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登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6088发布日期:2021-06-18 16:3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登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修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登高架。



背景技术:

登高架是装修时常用的辅助工具,用于墙面或屋顶作业,通常是由一块长方形的板子和四个支腿构成,使用时施工人员将架子搬至作业位置,一般架子的长度不会过大,如果遇到作业面较长的情况还需施工人员爬下架子,将架子沿着作业方向向前移动,往复攀爬体力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可移动的登高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登高架,包括长方形的登高板,在登高板的四角设置板腿,在登高板一端的两个板腿下端设置滚轮,当登高板水平时滚轮的下边缘与无滚轮的板腿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在登高板的两端之间套设截面为长方形的踏板,在踏板底面四角设置支腿,在踏板顶面与登高板之间设置多个固定架,固定架顶面与踏板的顶面固接、底面敞口,在固定架内部设置转轮,转轮的轴线平行于登高板的宽度方向,在转轮的中心贯穿设置有转轴,转轮与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的两个侧壁滑动连接,在转轮两侧的转轴与固定架的顶面之间连接设置弹簧,当板腿下端与支腿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弹簧处于压缩态且登高板与踏板下表面有间距,当板腿下端低于支腿下端时弹簧处于压缩态且登高板与踏板下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在固定架的两相对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条形孔,转轴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条形孔,转轴的两端为长方体。

进一步地,在登高板的端部设置置物篮。

进一步地,在登高板无滚轮的一端的两个板腿之间设置多个阶梯杆。

进一步地,在登高板的一端铰接设置推拉杆,推拉杆的转动平面与登高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登高板相垂直,推拉杆位于滚轮的对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常规登高架的基础上加设了踏板结构,通过分别控制二者的位置实现登高架移动,在直线作业时可大大降低施工人员攀爬次数,减少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登高板2、踏板3、支腿

4、板腿5、推拉杆6、固定架

7、转轮8、转轴9、弹簧

10、阶梯杆11、置物篮12、滚轮

13、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长方形的登高板1,在登高板1的四角设置板腿4,在登高板1一端的两个板腿4下端设置滚轮12,当登高板1水平时滚轮12的下边缘与无滚轮12的板腿4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在登高板1的两端之间套设截面为长方形的踏板2,在踏板2底面四角设置支腿3,在踏板2顶面与登高板1之间设置多个固定架6,固定架6顶面与踏板2的顶面固接、底面敞口,在固定架6内部设置转轮7,转轮7的轴线平行于登高板1的宽度方向,在转轮7的中心贯穿设置有转轴8,转轮7与转轴8转动连接,转轴8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6的两个侧壁滑动连接,在转轮7两侧的转轴8与固定架6的顶面之间连接设置弹簧9,当板腿4下端与支腿3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弹簧9处于压缩态且登高板1与踏板2下表面有间距,当板腿4下端低于支腿3下端时弹簧9处于压缩态且登高板1与踏板2下表面贴合,在登高板1的一端铰接设置推拉杆5,推拉杆5的转动平面与登高板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登高板1相垂直,推拉杆5位于滚轮12的对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较简单,具体如下,施工人员站于登高板1上进行作业,此时支腿3在弹簧9的作用下处于脱离地面的状态,当需要移动登高架时将踏板2沿着登高架移动方向滑动至登高板1的端部,因支腿3脱离地面且转轮7的存在,踏板2的滑动较省力,可以手动操作或者脚步操作即可,当踏板2移动到位后,施工人员站于踏板2上,此时踏板2下移,支腿3位于地面上,将登高板1的无滚轮12的一端稍稍抬起,通过手部操作即可,本实施例中设计了推拉杆5,操作起来更为省力,抬起推拉杆5将登高板1无滚轮12的一端抬起并沿着登高架移动方向推动或拉动推拉杆5,滚轮12的存在便于登高板1的移动,可以减少直线作业时施工人员攀爬登高架的次数。

本实施例中,转轴8与固定架6的滑动结构具体为:固定架6的两相对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条形孔13,转轴8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条形孔13,转轴8的两端为长方体,限制了转轴8的转动。上述结构保证转轮7既可转动又可纵向移动。滑动结构还可为在固定架6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滑轨,转轴8与滑轨滑动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施工工具的放置,在登高板1的端部设置置物篮11。为了方便攀爬登高架,在登高板1无滚轮12的一端的两个板腿4之间设置多个阶梯杆10。为了提高踏板2移动的平稳性和流畅性,多个固定架6均匀的对称分布。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的登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的登高板(1),在登高板(1)的四角设置板腿(4),在登高板(1)一端的两个板腿(4)下端设置滚轮(12),当登高板(1)水平时滚轮(12)的下边缘与无滚轮(12)的板腿(4)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在登高板(1)两端之间套设截面为长方形的踏板(2),在踏板(2)底面四角设置支腿(3),在踏板(2)的顶面与登高板(1)之间设置多个固定架(6),固定架(6)的顶面与踏板(2)的顶面固接、底面敞口,在固定架(6)底面设置转轮(7),转轮(7)的轴线平行于登高板(1)的宽度方向,在转轮(7)的中心贯穿设置有转轴(8),转轮(7)与转轴(8)转动连接,转轴(8)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6)的两个相对侧壁滑动连接,在转轮(7)两侧的转轴(8)与固定架(6)的顶面之间连接设置弹簧(9),当板腿(4)下端与支腿(3)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弹簧(9)处于压缩态且登高板(1)与踏板(2)下表面有间距,当板腿(4)下端低于支腿(3)下端时弹簧(9)处于压缩态且登高板(1)与踏板(2)下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登高架,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架(6)的两相对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条形孔(13),转轴(8)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条形孔(13),转轴(8)的两端为长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登高架,其特征在于:在登高板(1)的端部设置置物篮(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登高架,其特征在于:在登高板(1)无滚轮(12)的一端的两个板腿(4)之间设置多个阶梯杆(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登高架,其特征在于:在登高板(1)的一端铰接设置推拉杆(5),推拉杆(5)的转动平面与登高板(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登高板(1)相垂直,推拉杆(5)位于滚轮(12)的对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登高架,包括长方形的登高板,在登高板的四角设置板腿,在登高板一端的两个板腿下端设置滚轮,当登高板水平时滚轮的下边缘与无滚轮的板腿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在登高板的两端之间套设截面为长方形的踏板,在踏板底面四角设置支腿,在踏板顶面与登高板之间设置多个固定架,固定架顶面与踏板的顶面固接、底面敞口,在固定架内部设置转轮,转轮的轴线平行于登高板的宽度方向,在转轮的中心贯穿设置有转轴,转轮与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的两个侧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梁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萍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