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0530发布日期:2021-08-13 16:2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头悬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时,由于建筑结构的跨度大,常采用悬索结构的施工形式,而钢结构屋盖形状各异,标高高差大,悬索结构需要与钢立柱进行连接,悬索结构与钢立柱的连接节点样式及角度设置困难,给施工进度带来了一定的阻滞,且施工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能适应不同样式和角度的拉索的连接安装,使悬索连接节点的施工更快捷、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包括接驳器主体、第一拉索接驳耳板、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和拉索;接驳器主体的底部收窄呈梭形结构;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的外壁两侧,且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关于接驳器主体的轴向对称设置;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的外壁前侧和后侧,且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关于接驳器主体的轴向对称设置;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均连接有拉索。

所述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的长度大于第二拉索接驳耳板的长度。

每组所述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包括设置在接驳器主体前端中部和后端中部的中间接驳耳板、对称设置在中间接驳耳板两侧的一对第一侧接驳耳板、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侧接驳耳板两侧的一对第二侧接驳耳板。

所述的中间接驳耳板、第一侧接驳耳板和第二侧接驳耳板由上至下设置,且中间接驳耳板、第一侧接驳耳板和第二侧接驳耳板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

所述的接驳器主体内设有若干根加强筋,若干根加强筋的一端固定在接驳器主体的内壁上,若干根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接驳器主体的中轴线处。

所述的加强筋的数量与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的总数量相当,使若干根加强筋一一对应支撑在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的内侧。

所述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的端部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的端部均设有连接加强环,拉索安装在连接加强环处。

所述的接驳器主体、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能适应不同样式和角度的拉索的连接安装,对称性结构确保了悬索连接节点的受力均匀性、对称性和稳定性,使悬索连接节点的施工更快捷、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中接驳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中接驳器主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接驳器主体,11加强筋,21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2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1中间接驳耳板,222第一侧接驳耳板,223第二侧接驳耳板,23连接加强环,3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包括接驳器主体1、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和拉索3;接驳器主体1的底部收窄呈梭形结构;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1的外壁左右两侧,以图2所示的左侧和右侧作为“左右两侧”,且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关于接驳器主体1的轴向对称设置;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1的外壁前侧和后侧,以图2所示的接驳器主体1的前端面作为“前侧”,图2中未示出的接驳器主体1的后端面作为“后侧”,且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关于接驳器主体1的轴向对称设置;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均连接有拉索3。拉索3通过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对称安装,既满足了不同样式的节点连接,也能确保接驳器主体1与柱头连接节点处的受力稳定性和均匀性。

所述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的长度大于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长度,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可对应天窗短向的悬索连接节点的施工,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可对应其他悬索连接节点处的施工。

每组所述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包括设置在接驳器主体1前端中部和后端中部的中间接驳耳板221、对称设置在中间接驳耳板221两侧的一对第一侧接驳耳板222、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侧接驳耳板222两侧的一对第二侧接驳耳板223,侧接驳耳板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施工中拉索3的数量确定,以满足不同悬索连接节点的施工,只需确保侧接驳耳板的布置对称性即可,以满足柱头的对称受力不偏斜,确保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的中间接驳耳板221、第一侧接驳耳板222和第二侧接驳耳板223由上至下设置,且中间接驳耳板221、第一侧接驳耳板222和第二侧接驳耳板223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通过多对接驳耳板的依次设置可满足不同样式、不同角度的拉索3的连接安装。

所述的接驳器主体1内设有若干根加强筋11,若干根加强筋11的一端固定在接驳器主体1的内壁上,若干根加强筋1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接驳器主体1的中轴线处,可提高接驳器主体1的强度和拉索3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悬索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所述的加强筋11的数量与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总数量相当,使若干根加强筋11一一对应支撑在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内侧,优选的,加强筋11与接驳耳板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提高悬索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所述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的端部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端部均设有连接加强环23,拉索3安装在连接加强环23处,提高拉索3与接驳耳板连接处的强度,确保拉索3与接驳器主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减少拉索3对接驳耳板的磨损。

所述的接驳器主体1、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为一体结构,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结构,也可采用不锈钢铸造件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

本实用新型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的安装方法是:

接驳器主体1的尺寸可根据柱头的尺寸确定,接驳器主体1的上端直径可优选为1200mm,将接驳器主体1的底部梭形结构固定焊接在柱头上,梭形结构的下端直径与柱头的直径相当。根据悬索设计要求将拉索3安装在接驳器主体1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或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上,在安装拉索3时,拉索3应当对称安装,以确保连接节点处的受力均匀,防止柱头偏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接驳器主体(1)、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和拉索(3);接驳器主体(1)的底部收窄呈梭形结构;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1)的外壁两侧,且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关于接驳器主体(1)的轴向对称设置;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1)的外壁前侧和后侧,且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关于接驳器主体(1)的轴向对称设置;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均连接有拉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的长度大于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每组所述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包括设置在接驳器主体(1)前端中部和后端中部的中间接驳耳板(221)、对称设置在中间接驳耳板(221)两侧的一对第一侧接驳耳板(222)、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侧接驳耳板(222)两侧的一对第二侧接驳耳板(2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间接驳耳板(221)、第一侧接驳耳板(222)和第二侧接驳耳板(223)由上至下设置,且中间接驳耳板(221)、第一侧接驳耳板(222)和第二侧接驳耳板(223)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接驳器主体(1)内设有若干根加强筋(11),若干根加强筋(11)的一端固定在接驳器主体(1)的内壁上,若干根加强筋(1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接驳器主体(1)的中轴线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强筋(11)的数量与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总数量相当,使若干根加强筋(11)一一对应支撑在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的端部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的端部均设有连接加强环(23),拉索(3)安装在连接加强环(23)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接驳器主体(1)、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为一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梭形柱头悬索连接节点装置,包括接驳器主体(1)、第一拉索接驳耳板(21)、第二拉索接驳耳板(22)和拉索(3);接驳器主体的底部收窄呈梭形结构;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的外壁两侧,且两组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关于接驳器主体的轴向对称设置;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分别安装在接驳器主体的外壁前侧和后侧,且两组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关于接驳器主体的轴向对称设置;第一拉索接驳耳板和第二拉索接驳耳板均连接有拉索。本实用新型能适应不同样式和角度的拉索的连接安装,对称性结构确保了悬索连接节点的受力均匀性、对称性和稳定性,使悬索连接节点的施工更快捷、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常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西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