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设杆倒伏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5596发布日期:2021-08-03 13:2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架设杆倒伏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架设杆倒伏机构。



背景技术:

监控设备或者路灯等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借助与地面基础固定的架设杆将设备架设在有效高度上。常用的架设杆的杆体是一个整体的金属杆、木杆或钢筋混凝土杆。

在架设现有技术提供的架设杆时,需要使用大型的架设设备。而且,当需要更换或者维修安装在架设杆的杆顶的设备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使用梯子、爬杆器或其他工具登高操作。或者,将架设杆拆卸,使架设杆整体平放至地面上。

当现有技术提供的架设杆应用在边境等复杂地貌时,架设设备以及更换或维修设备很难进入施工现场。因此,现有的架设杆存在环境适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设杆倒伏机构,以提高架设杆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架设杆倒伏机构,包括支撑装置、承载杆和驱动装置。架设杆倒伏机构处于组装状态下,支撑装置直立并固定在地面上,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并固定承载杆。承载杆所具有的一端与支撑装置远离地面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驱动装置具有驱动端。驱动端可转动的与承载杆靠近支撑装置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设杆倒伏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支撑装置直立并固定在地面上,将承载杆所具有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装置远离地面的一端。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并固定承载杆。然后,将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在承载杆靠近支撑装置的部分。当需要架设架设杆时,可以在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驱动端的作用下,使相对于支撑装置呈倾倒状态的架设杆变换至相对于支撑装置呈直立状态。当需要拆除或维修架设杆时,可以在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驱动端的作用下,将相对于支撑装置呈直立状态的架设杆变换至相对于支撑装置呈倾倒状态。

由以上的应用过程可知,与现有技术提供的架设杆相比,在架设、拆除或维修架设杆时,仅依靠其驱动端与承载杆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无需大型的架设或拆除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设杆倒伏装置可以适应如边境等恶劣的使用环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端。固定端可拆卸的与支撑装置连接在一起。驱动端可伸缩的与承载杆靠近支撑装置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驱动装置为驱动杆。驱动杆包括固定杆、伸缩杆以及用于驱动伸缩杆伸缩的传动装置。固定杆可拆卸的与支撑装置连接在一起。伸缩杆可伸缩的与承载杆靠近支撑装置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伸缩杆沿伸出方向依次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n伸缩杆。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固定杆为中空固定杆。伸缩杆套设在中空固定杆内。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中空固定杆内的锥齿轮副,与锥齿轮副的从动齿轮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螺母。第n伸缩杆设置在螺母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驱动装置还包括摇柄。摇柄包括设置在中空固定杆外的把手,以及一端与把手连接、另一端贯穿中空固定杆与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连接的转动轴。把手为手动把手或电动把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承载杆包括倒伏杆以及与倒伏杆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顶杆。架设杆倒伏机构处在组装状态下,倒伏杆的一端与支撑装置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倒伏杆的另外一端与顶杆紧固连接在一起。架设杆倒伏机构处在使用状态下,倒伏杆的一端与支撑装置远离地面的一端紧固连接在一起,倒伏杆和顶杆直立并固定在支撑装置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顶杆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第m顶杆,m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架设杆倒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架设杆倒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支撑装置,11-立杆,12-支撑杆,13-配重组件,14-角度调节杆,111-基杆,112-连接杆,113-调平组件,2-承载杆,3-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架设现有技术提供的架设杆时,一般需要使用大型的架设设备。而且,当需要更换或者维修安装在架设杆的杆顶的设备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使用梯子、爬杆器或其他工具登高操作。或者,将架设杆拆卸,使架设杆整体平放至地面上。当现有技术提供的架设杆应用在边境等复杂地貌时,架设设备以及更换或维修设备很难进入施工现场。因此,现有的架设杆存在环境适用性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架设杆倒伏结构。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架设杆倒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该架设杆倒伏机构包括支撑装置1、承载杆2和驱动装置3。支撑装置1直立并固定在地面上。架设杆倒伏机构处于组装状态下,支撑装置1直立并固定在地面上,支撑装置1用于支撑并固定承载杆2。承载杆2所具有的一端与支撑装置1远离地面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驱动装置3具有驱动端。驱动端可转动的与承载杆2靠近支撑装置1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参照图1和图2,基于上述结构,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支撑装置1支撑并固定承载杆2,然后,驱动装置3驱动承载杆2运动。基于此,可以使架设杆倒伏机构由组装状态变换至使用状态,或由使用状态变换至组装状态。当架设杆倒伏机构处在组装状态下,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靠近水平面,方便架设、拆除或维修架设杆。当架设杆倒伏机构需要由组装状态变换至使用状态时,驱动装置3驱动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背离水平面。当承载杆2处在使用状态下,将承载杆2和支撑装置1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同理,当架设杆倒伏机构需要由使用状态变换至组装状态时,驱动装置3驱动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靠近水平面。

参照图2,由以上应用过程可知,与现有技术提供的架设杆相比,在架设、拆除或维修架设杆时,仅依靠驱动端与承载杆2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装置3即可实现,无需大型的架设或拆除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设杆倒伏装置可以适应如边境等恶劣的使用环境,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且,方便操作人员架设架设杆或在架设杆的杆顶安装或维修设备,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3,上述支撑装置1可以包括立杆11、至少三个支撑杆12和至少三个配重组件13。当支撑装置1处于使用状态时,立杆11立于地面。每一个支撑杆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一个支撑杆12所具有的第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立杆11上。每一个支撑杆12所具有的第二端抵靠在地面上。每一个支撑杆12所具有的第二端均设置至少一个配重组件13。至少一个配重组件13为支撑杆12提供固定力。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上述立杆11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或刚度的金属立杆或非金属立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立杆11可以是一个竖直的柱形杆体结构。柱形杆体结构是一种广义的柱形杆体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中空的圆柱形杆体结构、实心的圆柱形杆体结构、空心的长方体形杆体结构或实心的长方体形杆体结构等其他柱形杆体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参照图3,该立杆11可以是一体式立杆11,也就是说,上述立杆11可以只包括一个柱形杆体结构。还可以是分体式立杆11,也就是说,立杆11可以由多段柱形杆体结构连接形成,多段杆体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现有任意一种紧固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上述支撑杆12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或刚度的金属立杆或非金属立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支撑杆12可以是由至少一个竖直的柱形杆体结构组成。应理解,支撑杆12具体由几个竖直的柱形杆体结构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参照图3,每个支撑杆12包括一个上述柱形杆体结构。此时,每个支撑杆12的第一端与立杆1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且每个支撑杆12的第二端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又例如:参照图3,每个支撑杆12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上述柱形杆体结构。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柱形结构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例如:当两个柱形结构之间的夹角为90°时,支撑杆12的第一端可以和立杆11相互垂直。此时,支撑杆12的第二端可以与地面相互垂直,也可以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当两个柱形结构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支撑杆12的第一端与立杆1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此时,支撑杆12的第二端可以与地面相互垂直,也可以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上述配重组件13可以包括多个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质量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支撑杆12的第二端所设置的配重组件13的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个配重块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或圆柱形等其他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每个配重块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铁。每个配重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水泥。

参照图3,上述至少三个支撑杆1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同理,至少三个配重组件13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应理解,支撑杆12的数量和配重组件13的数量必须相同,以使每个支撑杆12的第二端均设有相应的配重组件13,从而保证支撑装置1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

参照图3,基于上述结构,在具体的支撑固定过程中,可以先平整、夯实地面,然后将立杆11直立于地面。此时,每个支撑杆12的第一端与立杆11连接,每个支撑杆12的第二端抵靠在地面上。在各个支撑杆12的支撑下,实现立杆11的初步定位和固定。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设置在每个支撑杆12的第二端的配重组件13,实现对支撑杆12的固定,被进一步固定的支撑杆12可以为立杆11提供稳定的固定力。

参照图3,由以上应用过程可知,在支撑装置1固定的过程中,无需对地面环境进行过多的处理。只需将每个支撑杆12和立杆11进行连接,并调节好每个支撑杆12和立杆11之间的角度。所有的支撑杆12和立杆11立在地面上之后,将每个配重组件13设在相应的支撑杆12的第二端。在每个配重组件13的重力作用下,每个支撑杆12和立杆11均固定在地面上。基于此,该支撑装置1可以固定在不同的地面环境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地面环境要求严格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3,支撑装置1还包括至少三个角度调节杆14。每一个角度调节杆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一个角度调节杆14所具有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立杆11上。每个角度调节杆14用于对立杆11及相应的支撑杆12之间调整好的角度进行固定。为了方便调整角度调节杆14在相应支撑杆12上的位置,每一个角度调节杆14所具有的第二端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支撑杆12上。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上述角度调节杆14可以是一个竖直的柱形杆体结构。该柱形杆体结构与上述柱形杆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3,基于上述结构,由于每个角度调节杆14在立杆11上的位置相对固定,而且,每个角度调节杆14所具有的第一端转动设置在立杆11上,每个角度调节杆14所具有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支撑杆12上。可以沿相应的支撑杆12滑动每个角度调节杆14,滑动过程中角度调节杆14相对于立杆11转动,与此同时,支撑杆12相对于立杆11转动。基于此,可以通过调整每个角度调节杆14在相应的支撑杆12上的位置,调整相应的支撑杆12与立杆11之间的角度。支撑杆12与立杆11之间的角度影响支撑杆对立杆11的支撑力。将支撑杆12和立杆11之间的角度调整到支撑杆12可以为立杆11提供最优支撑力的角度时,将每个角度调节杆14固定在相应的支撑杆12上。

参照图3,每个第一端被固定在立杆11上,第二端被固定在相应的支撑杆12上的角度调节杆14,可以被看作为支撑杆12的加强杆。此时,角度调节杆14还可以在提高支撑杆12的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支撑杆12对立杆11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4,立杆11包括基杆111、连接杆112、设置在基杆111和连接杆112之间的调平组件113以及用于紧固连接基杆111和连接杆112的紧固组件。当支撑装置1处于使用状态时,基杆111立于地面。连接杆112在调平组件113的调节以及在紧固组件的紧固下,垂直于水平面。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基杆111和连接杆112均可以采用上述柱形杆体结构制成,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4,调平组件113具有平面部以及与平面部相对的曲面部。平面部设置在基杆111与连接杆112相对的一端。曲面部设置在连接杆112与基杆111相对的一端。连接杆112靠近调平组件113所具有的曲面部的一端具有与曲面部相匹配的凹槽。

参照图4,基于上述结构,在用于固定支撑装置的地面不平整的情况下,立杆11所包括的基杆111相对于水平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倾斜角,为了确保立杆11所包括的连接杆112始终与水平面相垂直,需要利用调平组件113对连接杆112的姿态进行调整。由于调平组件113所具有的曲面部与连接杆112所具有的凹槽接触,可以通过调整连接杆112与调平组件113所具有的曲面之间接触的角度,使连接杆112与水平面相垂直。连接杆112与水平面之间是否相互垂直,可以利用便携水准泡检测方式进行检测。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调平组件113为半圆球形。半圆球形所具有的平面与基杆111连接。半圆球形所具有的球面与连接杆112连接。或,调平组件113为半椭圆球形。半椭圆球形所具有的平面与所述基杆111连接。半椭圆球形所具有的球面与连接杆112连接。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调平组件113可以和基杆111采用一体式设计,也可以采用分体式设计。

参照图4,当调平组件113和基杆111采用一体式设计时,可简化装配的流程,提高支撑装置1在固定过程中的安装效率。

参照图4,当调平组件113和基杆111采用分体式设计时,调平组件113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设在基杆111上。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方便更换调平组件113。

例如:参照图4,调平组件113上具有安装孔,基杆111上具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凸起。基杆111上的凸起嵌入在调平组件113的安装孔内,使调平组件113与基杆111嵌接在一起。或,基杆111上具有安装孔,调平组件113上具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凸起。调平组件113上的凸起嵌入在基杆111的安装孔内,使调平组件113与基杆111嵌接在一起。

又例如,参照图4,调平组件113还可以以焊接的方式设在基杆111上,使调平组件113与基杆111固定的连接在一起,防止调平组件113与基杆11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4,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基杆111远离所述地面一端的第一法兰盘,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12靠近所述基杆111一端的第二法兰盘,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多个紧固件。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每个紧固件可以包括螺栓及套设在螺栓上的双螺母。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上的通孔均套接在相应的螺栓上,双螺母设在第一法兰盘或第二法兰盘的两侧。当连接杆112的角度调节好之后,拧紧双螺母。两个螺母之间产生轴向力,使螺母牙与螺栓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防止螺母自动脱落。基于此,可以使基杆111和连接杆112固定在一起,增强整个支撑装置1的牢固性。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每个紧固件也可以是子母卡扣。其中,子扣设在第一法兰盘的通孔内,母扣设在第二法兰盘的通孔内。或,母扣设在第一法兰盘的通孔内,子扣设在第二法兰盘的通孔内。当连接杆112的角度调节好之后,将子扣和母扣扣接在一起。基于此,可以使基杆111和连接杆112固定在一起,增强整个支撑装置1的牢固性。

应理解,每个紧固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具体选择哪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3,支撑装置1还包括第一抱箍。第一抱箍设置在立杆11远离地面的一端。第一抱箍上设置至少三个第一铰接件。每一个支撑杆12所具有的第一端与相应的第一铰接件铰接在一起。每一个支撑杆12所具有的第二端设置托盘,配重组件13压置在托盘上。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每一个支撑杆12所具有的第一端与相应的第一铰接件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且销轴的两端还套设有卡簧。其中,卡簧用于防止支撑杆12及相应的第一铰接件围绕相应的销轴旋转的过程中,沿销轴做轴向运动。基于此,可以避免支撑杆12和相应的第一铰接件之间左右晃动,进而会导致支撑装置1结构不稳定的情况。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配重组件13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设在托盘上。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方便更换配重组件13,以使支撑装置1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

例如:参照图3,配重组件13上设有安装孔,托盘上具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凸起。托盘上的凸起嵌入在配重组件13的安装孔内,使配重组件13与托盘嵌接在一起。

又例如:参照图3,配重组件13还可以以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设在托盘上,使配重组件13与托盘固定的连接在一起。基于此,防止在风载或者其他载荷的作用下,配重组件13与托盘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至少三个第一铰接件可以均匀的设在第一抱箍上。基于此,可以使至少三个支撑杆12均匀的设在立杆11的周向,可以使每个支撑杆12受力均匀,从而保证整个支撑装置1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3,支撑装置1还包括第二抱箍。第二抱箍设置在立杆11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第二抱箍上设置至少三个第二铰接件。每一个角度调节杆14所具有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二铰接件铰接在一起。支撑装置1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三抱箍。每一个角度调节杆14上均对应设置一个沿角度调节杆14滑动的所述第三抱箍。角度调节杆14所具有的第二端与第三抱箍铰接在一起。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3,至少三个第二铰接件可以均匀的设在第二抱箍上。基于此,可以使每个角度调节杆14均匀的设在立杆11的周向,从而使立杆11与相应的支撑杆12之间的角度固定,保证整个支撑装置1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上述承载杆2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或刚度的金属杆体结构或非金属杆体结构。例如:当承载杆2是金属杆体结构时,可以采用钢、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当承载杆2是非金属杆体结构时,可以采用玻璃钢、碳纤维等材料制成。承载杆2可以是中空的杆体结构,也可以是实心的杆体结构或镂空的杆体结构等其他结构。应理解,杆体结构是一种广义的柱形杆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上述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可以连接多个连接杆112。连接杆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多个连接杆11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2,每个连接杆112的两端可以均设有法兰盘,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也设有法兰盘。当需要将承载杆2和连接杆112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承载杆2上的法兰盘和连接杆112上的法兰盘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同理,当两个连接杆112需要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两个连接杆112上相应的法兰盘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紧固件和上述紧固件的结构和远离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5,驱动装置3还包括固定端。固定端可拆卸的与支撑装置1连接在一起。驱动端可伸缩的与承载杆2靠近支撑装置1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5,驱动装置3的固定端与支撑装置1中的托盘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例如,可以通过铰接件铰接在一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5,驱动装置3可以是气缸。气缸所具有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承载杆2靠近支撑装置1的部分可以固定的连接在一起。气缸所具有的缸体外壳可拆卸的与支撑装置1连接在一起。当然,驱动装置3也可以是其他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2和图5,驱动装置3为驱动杆。驱动杆包括固定杆、伸缩杆以及用于驱动伸缩杆伸缩的传动装置。固定杆可拆卸的与支撑装置1连接在一起。伸缩杆可伸缩的与承载杆2靠近支撑装置1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5,固定杆与支撑装置1中的托盘可以通过铰接件铰接在一起。伸缩杆的顶端可以与承载杆2靠近支撑装置1的部分可以焊接一起。

参照图1、图2和图5,基于上述结构,在传动装置驱动伸缩杆伸长的过程中,伸缩杆带动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背离地面运动。在传动装置驱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伸缩杆带动承载杆2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朝向地面运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驱动杆的初始长度可以由支撑装置1中立杆11的长度决定。例如:驱动杆的初始长度可以与支撑装置1中立杆11的长度相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5,伸缩杆沿伸出方向依次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n伸缩杆。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固定杆为中空固定杆。伸缩杆套设在中空固定杆内。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中空固定杆内的锥齿轮副,与锥齿轮副的从动齿轮连接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螺母。第n伸缩杆设置在螺母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5,伸缩杆可以是具有一定强度或刚度的金属杆或非金属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伸缩杆可以是中空的杆体结构。应理解,杆体结构是一种广义的柱形杆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5,每个第n伸缩杆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其中,n的具体数值由传动装置的最大行程和每个第n伸缩杆的长度决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5,驱动装置3还包括摇柄。摇柄包括设置在中空固定杆外的把手,以及一端与把手连接、另一端贯穿中空固定杆与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连接的转动轴。把手为手动把手或电动把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2,承载杆2包括倒伏杆以及与倒伏杆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顶杆。架设杆倒伏机构处在组装状态下,倒伏杆的一端与支撑装置1远离地面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倒伏杆的另外一端与顶杆紧固连接在一起。架设杆倒伏机构处在使用状态下,倒伏杆的一端与支撑装置1远离地面的一端紧固连接在一起,倒伏杆和顶杆直立并固定在支撑装置1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倒伏杆与顶杆之间可以通过铰接件铰接在一起。例如:倒伏杆与顶杆的连接处具有容纳槽,顶杆与倒伏杆的连接处具有连接部。铰接件套接在倒伏杆所具有的容纳槽内,顶杆所具有的连接部套接在铰接件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顶杆可以是中空的杆体结构,驱动装置3可以设在顶杆所具有的空腔内。驱动装置3的驱动端位于顶杆与倒伏杆的连接处。驱动装置3的固定端设置在顶杆与支撑装置1的托盘的连接处。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倒伏杆与顶杆连接的一端可以链接有多个连接杆112。连接杆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2,每个连接杆112的两端可以均设有法兰盘,倒伏杆远离支撑装置1的一端也设有法兰盘。当需要将倒伏杆和连接杆112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倒伏杆上的法兰盘和连接杆112上的法兰盘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同理,当两个连接杆112需要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两个连接杆112上相应的法兰盘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紧固件和上述紧固件的结构和远离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2,顶杆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第m顶杆,m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顶杆可以是可伸缩的中空杆体结构。杆体结构是一种广义上的杆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2,每个第m顶杆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其中,m的具体数值由驱动装置的最大行程和每个第m顶杆的长度决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照图1,上述架设杆倒伏机构可以用于架设路灯、雷达、摄像机等其他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路灯、雷达、摄像机等其他设备设置在架设杆倒伏机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顶部或其他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照图1,路灯、雷达、摄像机等其他设备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在架设杆倒伏机构的顶端或其他位置,方便更换设备。例如:上述设备可以通过抱箍与架设杆倒伏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