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8176发布日期:2021-07-23 14:0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规划好或者已经建好的小区或者建筑,停车位置已经规划,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小区的停车位远远不够用,而再使用传统的立体车库,大都比较呆板,结构形式单一,难以充分利用小区已有空间,传统呆板的立体车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

常见的立体车库就布局形式有矩形库和圆筒库两种结构,矩形库布局方正,而圆筒库布局为放射状,这两种车库的布局各有优点,在当前小区改建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满足尽量多的停车位,以及车辆进出方便提高车辆存取效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对于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以解决立体车库改建中结构单一、难以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包括矩形立体车库,所述矩形立体车库具有搬运通道,所述搬运通道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泊车位,位于地面层所述搬运通道的一侧对应相应第一泊车位位置设有矩形库车辆进出口,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的一端设有圆筒立体车库,所述圆筒立体车库具有中心提升通道,所述中心提升通道的中心位于所述搬运通道的延长线上,所述圆筒立体车库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第二泊车位,对应地面层的第二泊车位位置设有圆筒库车辆进出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心提升通道的中心与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端部框架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圆筒立体车库的外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圆筒立体车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由于在矩形立体车库的端部设有圆筒立体车库,使得场地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了有效空间,增加了停车位。

由于中心提升通道的中心与矩形立体车库端部框架的直线距离小于圆筒立体车库的外径,在有效的空间内可以尽量多设置停车位,减小了整体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矩形立体车库,101、搬运通道,102、第一泊车位,103、矩形库车辆进出口,2、圆筒立体车库,201、中心提升通道,202、第二泊车位,203、圆筒库车辆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包括矩形立体车库1,矩形立体车库1具有搬运通道101,搬运通道101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泊车位102,位于地面层搬运通道101的一侧对应相应第一泊车位102位置设有矩形库车辆进出口103,矩形立体车库1的一端设有圆筒立体车库2,圆筒立体车库2具有中心提升通道201,中心提升通道201的中心位于搬运通道101的延长线上,圆筒立体车库2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第二泊车位202,对应地面层的第二泊车位202位置设有圆筒库车辆进出口203,本实用新型在矩形立体车库1的端部设置圆筒立体车库2,使得场地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了有效空间,增加了停车位。

中心提升通道201的中心与矩形立体车库1端部框架的直线距离小于圆筒立体车库2的外径,也就是说,在靠近矩形立体车库1位置的圆筒立体车库2不设置泊车位,在有效的空间内可以尽量多设置停车位,减小了整体占地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矩形立体车库1和圆筒立体车库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其结构以及使用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就二者的布局上作出改进,充分利用了现有空间,满足了尽量多的停车位,以及车辆进出方便,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矩形立体车库1的两端均设有圆筒立体车库2。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充分利用了现有空间,满足了有效空间内布置尽量多的停车位,并且车辆进出方便,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立体车库,所述矩形立体车库具有搬运通道,所述搬运通道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泊车位,位于地面层所述搬运通道的一侧对应相应第一泊车位位置设有矩形库车辆进出口,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的一端设有圆筒立体车库,所述圆筒立体车库具有中心提升通道,所述中心提升通道的中心位于所述搬运通道的延长线上,所述圆筒立体车库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第二泊车位,对应地面层的第二泊车位位置设有圆筒库车辆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提升通道的中心与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端部框架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圆筒立体车库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圆筒立体车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矩形库与圆筒库的直线布局结构,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包括矩形立体车库,所述矩形立体车库具有搬运通道,所述搬运通道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泊车位,位于地面层所述搬运通道的一侧对应相应第一泊车位位置设有矩形库车辆进出口,所述矩形立体车库的一端设有圆筒立体车库,所述圆筒立体车库具有中心提升通道,所述中心提升通道的中心位于所述搬运通道的延长线上,所述圆筒立体车库设有若干个径向布置的第二泊车位,对应地面层的第二泊车位位置设有圆筒库车辆进出口。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现有空间,广泛应用于立体车库改建中。

技术研发人员:杨相鹏;王建齐;吴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2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