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5148发布日期:2021-08-03 13:2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现有的混合柱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原建筑物的混合结构框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使混合柱的支撑效果变差,进而产生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柱体,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柱体的外侧壁插入于第一通槽的内部,所述第一通槽内壁靠近柱体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所述柱体外壁靠近第一通槽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销轴相互铰接,所述壳体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一螺纹孔,所述柱体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通槽、第三通槽与第二螺纹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通槽与第三通槽的内部且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所述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层,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邻的一侧焊接有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呈环形分布,所述第四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焊接有等距排列的地钉,所述壳体的外侧壁粘接有荧光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柱体的上表面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有盖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壳体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焊接于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壁,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柱体插入第一通槽的内部,然后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滑动,从而使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根据柱体的直径大小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逆时针转动螺纹杆,从而将柱体与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将混凝土层注入到凹槽的内部,然后在将加强筋插入到第四通槽的内部,可以使本混合柱更加稳定,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混合柱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原建筑物的混合结构框架会产生变形的问题,从而不会使混合柱的支撑效果变差,进而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第一通槽与第四通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地钉、壳体与荧光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与橡胶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柱体;3、壳体;4、第一通槽;5、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杆;8、第一螺纹孔;9、第二螺纹孔;10、第二通槽;11、第三通槽;12、螺纹杆;13、凹槽;14、混凝土层;15、弹簧;16、第四通槽;17、加强筋;18、地钉;19、荧光板;20、把手;21、盖板;22、第二连接杆;23、支撑板;24、第三连接杆;25、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加劲混合柱,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柱体2,底板1的上方设有壳体3,壳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槽4,柱体2的外侧壁插入于第一通槽4的内部,第一通槽4内壁靠近柱体2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5,柱体2外壁靠近第一通槽4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板6,两个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相邻的一侧均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7,两个第一连接杆7通过第二销轴相互铰接,壳体3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一螺纹孔8,柱体2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二螺纹孔9,第一连接板5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通槽10,第二连接板6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三通槽11,第一螺纹孔8、第二通槽10、第三通槽11与第二螺纹孔9相互连通,第一螺纹孔8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通槽10与第三通槽11的内部且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9的内侧壁,柱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层14,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相邻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5。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排列的第四通槽16,第四通槽16呈环形分布,第四通槽1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7;通过设置加强筋17,可以使本混合柱的强度更高。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板1的下表面焊接有等距排列的地钉18,壳体3的外侧壁粘接有荧光板19;通过设置地钉18,可以加强本混合柱的固定效果,通过设置荧光板19,可以在夜晚发光,从而对路人起到预警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螺纹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柱体2的上表面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有盖板21;通过设置把手20,可以使螺纹杆12在转动时更加方便省力,通过将盖板21打开,从而可以方便将混凝土注入到凹槽13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3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二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2远离壳体3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板23;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22与支撑板23,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板23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三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4远离支撑板23的一端焊接于第二连接杆22的外侧壁,支撑板23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25;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杆24,可以将第二连接杆22受到力进行分散,通过设置橡胶垫25,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将壳体3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使柱体2插入第一通槽4的内部,然后使第一连接板5沿着第一通槽4的内侧壁进行滑动,第二连接板6沿着柱体2的外侧壁进行滑动,从而使两个第一连接杆7之间的距离根据柱体2的直径大小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把手20带动螺纹杆12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其依次贯穿第一螺纹孔8、第二通槽10、第三通槽11与第二螺纹孔9,从而将柱体2与壳体3进行连接,其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相邻的一侧焊接弹簧15,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通过将盖板21向上翻转,从而使凹槽13暴露,然后将混凝土层14注入到凹槽13的内部,然后在将加强筋17插入到第四通槽16的内部,可以使本混合柱更加稳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