽内,凹槽对整个缓冲机构6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如图3所示,限位开关7可设计为两个,相应的行程撞块34也为两个,一个在行程初始端,一个在最大伸展行程点,一个检测伸开到位,一个是检测收回到位。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小车轮胎(10)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10)内侧平行设置的前挡杆(1)、后挡杆(2)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4)、固定于固定架(4)上的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齿轮(31)、齿条、电机(8)和减速机(9);所述电机(8)的转轴通过减速机(9)与齿轮(31)连动;所述齿条包括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所述固定架(4)呈竖向平行设置的两竖杆结构,所述齿轮(31)平置于两竖杆之间,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平行对称设置,并分别啮合于齿轮(31)的两侧;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前挡杆(1)和后挡杆(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单元还包括导向块(5),所述导向块(5)竖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架(4)的两竖杆之间,所述齿条一(32)和齿条二(33)均横向穿过导向块(5)上的导向孔(51),所述导向孔(51)的形状与两齿条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单元还包括固定于固定架(4)上的限位开关(7),所述限位开关(7)的触头(71)靠近齿条,并与齿条上的行程撞块(34)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7)为两个,相应的行程撞块(34)也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单元为两套,分别对中前、后小车轮胎(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姿位对中调整装置,属于立体车库智能停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对中小车轮胎时,分列左、右两排小车轮胎内侧平行设置的前挡杆、后挡杆和两挡杆之间的对中单元;对中单元包括固定于地面基础的固定架、固定于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电机和减速机;齿条包括齿条一和齿条二;固定架呈竖向平行设置的两竖杆结构,齿轮平置于两竖杆之间,齿条一和齿条二平行对称设置,并分别啮合于齿轮的两侧;齿条一和齿条二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前挡杆和后挡杆的内侧,齿条对两侧的轮胎实现协同对称式推动;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再带动两根齿条,此时齿条推动前后挡杆作同步动作,前后挡杆再推动小车轮胎对中。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栋;李玲;尚磊;杨运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4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