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

文档序号:25473866发布日期:2021-06-15 20: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结构设计中,由于主次梁交接处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次梁对主梁产生的剪力较大,因此需要设置吊筋以抵抗剪力。作为常规的pc(precastconcrete,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预制混凝土主次梁能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劳动力,应用范围日渐广泛。目前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梁采用插筋的方式与预制次梁搭接,二是预制主梁预留后浇带缺口与预制次梁搭接。

在建筑和结构设计中,针对主梁底部标高低于次梁底部标高的情况,可采用先放主梁、再放次梁的方式进行连接,然而针对主梁底部标高高于次梁底部标高的情况,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吊装过程中,由于主梁预埋吊筋的存在,且根据吊装顺序的需要,带有吊筋的预制主梁在施工现场无法顺利吊装,且由于主次梁节点处操作空间极其有限,缺口两端是有附加箍筋的闭口箍区域,一般的吊筋无法在现场直接放置,施工达不到主次梁搭接区域的结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针对主梁底部标高高于次梁底部标高的情况,能够方便、可靠地实现主次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包括分段吊筋部,所述分段吊筋部包括u型吊筋段,所述u型吊筋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l型吊筋段,所述l型吊筋段和u型吊筋段均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的后浇缺口内,所述u型吊筋段的凹槽内放置有预制混凝土次梁。

进一步地,所述l型吊筋段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后浇缺口两侧的主梁叠合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l型吊筋段的一端搭接于预制混凝土主梁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l型吊筋段的一端固定搭接于预制混凝土主梁的顶部面筋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u型吊筋段的凹槽底部宽度大于或等于预制混凝土次梁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l型吊筋段位于u型吊筋段的开口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u型吊筋段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l型吊筋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段吊筋部的数量为2。

进一步地,所述u型吊筋段采用q235b钢。

进一步地,所述l型吊筋段采用q235b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过程为:施工现场首先吊装预制次梁,将u型吊筋段从预制次梁下方向上插入,使预制次梁放置于u型吊筋段内,之后吊装预制主梁,将l型吊筋段分别放置在预制主梁后浇缺口两侧的主梁叠合层内,使u型吊筋段和l型吊筋段均位于预制主梁后浇缺口内,最后将u型吊筋段与l型吊筋段相互焊接构成一个整体的分段吊筋部,以此实现预制主次梁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针对预制主梁底部标高高于预制次梁底部标高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段吊筋部,利用u型吊筋段与l型吊筋段的分段设计,并将u型吊筋段与l型吊筋段均放置于预制主梁的后浇缺口中,使得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能够被顺利地吊装后进行连接,具有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解决了因预制主梁吊筋的存在而无法吊装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段吊筋部相比于原有的预埋一体式吊筋,更加易于加工,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分段吊筋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u型吊筋段,2、l型吊筋段,3、预制混凝土主梁,4、预制混凝土次梁,5、顶部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包括分段吊筋部,如图3所示,分段吊筋部包括u型吊筋段1,u型吊筋段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l型吊筋段2,l型吊筋段2位于u型吊筋段1的开口内侧,l型吊筋段2和u型吊筋段1均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的后浇缺口内,u型吊筋段1的凹槽内放置有预制混凝土次梁4。

具体的,l型吊筋段2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后浇缺口两侧的主梁叠合层内,且l型吊筋段2的一端固定搭接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的顶部面筋5下方。

为保证后续安装时能够使预制混凝土次梁4顺利放置于u型吊筋段1的凹槽内,u型吊筋段1的凹槽底部宽度大于或等于预制混凝土次梁4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u型吊筋段1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l型吊筋段2连接(如图1和图2的局部放大所示),分段吊筋部设置为2个,且u型吊筋段和l型吊筋段均采用q235b钢。

在具体安装时,施工现场先吊装预制混凝土次梁,然后吊装预制混凝土主梁,待主次梁均吊装完成后,分段吊筋部放置在主梁缺口处后焊接,其中,u型吊筋段从预制混凝土次梁下部向上插入,两个l型吊筋段分别放置在预制混凝土主梁后浇缺口两侧的主梁叠合层内,之后与u型吊筋段搭接后焊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在预制混凝土主梁后浇缺口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预制主次梁的吊装实施问题,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段吊筋部,所述分段吊筋部包括u型吊筋段(1),所述u型吊筋段(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l型吊筋段(2),所述l型吊筋段(2)和u型吊筋段(1)均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的后浇缺口内,所述u型吊筋段(1)的凹槽内放置有预制混凝土次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吊筋段(2)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后浇缺口两侧的主梁叠合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吊筋段(2)的一端搭接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吊筋段(2)的一端固定搭接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的顶部面筋(5)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吊筋段(1)的凹槽底部宽度大于或等于预制混凝土次梁(4)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吊筋段(2)位于u型吊筋段(1)的开口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吊筋段(1)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l型吊筋段(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吊筋部的数量为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吊筋段(1)采用q235b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吊筋段(2)采用q235b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包括分段吊筋部,分段吊筋部包括U型吊筋段(1),U型吊筋段(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L型吊筋段(2),L型吊筋段(2)和U型吊筋段(1)均位于预制混凝土主梁(3)的后浇缺口内,U型吊筋段(1)的凹槽内放置有预制混凝土次梁(4)。与现有技术相比,针对预制混凝土主梁底部标高高于预制混凝土次梁底部标高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预制主次梁无法顺利吊装的问题,且具有施工方便、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伟;吴宏磊;曹明敏;邱令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6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