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958发布日期:2021-08-03 13:1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bim为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管理,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bim技术的运用也更是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现有的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的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使用时,由于连接强度不足,从而容易使得相连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分离,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不方便工作人员吊装,进而降低了搬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使用时,由于连接强度不足,从而容易使得相连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分离,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不方便工作人员吊装,进而降低了搬运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建筑构件主体,所述建筑构件主体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腔插接有连杆,所述限位孔内腔一端安装有橡胶垫,所述建筑构件主体顶部和底部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底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内螺纹孔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杆,所述连杆顶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建筑构件主体顶部表面四角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内螺纹孔表面设有起吊机构,所述起吊机构包括底板、固定块、吊孔和连接螺杆,通过多组限位孔,可安装多组连杆,进而能够增强两组建筑构件主体连接强度,由于限位螺杆底端可插接在卡槽中,进而能够起到对连杆限位固定作用,以便于防止连杆脱落,通过起吊机构,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构件主体起吊,提高了搬运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具体设有若干组,且多组限位孔呈对称式分布,从而能够使得多组限位孔可安装多组连杆,进而能够增强两组建筑构件主体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底端与限位孔导通相连,从而能够使得限位螺杆底端可插接在卡槽中,进而能够起到对连杆限位固定作用,以便于防止连杆脱落。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表面设有塞板,从而能够使得塞板可防止异物进入至第一通孔中。

优选的,所述建筑构件主体顶部表面另一侧设有铭牌,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建筑构件主体,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构件主体区分。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焊接于底板顶部表面,所述吊孔设置于固定块表面,所述连接螺杆焊接于底板底部表面,所述连接螺杆与第二内螺纹孔转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连接螺杆可安装在第二内螺纹孔上,既能能够起到对连接螺杆安装作用,又能方便后期的拆卸,同时连接螺杆又能为底板提供稳定的基础,通过底板,可固定块提供焊接基础,进而能够使得平稳牢固,通过吊孔,又能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吊绳,进而能方便建筑构件主体吊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建筑构件主体,可经限位孔对连杆安装固定,通过多组限位孔,可安装多组连杆,进而能够增强两组建筑构件主体连接强度,通过在限位孔内腔一端安装有橡胶垫,从而能够降低连杆对限位孔内腔一端的磨损,提高了连杆和限位孔使用安全,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内螺纹孔,可为限位螺杆提供安装基础,进而能够使得限位螺杆灵活的转动,通过在连杆顶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卡槽,并且第一内螺纹孔底端与限位孔导通相连,从而能够使得限位螺杆底端可插接在卡槽中,进而能够起到对连杆限位固定作用,以便于防止连杆脱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塞板,可防止异物进入至第一通孔中,并且铭牌,可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建筑构件主体,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构件主体区分,通过第二内螺纹孔,可对起吊机构安装,通过转动起吊机构上的连接螺杆,可安装在第二内螺纹孔上,既能能够起到对连接螺杆安装作用,又能方便后期的拆卸,同时连接螺杆又能为底板提供稳定的基础,通过底板,可固定块提供焊接基础,进而能够使得平稳牢固,通过吊孔,又能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吊绳,进而能方便建筑构件主体吊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吊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构件主体;2、限位孔;3、连杆;4、橡胶垫;5、第一通孔;6、第一内螺纹孔;7、限位螺杆;8、卡槽;9、塞板;10、铭牌;11、起吊机构;12、底板;13、固定块;14、吊孔;15、连接螺杆;16、第二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建筑构件主体1,所述建筑构件主体1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2,所述限位孔2内腔插接有连杆3,所述限位孔2内腔一端安装有橡胶垫4,所述建筑构件主体1顶部和底部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底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6,所述第一内螺纹孔6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杆7,所述连杆3顶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卡槽8,所述建筑构件主体1顶部表面四角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16,所述第二内螺纹孔16表面设有起吊机构11,所述起吊机构11包括底板12、固定块13、吊孔14和连接螺杆15,通过多组限位孔2,可安装多组连杆3,进而能够增强两组建筑构件主体1连接强度,由于限位螺杆7底端可插接在卡槽8中,进而能够起到对连杆3限位固定作用,以便于防止连杆3脱落,通过起吊机构11,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构件主体1起吊,提高了搬运效率。

所述限位孔2具体设有若干组,且多组限位孔2呈对称式分布,从而能够使得多组限位孔2可安装多组连杆3,进而能够增强两组建筑构件主体1连接强度。

所述第一内螺纹孔6底端与限位孔2导通相连,从而能够使得限位螺杆7底端可插接在卡槽8中,进而能够起到对连杆3限位固定作用,以便于防止连杆3脱落。

所述第一通孔5表面设有塞板9,从而能够使得塞板9可防止异物进入至第一通孔5中。

所述建筑构件主体1顶部表面另一侧设有铭牌10,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建筑构件主体1,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构件主体1区分。

所述固定块13焊接于底板12顶部表面,所述吊孔14设置于固定块13表面,所述连接螺杆15焊接于底板12底部表面,所述连接螺杆15与第二内螺纹孔16转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连接螺杆15可安装在第二内螺纹孔16上,既能能够起到对连接螺杆15安装作用,又能方便后期的拆卸,同时连接螺杆15又能为底板12提供稳定的基础,通过底板12,可固定块13提供焊接基础,进而能够使得平稳牢固,通过吊孔14,又能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吊绳,进而能方便建筑构件主体1吊装。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作时,通过在建筑构件主体1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2,并且限位孔2内腔插接有连杆3,从而能够使得建筑构件主体1可经限位孔2对连杆3安装固定,由于限位孔2具体设有若干组,并且多组限位孔2呈对称式分布,从而能够使得多组限位孔2可安装多组连杆3,进而能够增强两组建筑构件主体1连接强度,通过在限位孔2内腔一端安装有橡胶垫4,从而能够降低连杆3对限位孔2内腔一端的磨损,提高了连杆3和限位孔2使用安全,通过在建筑构件主体1顶部和底部表面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5,并且第一通孔5底部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6,同时第一内螺纹孔6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螺杆7,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通孔5和第一内螺纹孔6为限位螺杆7提供安装基础,进而能够使得限位螺杆7灵活的转动,通过在连杆3顶部表面一侧开设有卡槽8,并且第一内螺纹孔6底端与限位孔2导通相连,从而能够使得限位螺杆7底端可插接在卡槽8中,进而能够起到对连杆3限位固定作用,以便于防止连杆3脱落,通过在第一通孔5表面设有塞板9,从而能够使得塞板9可防止异物进入至第一通孔5中,通过在建筑构件主体1顶部表面另一侧设有铭牌10,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建筑构件主体1,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建筑构件主体1区分,通过在建筑构件主体1顶部表面四角均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16,并且第二内螺纹孔16表面设有起吊机构11,从而能够使得第二内螺纹孔16可对起吊机构11安装,由于起吊机构11包括底板12、固定块13、吊孔14和连接螺杆15,并且固定块13焊接于底板12顶部表面,同时吊孔14设置于固定块13表面,连接螺杆15焊接于底板12底部表面,且连接螺杆15与第二内螺纹孔16转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连接螺杆15可安装在第二内螺纹孔16上,既能能够起到对连接螺杆15安装作用,又能方便后期的拆卸,同时连接螺杆15又能为底板12提供稳定的基础,通过底板12,可固定块13提供焊接基础,进而能够使得平稳牢固,通过吊孔14,又能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吊绳,进而能方便建筑构件主体1吊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建筑构件主体1、限位孔2、连杆3、橡胶垫4、第一通孔5、第一内螺纹孔6、限位螺杆7、卡槽8、塞板9、铭牌10、起吊机构11、底板12、固定块13、吊孔14、连接螺杆15和第二内螺纹孔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限制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